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著名人物的故事

  懦弱的人只會裹足不前,莽撞的人只能引為燒身,只有真正勇敢的人才能所向披靡。下面是小編為您整理的,希望對你有所幫助!

  篇一:蒲松齡落第不落志

  蒲松齡是清代的文學家,他自幼聰明好學,但長大後屢次應試皆落第.蒲松齡並沒有因此而氣餒,而是繼續追求成功。他曾含羞自薦,給當時德高望重的大宗師黃昆圃寫信,希望能得到幫助,然終沒能如願。

  從此,他不得不在鄉間一邊教書,一邊繼續準備應試。

  正在這時,他的愛妻陳淑卿離開了人世,這使他悲慟欲絕,生活更加清苦。但生活的艱辛與愛妻的去世並沒有動搖他追求成功意志。他化悲痛為力量,自作了一副對聯來激勵自己,上聯是:“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關終屬楚”,下聯是“苦心人,天不負,臥薪嚐膽,三千越甲可吞吳”。

  為了實現自己的夙願,他全身心地投入到讀書中去,向時間索取知識和財富。他說:“耗精神與號呼,擲光陰與醉夢,殊可惜也!”

  他還堅持不懈地從群眾中獲取知識;他在家鄉靠近大路旁的一棵大樹下面,鋪一張蘆蓆,設茶備煙,凡是路過此地的人,他都免費供茶供煙,請他們講一兩個民間故事。就這樣,年夏一年,日復一日,他廣泛蒐集素材,勤奮寫作。

  歷經20年,他終於寫了聞名中外的短篇小說集《聊齋志異》。這部著作通過說狐談鬼的表現方式,對社會的黑暗面進行批判,並“寓賞罰於嬉笑”,具有百誦不厭的藝術魅力。同時,他還完成了《聊齋文集》四卷、《聊齋詩集》六卷、《聊齋俚曲》十四種及其他雜著。

  篇二:張信哲

  年輕的他雖然加盟了一家音樂公司,實際上乾的卻是雜工的活兒:給每一位工作人員送盒飯,忙不迭地一趟趟為別人買急需的東西……每天總是幹些七零八碎的事情,他漸漸感到自己的音樂夢想越來越遙遠,情緒也一天比一天低落。

  終於有一天,情緒低落到極點的他逃回家裡,在父親面前失聲痛哭…… “孩子啊,人要學會讓自己沸騰。”父親沒有過多的勸慰,而是給他講起一位鄰居的故事:“鐵匠的女兒因生活不如意想自殺,她父親知道後,並沒有勸說女兒,只是把一塊燒得通紅的鐵塊放在鐵砧上狠狠地錘了幾下,隨手丟入身邊的冷水中。‘哧’的一聲,水沸騰了,一縷縷白煙向空中飄散……

  女孩兒的父親對她說:“你看,水是冷的,鐵卻是熱的。熱鐵遇到冷水,兩邊就展開了較量——水想使鐵冷卻,鐵卻使水沸騰。現實也是如此而已,生活好比冷水,你就是熱鐵,如果你不想冷卻,就要讓水沸騰。”父親的話讓他感動不已,他失落的心又充滿了奮鬥的勇氣。他要讓自己沸騰!幾年後,經過一番艱辛的打拼,他終於迎來了事業的曙光,在歌壇打下了自己的一片天地。他就是臺灣著名的歌星,被譽為“情歌王子”的張信哲。讓自己沸騰,首先就要經受生活中的種種磨鍊和打擊,讓自己成為一塊“熱鐵”!

  篇三:丁肇中的“不知道”

  前不久央視的《東方之子》欄目對諾貝爾物理學獎獲得者丁肇中進行了一次專訪,丁教授面對記者緊追不捨的一個簡單問題,連續幾個“不知道”,令人感慨。

  記者提的是這樣一個問題:“我感覺您對自己每一個人生階段都有很明確的選擇。比方說小時候對科學、對科學家感興趣;大學的時候,就鎖定了要研究物理;然後每做一個實驗也是力排眾議,自己堅持下來。一個人怎麼能夠每一次選擇都能這麼堅定和正確呢?”這位記者想要獲得的答案誰心裡都明白,因為在已經太多的名人訪談中,這樣的問題顯然都是為對方作秀進行的鋪墊。然而,丁肇中的回答卻是:“不知道,可能比較僥倖吧!”

  記者不死心,又追問道:“在這裡面沒有必然麼?”丁肇中依然回答:“那我就不知道了。”記者還是不死心:“怎麼才能讓自己今天的選擇在日後想起來不會後悔?”丁肇中依然回答:“因為我還沒有後悔過,所以我真的不知道。”記者無奈:“我發現在咱們談話過程中,您說得最多一個詞就是‘我不知道’。”丁肇中這次作了正面回答:“是!不知道的,你是絕對不能說知道的,我們那裡這是絕對不允許的。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的你不要猜。”

  丁肇中的嚴謹態度,的確是到了常人不能理解的地步。然而,這就是作為科學大家的丁肇中,他認為不知道的就一定要回答“不知道”。

  篇四:像姚明那樣寬容

  “小巨人”姚明剛到美國時,“大鯊魚”奧尼爾曾放話說:“要讓姚明嚐嚐我手肘的厲害。”美國記者就此問姚明。姚明回答說:“奧尼爾的手肘看上去有很多肉,撞人應該不會太疼。”姚明的幽默感讓美國人對他刮目相看。

  有一次,在電視直播火箭隊同灰熊隊的比賽時,前NBA球員、ABC電視網解說員斯蒂夫.科爾在提到姚明時使用了“支那人”一詞。在美國,“支那人”是一個侮辱性的稱呼。後來,科爾專門給姚明打電話,表示歉意。

  在一次新聞釋出會上,有記者問起這件事,姚明笑笑說:“事情已經過去。科爾專門打電話給我,他道歉的態度可以用“誠惶誠恐”來形容。他顯然意識到自己的錯誤。在這個時候,我應該表現出自己的風度。

  對此,有些記者表示不理解,認為科爾的話已經傷害到中國人的情感,希望姚明能夠給予還擊。姚明說:“據我所知,科爾在馬刺隊效力時,曾把法國隊友帕克稱呼為“法國人”***Frenchman***,他可能以此類推,就把中國人喊成了“Chinaman”。既然他已經為此道歉,何必還苦苦追究呢,這樣的話,自己也活得很累啊。

  姚明輕鬆地把一個可能引發爭端的事件,化解的風輕雲淡。他的大度,贏得了無數球迷對他的尊重。火箭隊主帥范甘迪評論他說:“姚明是一個非常容易相處的傢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