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哲理性作文

  優美的哲理散文能帶給人愉悅的心情,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希望能給大家帶來一點愉悅的心情。

  一:

  忍耐是一種修養

  一個人要想卓爾不群,就要有鶴立雞群的資本,承受不住忽視和平淡,就很難達到輝煌。只有經過常人不能接受的忍耐,才能讓自己從一粒沙子變成一顆價值連城的珍珠。 哲理文章

  很多時候,成功者與失敗者的區別並不是才能和機遇。失敗者也不乏艱苦的勞作和智慧。他們僅僅敗在了那一點點的堅持和忍耐上,或許是一年,或許是一天,也或許僅僅是一遍雞鳴。

  據傳,酒神曾想兩個乞求釀之法的人授以訣竅:精選五月初五端午當日之飽滿穀粒,與冰雪初融時清冽之洋調和,注入千萬紫砂鑄就之陶瓷,再以初夏迎接第一縷陽光之新荷將其蓋緊,緊閉九九八十一天,直至雞鳴三遍方可啟封,則酒成矣。二人假以時日,歷盡千辛萬苦,克服重重艱難險阻,才將所有材料備齊。依酒神吩咐,二人將釀酒材料調和之後密封於陶甕之中,然後,專心等待那激動人心的時刻。等待是如此漫長……就好像很多等待成功的年輕人一樣,等待,總是令人難熬的。

  終於熬到了第八十一天。兩人徹夜難眠,等著雞叫。這時,遠遠傳來了第一聲雞叫。似乎過了很久很久,才依稀傳來第二遍。究竟何時才能聽到第三遍呢?其中一人忍耐不住,迫不及待地打開了陶瓷。令其驚訝的是,陶瓷裡只是一汪又苦又酸的渾水。他後悔至極,失望地把酒液潑在了地上,他感到整個世界都拋棄了他。而另一個人,雖然也特別想知道酒到底釀成功沒有,但他下定決心堅持到最後。第三遍雞叫終於響徹天空,他開啟陶瓷:撲鼻而來的美酒是如此甘甜清澈、沁人心脾。

  忍耐是成功路上不可缺少的功夫,也可以說,很多時候,在同等的條件下,不是比誰的智慧高低,而是看誰的忍耐力強。釀酒如此,其他事又何嘗不是如此?縱觀古今,在各行各業,誰的成功不需要忍耐呢?

  孔子的“克己復禮”是忍耐,他的思想至今在全球各個角落都在散發著璀璨的光芒,成為許多國家提倡的奉行之本。劉邦在取得基本性勝利之後的“廣積糧、高築牆、緩稱王”是忍耐,終於成就一代光武帝業。項羽少了一份“捲土重來”的忍耐,最終卻是霸王別姬,飲恨烏江。韓信甘願受胯下之辱是忍耐,終於成就一番千秋偉業。劉備與曹操青梅煮酒論英雄是忍耐,曹操說天下英雄唯使君與操爾,劉備巧借聞雷來掩飾韜光養晦,日後才有三足鼎立之局面。

  善於忍耐的人,把挫折當作經驗,臥薪嚐膽,韜光養晦,積蓄能量,無怨無悔,以苦為樂,等待時機再成正果。

  不善於忍耐的人,遇事情不順時,拍案而起,拂袖而去,倒是痛快,也許失去的是永遠的機會。忍字頭上一把刀,忍耐會有痛苦;忍字下面一顆心,忍耐會受煎熬;忍耐就好似手刃自己的心,需要時間等待傷口慢慢癒合;忍得頭上烏雲散,撥開雲霧見陽光。

  就像一顆璀璨奪目的珍珠,原本不過只是一粒醜陋的沙子,毫不起眼地待在一個不為人知的角落裡。直到一天,他被衝到了大海里,再被裹進貝殼中,經過不知多少年漫長的忍耐,終於有一天成為晶瑩、光滑的珍珠。

  每顆珍珠原本都是一粒沙子,但並不是每一粒沙子都能成為一顆珍珠。一個人要想卓爾不群,就要有鶴立雞群的資本,承受不住忽視和平淡,就很難達到輝煌。只有經過常人不能接受的忍耐,才能讓自己從一粒沙子變成一顆價值連城的珍珠。

  說白了,忍耐其實就是一種執著、謀略、意志、修養、信心,忍耐更是一種成熟人性的自我完善,是一種主動收縮和戰略調整。善忍耐者必然有著大的智慧、大視野、大心胸。

  

  自我調節情緒是一種能力

  就算生氣,也偷偷生氣,別生氣給別人看。這樣,你才算成熟、才能擔當大任,也才能演好人生的這場大戲。哲理文章

  前幾天,你三姨由新加坡打電話來,問你有沒有看過李安導演的《臥虎藏龍》,你說沒有,三姨就叮囑:“你一定要看喲!裡面的女主角章子怡跟你長得很像。”哥哥在旁邊,也說:“可不是嗎?妹妹跟章子怡是有點像。”

  從那天開始,你就嚷著要去看《臥虎藏龍》,雖然我們一直沒空帶你去,但是正巧,今天報上有一幀章子怡的劇照,我就拿給你:“瞧!這就是章子怡,還真有點像呢!”

  你接過報紙,瞄了一眼,笑笑:“是有點像,但是像我發脾氣的樣子,不像我平常,我平常才沒那麼醜。”

  “問題是你好像常常在發脾氣喲!”我逗你。“因為常有惹我生氣的事,我當然發脾氣。”你居然又嘟起嘴。

  想想,你還真愛發脾氣。記得兩年前,我出版《做個快樂讀書人》,大家看了都說,書裡的你好愛哭。

  可是現在,我翻翻這兩年來為你寫的文章,你似乎又變得好愛生氣。

  考試考不好,要生氣;功課太多,要生氣;計程車不準時,要生氣;連自己的桌子太亂了,也要生氣。而且把氣帶到外面。甚至昨天晚上,鐵板燒師傅在你前面作各種表演,你都不抬頭看一眼。

  大小姐!你這樣就不對了。氣,是你自己的事,你何必把氣氛帶給別人呢?

  你當然可以說你已經看鐵板燒師傅表演幾百次了,不稀奇、不要看。但你也要知道,讚美別人,是一種應有的禮貌,你沒發現我每次都為師傅喝彩嗎?

  你已經十二歲了,應該學習做人處世了,也應該學習隱藏自己的情緒。

  隱藏情緒是禮貌,也可以見出你的自制力和修養。

  舉個例子,當奶奶病逝的時候,如果你到外面,參加同學的派對,心情不好,在那兒掉眼淚,就顯示了你的自制力不佳。

  你絕對不能說:“我傷心,我要哭就哭。”而應該想想,當你哭的時候,是不是會造成別人不安?大家會不會因此過來安慰你,而使原來歡樂的氣氛受到影響?

  中國人常讚美一個人能“不遷怒”。不遷怒,是不把自己的怒氣發到別人頭上。即使前一刻跟別人火冒三丈,後一刻,遇到與那件事無關的人,也能隱藏情緒,表現得若無其事。

  我以前認識一個在外交部做事的女生,就有這本事。我親眼看見,她前一刻在廚房跟丈夫吵架,幾乎大打出手;後一刻端著菜,走出廚房,卻笑嘻嘻地招呼一屋子的朋友。

  她的臉就像那扇廚房的門,門裡門外完全不一樣。我二十多年前,無意中從窗外看見這一幕,心想:“天哪!多假的女人!”但是後來想想,如果她沒那本事,而把怒氣帶到賓客之間,會是多麼尷尬的場面。

  談到這一點,我也不能不讚美你哥哥。哥哥上高中的時候,我的脾氣很壞,有一天哥哥的同學找他出去玩。哥哥沒先得到我同意,就一口答應同學。我冒火了,與哥哥吵起來,甚至把拖鞋摔到牆上。跟著門鈴響,他的同學已經到了。你哥哥居然開啟門,笑嘻嘻地跟同學打招呼,又找個藉口,推掉了約會。

  那一幕,我看在眼裡,覺得好佩服也好慚愧,我不能不佩服你哥哥的自制力,也慚愧自己都四十歲了,還那麼控制不住情緒。

  能控制情緒的人,才能有大的擔當。甚至可以說,愈是高等動物,愈能控制情緒。

  噢!對了!記不記得我們看過的歌劇《西貢小姐》?

  記不記得裡面演那個壞蛋的中國演員王洛勇?《紐約時報》說他給劇中那個“皮條客”賦予了新的詮釋,所以能從許多二線演員中脫穎而出,在百老匯挑大樑。

  昨天電視新聞報道,《西貢小姐》經過六年的演出,終於要在百老匯落幕了。新聞中也訪問了王洛勇。你猜王洛勇認為演《西貢小姐》最難的是什麼嗎?不是一年五十二個星期、每星期八場戲的辛苦,而是如何保持一樣高昂的情緒。

  王洛勇說得很好:“你不能因為要報稅了,心裡不高興,就讓當天的觀眾倒黴,看你二流的演出。無論你高興不高興、身體舒服不舒服,甚至嗓子好不好,你都得維持同一種水平、作百分之百的發揮。”

  說了這麼多,大小姐!你聽懂了嗎?

  以後別動不動就撅嘴。就算生氣,也偷偷生氣,別生氣給別人看。這樣,你才算成熟、才能擔當大任,也才能演好人生的這場大戲。

  三:

  微笑坦然的面對生活

  在人生的道路上,總是有許多不可預測的危機潛伏在我們的身邊。面對危機,不管你怕也好,不怕也好,它總會在你意想不到的時候悄悄降臨。其實,外界的危機並不是最可怕的,可怕的是我們對這種危機的麻木不仁和茫然無知。這使得我們會在已經開始走下坡路的時候還陶醉於以往的一點點成績,當危機臨頭時已喪失了對抗風險的能力。

  古時候,有一位年輕人想向大哲學家蘇格拉底求教成功之道。蘇格拉底聽後,一言不發,帶著他走到一條河邊,突然用力把他推到了河裡。年輕人起先以為蘇格拉底在跟他開玩笑,並不在意。結果蘇格拉底也跳到水裡,並且拼命地把他按在水底。這下子,年輕人真的慌了,求生的本能令他拼盡全力將蘇格拉底掀開,爬到岸上。

  年輕人不解地問蘇格拉底為什麼要這樣做,蘇格拉底回答道:“我只想告訴你,做什麼事情都必須有絕處求生那麼大的決心,才能無往而不勝。”

  現代社會競爭激烈,各種各樣的危機遍佈在我們的身邊。當你面對危機和險境時,不要把它想像成不可克服的障礙,也不要被危機嚇倒。因為,危機和困難也許只是一時的,只要你勇於面對,敢於突破,危機也就迎刃而解。

  有人曾經問一個在大海中與風浪搏擊了一輩子的老船長:“如果你的船行駛在海面上,通過氣象報告,預知前方海面有一個巨大的暴風圈,正迎著你的船而來。請問,以你的經驗,你將會如何做呢?”

  老船長微笑著說:“如果是你,你又會如何做呢?”

  那個人想了想,回答道:“返航,將船頭掉轉180°,遠離暴風圈。這樣應該是最安全的方法吧?”

  老船長搖了搖頭道:“不行,當你掉頭返航,暴風圈還是迎向你的船。你這麼做,反而將你的船跟暴風圈接觸的時間延長了許多,這是非常危險的。”

  另外一人接著道:“那如果將船頭向左或向右轉90°,試著脫離暴風圈的威脅呢?”

  老船長仍是搖搖頭,微笑道:“還是不行,如果這樣做,將會使船身整個側面,暴露在暴風雨的肆虐之下,增加與暴風圈接觸的面積,結果也會更加危險。”

  眾人不解,問道:“如果這些方法都不行,那究竟應該怎麼做呢?”

  老船長點頭肯定地道:“只有一個方法,那就是抓穩你的舵輪,讓你的船頭不偏不倚地迎向暴風圈。唯有這樣做,才既可以將與暴風圈接觸的面積化為最小,同時,因為你的船與暴風圈彼此的相對速度組合在一起,還可以減少與暴風圈接觸的時間。你將會發現,很快地,你已經安然衝過暴風圈,迎接另一片充滿陽光的蔚藍晴空。”

  眾人聽到這裡,一陣沉寂之後,不禁為老船長在面對危機時敢於突破,勇於衝刺的精神深深折服,響起了經久不息的歡呼聲。

  由此可見,最危險的做法也許是最安全的做法。這好比一個人陷入絕境的時候,一定不能絕望。古往今來,那些在各個領域取得非常成就的人,往往都是在最無助、最倒黴的時候,四處開闢新的途徑,尋找新的機會,最終取得了成功。因為,人的潛能只有在最危難、最艱辛的時候,才能得到最大程度的發揮。

  美國康乃爾大學曾經做過一個有名的“青蛙試驗”。試驗人員把一隻健壯的青蛙投入熱水鍋中,青蛙馬上就感到了危險,拼命一縱便跳出了鍋。試驗人員又把該青蛙投入到冷水鍋中,然後開始慢慢加熱。開始時,青蛙自然優哉遊哉,毫無戒備。一段時間以後,鍋裡水的溫度逐漸升高,而青蛙在緩慢的變化中卻沒有感受到危險。最後,這隻活蹦亂跳的青蛙競活活地給煮死了。

  青蛙沒有死於沸水而死於溫水的試驗,說明了在一種漸變的環境中,即使你已經很成功,已經很強大,但如果不能保持清醒的頭腦和敏銳的感知力且對新變化做出快速的反應,而是貪圖享受,安逸於成功的現狀,那麼當你感覺到環境的變化已經使得自己不得不有所行動時,你也許會發現,行動的最佳時機早已錯過了,等待你的只是悲哀、遺憾和無法估計的損失。

  ……

  經歷了風雨才能見到彩虹。人生也是這樣,只有歷經磨鍊才能造就精彩的人生。許多的如意和不如意組成了我們豐富多彩的生活。面對生活中的不如意,如果能經常換個角度思考,你可能會發現自己的人生其實是非常精彩的。你不能改變容顏,你為什麼不放縱一下自己的笑容:你不能改變環境,你為什麼不改變一下自己。微笑著面對生活中的不如意,儘量地放鬆你的心情吧,不要大驚小怪,不要大聲抱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