描寫秋天的優美散文隨筆

  秋天的天,高遠而純淨;秋天的風,清新而涼爽;秋天的雨;綿密而靈逸;秋天的色彩,繽紛而絢麗;秋天的氣氛,成熟而迷人不得不讓人陶醉在秋的仙境之中。下面小編為大家帶來的內容,希望對你有用。

  篇一:感懷秋日

  春夏秋冬,四季輪迴,佇立於茫茫天地之間,感受著匆匆歲月無情,如果說春天帶來的是生機,夏季帶來的是躁動,冬季帶來的是蕭索,那麼秋天帶來的則是無奈了。喜歡一個人徜徉在落葉曼舞的小徑,或者是鋪滿青苔的空巷,任思緒被秋風漸吹漸遠,直到被若即若離的惆悵佔個上峰,也只好隨宋玉同嘆一聲“悲哉,秋之為氣也!蕭瑟兮,草木搖落而變衰”了。

  秋天裡秋風瑟瑟,落葉紛紛。每次讀起古人的詩句,總是會被濃濃的悲秋情緒緊緊包裹,卻又不欲掙脫,獨自啜飲慢慢膨脹的憂鬱與失落,也不知這到底是“愛上層樓,為賦新詞強說愁”呢,還是“欲說還休,卻道天涼好個秋”?!反正悲秋之情古已有之,也不多我一個,且看看有多少敏感而又多情的詩人曾留下過懷秋舒懷的詩句吧。

  《詩經》中的“秋日悽悽、百卉具腓”,“蒹葭蒼蒼、白露為霜”,“桑之落矣,其黃而隕”都是對秋髮出的唏噓。范仲淹的“碧雲天,黃葉地,秋色連波,波上寒煙翠”,所繪景色清微淡遠之致,情與景交融,引人深傷。到後來王實甫在《西廂記》“長亭送別”一折中將此詞稍加引發,改為“碧雲天,黃花地,西風緊,北雁南飛。曉來誰染霜林醉?總是離人淚”,更是令人迷離惝恍、悵然若失。“多情自古傷離別,更哪堪冷落清秋節”是柳永的嘆息,悽悽柳下,再會無期,能帶走的似乎只有滿懷的秋風。周邦彥的“秋陰時晴漸向暝,變一庭淒冷,佇聽寒聲”,寫的是悽清旅途的寂寥無助。韋應物的《聞雁》:“故園眇何處?歸思方悠哉。淮南秋雨夜,高齋聞雁來”寫的則是懷人思鄉的落寞情懷。相比以上對秋的無奈,李白在感慨之餘也盡顯了豪放詩人的本色:“棄我去者,昨日之日不可留,亂我心者,今日之日多煩憂。長風萬里送秋雁,對此可以酣高樓”。總之秋天的景色大都淒涼,悽風苦雨,枯草落花,雨打殘荷,雁鳴長空……然而換了不同的心境,詩句也會大不相同。劉禹錫就在秋風中找到了寄託,從感時傷懷中解脫了出來:“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勝春朝。晴空一鶴排雲上,便引詩情到碧霄。”杜牧也在《長安秋望》中望出了秋日的風清雲淡,別有洞天:“樓倚霜樹外,鏡天無一毫。南山與秋色,氣勢兩相高”。

  希望我能有古人的曠達,到了下一個秋天,可以多去感受喧囂夏日後的清新寧靜,漫漫寒冬前的短暫芳香,多去體會“秋風之性勁且剛”的豪邁,少去喟嘆“秋風秋雨愁煞人”的無奈。也會被秋而“感”,卻不再為秋而“悲”了。

  篇二:我把自己飄落在秋天裡

  破繭的飛蛾撲打著淡黃的翅膀,當一片火紅的楓葉落在手心時,才發覺夏已成為過往,秋駕著瞬息萬變的風來了。

  秋是大自然的得意之作——當他將芊芊芳草給了慈善的春天時,他也將豔紅的楓葉留給了熱情的秋天;當他將炎熱的太陽給了陰晴不定的夏日時,他也將瑟瑟的微風留給了沉熟穩重的秋天;當他將傲寒的歲寒三友送給了雪白的冬天時,他也將堅強的菊花留給了燦爛的秋天。普陀山的餘霧,秋蟬的殘聲,平仄的秋雨,北國的古槐,荔枝島的留香。印象裡的秋的音韻,秋的象徵,秋的隱蘊,都有淡淡的落葉的清香在淡淡的綻放,綻放著秋華時卻樸雅的美。

  一葉落而知天下秋。

  有葉就有秋,有秋才有葉,秋葉紛飛,總是令人聯想到芸芸眾生的傷感。葉彷彿並不嬌豔,卻著實秀雅。“夜深風竹敲秋韻,萬葉千聲皆是恨。”秋夜不寐萬葉千聲都是離恨悲鳴,一葉葉一聲聲都牽動著思婦無限愁苦之情。“嫋嫋兮秋風,洞庭波兮木葉下。”萬物不住搖啊秋風吹拂,洞庭湖波湧啊落葉紛飛。微風吹拂下的秋葉,如蝶,如蛾,悲涼唯美,感傷樸實。“秋風起兮白雲飛,草木黃落兮雁南歸。”陣陣秋風攜白雲而飛,岸邊的樹木已不復蔥鬱,然而紛紛飄墜的金色的落葉,為秋日渲染了一幅斑斕的背景。大雁蒼鳴,緩緩掠過檣桅……武帝劉徹雄才大略,卻也如你我,也在蕭瑟的秋葉中找到了平民的憂傷。“生當作人傑,死亦為鬼雄。”最適於此情此景此物。勿說落花有意流水無情,也別說秋葉無心,秋風刮過,落葉歸根,是又一場烏鴉反哺,是遊子報恩。

  秋葉之美,堪比菊花之嫣,春雨之纏綿,夏日之殷紅,三友之堅,更堪稱為秋日之傲!

  似乎,自古以來,人們對秋的印象都是葉枯人寞,其實不然。秋有情,秋有樂,秋景“清入骨”是秋的清高,是秋的高貴典雅。秋愛笑,“沙沙——”是秋的笑聲,清脆爽朗,明亮,歡悅。秋愛美,野雛菊是綴點她的髮飾,他們拉響了秋的進行曲的琵琶,野花是裝點她的首飾,它們伸長了身軀儘可能多的讓美存在。

  愛秋,就要學會賞秋;賞秋,就要學會品秋;品秋,就要有一顆純淨的心!

  我沒有詩人的才富五車,吟不出“別是一般滋味在心頭”,也不是清高的音樂家,能為此奏出一曲傳世之樂,更不是妙手丹青的畫家,隨手繪畫出一幅人人臨摹的奇珍異寶。我就是我,只是一個普普通通的學生,只用平常人的眼光,用一顆純淨的心留住秋,只懂得欣賞這如詩如畫的秋景,用心去感受。

  就如樑衡所言,秋波澹澹。金色之秋是如此之美,她是夢想的搖籃,她是不屈不撓的清靈的文學的源泉,她是永恆的生命。秋如霧的夢鄉,迷濛,幽幽,似畫非畫,似霧非霧。她不屬於任何人,她是每一個人的,我捉不住她,也留不住她,於是,我只能把自己飄落在秋天裡!秋天,幫我撫慰在這大千界中浮躁的心,讓它變回寧靜,於是,秋成了我最好的,唯一的歸宿,我戀秋、愛秋!

  我把自己飄落在秋天裡,吮吸著濃郁的秋的情愁。無論如何,我都站在這兒,緬懷即將逝去的秋,笑迎下一個秋!

  篇三:秋天的第一片落葉

  忘記了是什麼時候擺脫了太陽的灼烤,忘記了是什麼時候避開了燥熱的空氣,忘記了是什麼時候告別了嬌豔的荷花,忘記了是什麼時候跳出了夏季的喧鬧。但是當我漫步校園時,那第一片落葉真真切切的告訴我:秋天真的來了。

  我盼望已久的秋天終於來了,那片葉子蜻蜓點水般在我的眼中留下驚鴻一瞥,輕而易舉的刺透了我心裡的陰鬱,冗長雜亂的煩惱也像秋天的飛揚黃葉,終將塵埃落定。

  彎腰拾起那片落葉,端詳著,不禁想追溯它年輕時的模樣。它一定青翠嫩綠,一定脈絡分明,但縱使它具有驚世駭俗的生命華彩,也不能背離自然的規律。在雲捲雲舒,潮漲潮落之間,它柔軟的葉片不知不覺中變得乾枯,葉面上的抹抹橘黃是風雨拂過留下的烙印。

  此時,我對這葉子產生一種莫名的敬佩,它似乎是一位看盡滄海桑田、歷經命運浮沉的老者,任歲月的腳步踏上額頭,依舊不改初衷,一蓑煙雨任平生。然而,我又為它感傷起來,歸入泥土是它不變的宿命。當它還是樹枝上不起眼的嫩芽時,它期待著,期待著,期待著春風拂過,吹醒它,吹綠它。它生長著,努力的為春天點綴抹抹綠色。不知那是它是否意料到自己生命的終點站。葉子繁榮、熱鬧了兩個季節,秋風拂過,它們一點點變黃,變乾枯,變酥脆,變褶皺,在一個未知的日子裡,微笑著告別它眷戀的枝頭,告別鳥兒的鳴叫,告別每晚掛在樹梢上的那一輪明月。它輕輕悠悠的落下,在空中劃下一條美麗的弧線,它是一個舞者,在舞臺上跳著最後一支舞;它又是一位作家,在人生書卷上寫下最後一個句號;它也是一名畫家,在畫布上揮灑了最後一抹油彩。黃昏斜陽之下那金色的背景映襯著它的下落,它有著德高望重的品質,深沉凝練的智慧,最終鑄成了他的鏗然。

  我輕輕的撫摸著它,感知到上面的斑駁,我釋然了。葉子為他愛的樹而迸發生命之光,“零落成泥碾作塵”是它用更高境界的方式繼續它的生命。傳說鳳凰死時,會化作一團火焰,然後在這烈火中重生。我象落葉歸根不是生命的盡頭,而是一個省略號加上一個驚歎號。葉子把生命埋藏在泥土裡,孕育著新的活力和風景。這是每片葉子必經的一道關卡,是大自然亙古不變的定律,它與日月星辰同在。每一棵樹都用粗糙的樹皮遮掩他身體裡一圈圈的年輪,記載著歲月的更替,也無言的訴說著每片葉子生命的輪迴。

  我把葉子放回樹下,記下它的樣子,暗暗許諾,待到春暖花開時,我會再來尋找它的蹤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