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語的典故精選

  漢語的成語因其具有短小精悍,內涵豐富,表達生動的特點,是漢族人們喜聞樂見也喜歡使用的詞彙。下面是小編為您整理的,希望對你有所幫助!

  篇一:調虎離山的故事

  東漢末年,軍閥並起,各霸一方。孫堅之子孫策,年僅十七歲,年少有為,繼承父志,勢力逐漸強大。

  公元199年,孫策欲向北推進,準備奪取江北盧江郡。盧江郡南有長江之險,北有淮水阻隔,易守難攻。 佔據盧江的軍閥劉勳勢力強大,野心勃勃。

  孫策知道,如果硬攻,取勝的機會很小。他和眾將商議,定出了一條調虎離山的妙計。針對軍閥劉勳,極其貪財的弱點,孫策派人給劉勳送去一份厚禮,並在信中把劉勳大肆吹捧一番。信中說劉勳功名遠播,今人仰慕,並表示要與劉勵交好。孫策還以弱者的身份向劉勳求救。他說,上繚經常派兵侵擾我們,我們力弱,不能遠征,請求將軍發兵降服上繚,我們感激不盡。劉勳見孫策極力討好他,萬分得意。

  上繚一帶,十分富庶,劉勳早想奪取,今見孫策軟弱無能,免去了後顧之憂,決定發兵上繚。部將劉曄極力勸阻,劉勳哪裡聽得進去?他已經被孫策的厚禮、甜言迷惑住了。 孫策時刻監視劉勳的行動,見劉勳親自率領幾萬兵馬去攻上繚,城內空虛,心中大喜,說:“老虎己被我調出山了,我們趕快去佔據它的老窩吧!”

  幹是立即率領人馬,水陸並進,襲擊盧江,幾乎沒遇到頑強的抵杭,就十順利地控制了盧江。

  劉勳猛攻上繚,一直不能取勝。突然得報,孫策已取盧江,情知中計,後悔已經來不及了,只得灰溜溜地投奔曹操。

  篇二:引狼入室的故事

  有個牧羊人在山谷裡放羊。他看見遠遠地有隻狼跟著,就時刻提防著。幾個月過去了,狼只是遠遠地跟著,並沒有靠近羊群,更沒有傷害一隻羊。牧羊人漸漸地對狼放鬆了戒心。後來,牧羊人覺得狼跟在羊群后面有好處,不用再提防別的野獸了。再後來,他索性把狼當成了牧羊狗,叫它看管羊群。牧羊人見狼把羊管得很好,心裡想,人們都說狼最壞,我看不見得……

  有一天,牧羊人有事要進城去,就把羊群託狼看管,狼答應了。狼估計牧羊人已經進城了,就衝著山林中大聲嚎叫了幾聲。它的嚎叫聲引來了許許多多、大大小小的狼。那群羊全被狼吃掉了。

  牧羊人不瞭解狼的本性,才被狼的偽善欺騙了。成語“引狼入室”比喻把壞人引進內部。

  篇三:刻舟求劍的故事

  有一個楚國人出門遠行。他在乘船過江的時候,一不小心,把隨身帶著的劍落到江中的急流裡去了。船上的人都大叫:“劍掉進水裡了!”

  這個楚國人馬上用一把小刀在船舷上刻了個記號,然後回頭對大家說:“這是我的劍掉下去的地方。”

  眾人疑惑不解地望著那個刀刻的印記。有人催促他說:“快下水去找劍呀!”

  楚國人說:“慌什麼,我有記號呢。”

  船繼續前行,又有人催他說:“再不下去找劍,這船越走越遠,當心找不回來了。”

  楚國人依舊自信地說:“不用急,不用急,記號刻在那兒呢。”

  直至船行到岸邊停下後,這個楚國人才順著他刻有記號的地方下水去找劍。可是,他怎麼能找得到呢。船上刻的那個記號是表示這個楚國人的劍落水瞬間在江水中所處的位置。掉進江裡的劍是不會隨著船行走的,而船和船舷上的記號卻在不停地前進。等到船行至岸邊,船舷上的記號與水中劍的位置早已風馬牛不相及了。這個楚國人用上述辦法去找他的劍,不是太糊塗了嗎?

  他在岸邊船下的水中,白費了好大一陣工夫,結果毫無所獲,還招來了眾人的譏笑。

  篇四:雪中送炭的成語故事

  宋太祖的弟弟宋太宗趙匡胤,年輕的時候,曾經跟宋太祖一起打過天下,深切的知道江山得來不易。因此,他特別愛護老百姓!

  有一年冬天天氣特別寒冷,到處都是深厚的積雪,宋太宗在皇宮裡面穿著龍袍,烤著炭火還覺得寒氣逼人。他命人拿來美酒,借酒來驅寒,一杯酒還沒喝完,他就想到了一個問題:我住在皇宮裡,穿著貂皮做的龍袍,烤著炭火還覺得冷,那些缺衣少食的貧苦百姓,他們又沒有炭火烤,不知道會被凍成什麼樣子呢?我必須想點辦法幫助他們解決一些實際問題。

  想到這裡,他馬上找來開封府伊,對他說:“現在天寒地凍,我們這些有吃有穿有火烤得人都覺得冷,那些缺衣少食的老百姓肯定更加受不了,你們馬上帶上衣服和木炭替我去問候他們,幫他們迅速解決這個燃眉之急。”

  開封府伊接到聖旨,馬上帶領他的隨從,準備好衣服糧食和木炭,挨家挨戶送到百姓手裡。那些有困難的百姓們非常感激,都稱皇上是雪中送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