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單的成語故事及道理

  成語故事文化是中國最古老的文化現象之一,是與現代文化淵源關係十分密切的一種文化,同時也是一種較為複雜的文化體系,下面這些是小編為大家推薦的幾篇。

  1:楚王葬馬

  楚莊王酷愛養馬,把那些最心愛的馬,都披上華麗的綢緞,養在金碧輝煌的廳堂裡,睡清涼的席床,吃美味的棗肉。有一隻馬因為長得太肥而死了。楚王命令全體大臣致哀,準備用棺槨裝殮,一切排場按大夫的葬禮隆重舉行。左右大臣紛紛勸諫他不要這樣搞,楚王非但不聽,還下了一道通令:“誰敢為葬馬向我勸諫的,一律殺頭。”

  優孟聽說了,闖進王宮就號啕大哭。楚莊王吃驚地問他為什麼哭,優孟回答:“那匹死了的馬啊,是大王最心愛的。像楚國這樣一個堂堂大國,卻只用一個大夫的葬禮來辦馬的喪事,未免太不像話。應使用國王的葬禮才對啊!”

  楚王說:“照你看來,應該怎樣呢?”優孟回答:“我看應該用白玉做棺材,用紅木做外槨,調遣大批士兵來挖個大墳坑,發動全城男女老幼來挑土。出喪那天,要齊國、趙國的使節在前面敲鑼開道,讓韓國、魏國的使節在後面搖幡招魂。建造一座祠堂,長年供奉它的牌位,還要追封它一個萬戶侯的謐號。這樣,就可以讓天下人都知道,原來大王把人看得很輕賤,而把馬看得最貴重。”

  楚王這時終於恍然大悟,知道這是優孟在含蓄地批評他,便說:“我的過錯就這樣大嗎?好吧,那你說現在應該怎麼辦呢?”優孟答到:“事情好辦,依臣之見,用灶頭為槨,銅鍋為棺,放些花椒桂皮,生薑大蒜,把馬肉燉得香噴噴的,讓大家飽餐一頓,把它葬到人的肚子裡。”

  道理:對人做思想工作,要特別注意方式方法,哪種方式最易使對方接受就採用哪種方式。而“將欲廢之,必固興之”,這一樸素的辯證法觀點,是首先值得考慮的。

  2:鼠屎斷案

  國吳主孫亮喜愛吃生梅子,吩咐太監去庫房裡取來蜂蜜漬梅。孫亮津津有味地吃著,忽然在蜜中發現了一顆老鼠屎。大家都嚇得面面相覷。太監連忙跪下奏道:“這一定是庫吏瀆職所致,請陛下治罪。”庫吏被召到堂上。孫亮問他:“剛才太監是從你手上取蜜的嗎?”庫吏戰戰兢兢地回答:“蜜是臣下交給他的,但給他時並沒有鼠屎。”“胡說!”太監指著庫吏鼻子,“鼠屎早就在蜜裡了,這是你欺君罔上!”

  太監一口咬定是庫吏乾的,庫吏死不承認,說是太監放的。兩人在堂上爭執不下。侍中官刁玄和張邰出列奏道:“太監和庫吏言語不同,難以決疑,不如押進監獄,一同治罪。”孫亮環視眾人,說:“這個容易知道。”馬上吩咐衛兵當眾剖開鼠屎。大家定睛看去,只見鼠屎外面沾著蜜汁,裡面卻是乾燥的。

  孫亮哈哈笑著說,“要是先在蜜中,裡外都應浸溼,而今外溼裡燥,顯見是剛才放進去的。這一定是太監乾的事!你與庫吏有仇,故意嫁禍給庫吏,欲借朕之手替你除去庫吏。可是你卻故意侮辱朕,今日若不殺你,世人都以為朕好欺負,左右武士將他拉出去斬首,以示他欺君之罪。”太監嚇得渾身哆嗦,連忙撲通一聲跪下,磕頭求饒,左右的人也感到十分吃驚。

  道理:只要深入調查研究,對各種現象進行細緻深入的分析,就能見微知著,察暗圖明,世界上沒有什麼事情是不可以搞清楚的。

  3:獐鹿之辨

  北宋時,有個名人,他既是詩人又是當時的丞相。他就是王安石。他有一個兒子叫王霧,從小就很聰明。在王霧只有幾歲的時候,有個南方來的客人送給他家一頭獐,一頭鹿,一籠關起,放在客廳裡。

  王霧從來沒見過這兩種動物,感到很新鮮,整個一個上午都在客廳裡玩。客人見他玩得很起勁,就開玩笑地對王霧說:“別人都說你人小聰明,我來考考你怎麼樣?”王霧說:“先生請講。”客人說:“我問你,哪隻是獐?哪隻是鹿?”

  王霧半天,明明不懂,但卻振振有詞地回答道:“這還不簡單?獐旁邊的那隻就是鹿,鹿旁邊的那隻就是獐。”客人聽了,感到十分驚奇。

  道理:在遇到難題時,應該發揮自己的聰明才智,避重就輕,巧妙回答。

  
的人還:

1.簡短的成語故事及道理

2.簡短成語故事及道理

3.描寫道理成語故事

4.簡短的成語故事和寓意

5.成語故事大全及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