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的生僻成語典故及解釋

  成語是一個國家,一個民族對事物認識的結晶,每個成語都是古人智慧的濃縮而如今我們現代日常生活又經常用得到。下面是小編為您整理的,希望對你有所幫助!

  篇一:傍人門戶的故事

  古時候,中國民間有一種風俗:過年時,用兩塊桃木板寫上神仙的名字掛在門旁,以便壓邪,這木板稱作“桃符”;五月初五那天,將艾蒿紮成人形懸掛門戶上方,用來驅趕毒氣,稱為“艾人”。

  有一天,桃符和艾人在一家的門上爭吵起來。桃符抬頭望著艾人罵道:“你這下賤的東西,怎麼總是在我的頭頂上!”艾人彎下身子說:“你的半截身子已經埋在土裡了,還跟我爭什麼高低呢?”桃符聽後,氣得火冒三丈,同艾人爭吵不休。

  這時,門神聽得實在不耐煩了,出來調解說:“別吵了,我們都是沒用的東西,正靠著別人的門戶過日子,哪裡還有閒工夫鬧這種意氣呢?”桃符和艾人聽了門神的話,羞愧地垂下了頭,不再爭辯了。

  【解釋】 傍:依靠,依附;門戶:門第。比喻依賴別人,不能自立。

  篇二:拒諫飾非的故事

  荀子***邯鄲[hán dān]籍學都***經常探討國家政體與管理的問題,他在《荀子·成相》這篇著作中寫道:人世間的災禍,往往就是愚昧無知而陷害忠良;而對於君主來說,沒有賢臣輔佐,就像瞎子無人領路,不知走向何方。

  荀子接著寫道:君主愚昧無知,卻又要獨斷專行,荀子接著寫道:君主愚昧無知,卻又要獨斷專行,苟且勝過他人,如果群臣又不予以諫諍,這就必然要遭到不幸。如果說臣下的過失,那就是“拒諫飾非,愚而上同。”即是說,拒絕諫諍,掩飾過失,這就是作為臣下的愚昧和過失,而這樣的臣下和主上苟同,國家必然會引起災禍。

  荀子說,什麼是無能?那就是國家多弊,君主疏遠賢能,接近邪僻,忠臣沒有出路,君主的地位也就要轉移了。

  荀子又寫道,什麼是賢能?那就是通達於君臣之禮,對上能尊敬君主,對下能順從民意,君主真正能聽賢臣之言,這樣天下就可以太平了。

  荀子又說,君主的罪孽往往是由於讒臣當道,賢臣隱居,愚昧加愚昧,昏庸加昏庸。這樣,國家就必然要覆滅,君主必然要成為夏桀[jié]一類的賊子。

  荀子這裡所說的“拒諫飾非,愚而上同”,為後世許多政治家引為借鑑,漢唐時期還將此作為法律規範而列入法典之中。

  【解釋】諫:直言規勸;飾:掩飾;非:錯誤。拒絕勸告,掩飾錯誤。

  篇三:飛將數奇的故事

  李廣是漢朝的名將,擅長騎射。他沒有口才,不大說話除了射箭,幾乎沒有別的什麼愛好。和將士們在一起,他總喜歡和人比賽射箭。每到一處,打聽得有虎,他就一定要親自去射。在右北平***今河北省東北部地區***的時候,因為射虎,曾受了傷,但他還是把虎射死了。一天,黃昏時分,在山林中的叢草裡,見有一塊巨石,以為是虎,就射了一箭。第二天去檢視時,才知不是虎,那支箭深深地射進石頭裡去了。

  據《史記》載,李廣是漢文帝時入伍的,在抵抗匈奴侵略的戰爭中,立過不少功。在漢景帝和漢武帝時代,每一次抵抗匈奴的戰爭,李廣幾乎都參加了,而且屢次以少擊多,出奇制勝。匈奴侵略者對於李廣,又害怕又敬佩,稱他為“飛將軍”。

  有一次,李廣受命領著少數兵馬,出長城去和人數眾多的匈奴侵略者作戰。因雙方實力過於懸殊,李廣不敵被俘。在被解往敵營的途中,他趁敵人不備,突然躍起,奪了一匹好馬,飛奔逃回。匈奴兵幾百人狠命追趕,被他射死多人,終於脫險。可是逃回後,漢軍卻“按軍法”判他死罪。他繳納了大量贖金,才以撤免官職了事。

  過了幾年,匈奴又大舉進犯,李廣又奉命帶4000騎兵去抵抗。他被匈奴4萬兵團團圍住,部下都非常害怕。李廣派他兒子李敢,只帶幾十騎兵,從左到右,直穿敵人陣地,跑了一圈,回來報告道:“沒什麼,匈奴不難對付!”部下這才稍為安心。李廣親自用最強勁的大弓,射殺敵人部將。連殺好幾人,敵人的攻勢漸見減退。李廣指揮將士,沉著應戰,氣概從容,毫無慌亂之色。大家深受感動,勇氣也因此大增。這樣艱苦支援了兩天,援軍來到,敵人才退去。

  李廣最後一次與匈奴作戰,已經60多歲了,可是他精神抖擻,毫無老態。這一次,大軍由大將軍衛青統率。李廣名義上是前將軍,可是衛青怕他立功,不讓他正面出陣,故意叫他繞東路。後因沒有嚮導,迷失了路,未能如期開赴指定地點,被藉此問罪。李廣氣憤不過,竟被逼自刎而死。

  李廣有個堂兄弟,名叫李蔡,漢文帝時,與李廣同為“郎”一級的小官,聲望遠不如李廣,只是一個平凡的庸人罷了。然而到了武帝時代,李蔡已被封侯爵,官居丞相。而李廣這位一生與匈奴侵略者作戰70餘次的“飛將軍”,卻落了個悲慘的下場!人們為李廣抱不平,但是,除了抱怨命運之外,誰能說什麼呢!“飛將數奇”這句成語,便由此產生。

  【解釋】 飛將,本作飛將軍,後指矯健敏捷的將領。數奇,即奇數,俗稱單數。古人認為單數不吉利。飛將數奇比喻運氣不好,有能力但是沒有發揮能力的機會或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