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作文最新成語典故素材

  作文素材積累是綜合性的語文學習活動,它不僅是寫作的基礎和關鍵,還是促進學生語文素養的提高和學生髮展的途徑。那麼有哪些成語典故素材呢?下面是小編為您整理的關於高考最新的“成語典故作文素材”,希望對您有所幫助!

  一

  獨當一面

  公元前208年,張良聚眾歸劉邦後,成為劉邦的重要謀士,為劉邦奪取天下,出了不少的計謀。劉邦曾誇讚他“運籌帷幄之中,決勝千里之外,”深受劉邦的尊重。

  有一次,劉邦、項羽交戰到了彭城,劉邦的軍隊大敗而還,撤到下邑。劉邦非常惱火,跳下馬對張良說:“誰能替我出這口氣,我就把關東讓給誰,快告訴我,誰能有這種力量。”張良說:“九江的英布是西楚的猛將,現在與項羽發生矛盾。還有西楚大將彭越和齊國聯合,準備背叛項羽,這兩個人,可以利用。至於大王的將領,只有韓信可以立此大功,獨當一面。如果大王把關東交給他們這三個人,你這口氣一定能出,西楚必敗。”

  劉邦立刻按張良的話去做,最後果然打敗了項羽。

  二

  量體裁衣

  明朝嘉靖年間,北京城中有位裁縫名氣很響,他裁製的衣服,長短肥瘦,無不合體。一次,御史大夫請他去裁製一件朝服。裁縫量好了他的身腰尺寸,又問:“請教老爺,您當官當了多少年了?”御史大夫很奇怪:“你量體裁衣就夠了,還要問這些幹什麼?”

  裁縫回答說:“年青相公初任高職,意高氣盛,走路時挺胸凸肚,裁衣要後短前長;做官有了一定年資,意氣微平,衣服應前後一般長短;當官年久而將遷退,則內心悒鬱不振,走路時低頭彎腰,做的衣服就應前短後長。所以,我如果不問明做官的年資,怎麼能裁出稱心合體的衣服來呢?”

  御史大夫認為這個裁縫高明之處,就在於他不僅是按照成衣法量尺寸,定式樣,而且善於把握物件的特點,從中悟出"短長之理"來。

  三

  人而無信,不知其可

  西周最後一個王是周幽王。周幽王什麼國家大事都不管,光知道吃喝玩樂,打發人到處找美女。有個大臣名褒珦勸諫幽王,周幽王不但不聽,反把褒珦下了監獄。

  褒珦在監獄裡被關了三年。褒家的人千方百計要把褒響救出來。他們在鄉下買了一個挺漂亮的姑娘,教會她唱歌跳舞,把她打扮起來,獻給幽王,替褒珦贖罪。這個姑娘算是褒家的人,叫褒姒。

  幽王得了褒姒,高興得不得了,就把褒珦釋放了。他十分寵愛褒姒,可是褒姒自從進宮以後,心情悶悶不樂,沒有露過幾次笑臉。幽王想盡辦法叫她笑,她怎麼也笑不出來。周幽王出了一個賞格:有誰能讓王妃娘娘笑一下,就賞他一千兩金子。

  有個善於拍馬屁的人叫虢石父,替周幽王想了二個鬼主意。原來,周王朝為了防備犬戎的進攻,在驪山***在今陝西臨憧東南***,帶造了二十多座烽火臺,每隔幾裡地就是一座口如果犬戎打過來,把守第一道關的兵士就把烽火燒起來:第二道關上的兵士見到煙火,也把烽火燒起來口這樣,個接一個燒著烽火,附近的諸侯見到了,就會發兵來救。虢石父對周幽王說:“現在天下太平,烽火臺長久沒有使用了。我想請大王跟娘娘上驪山去玩幾天。到了晚上,咱們把烽火點起來,讓附近的諸侯見了趕來,上個大當。娘娘見了這許多兵馬撲了個空,保管會笑起來。”周幽王拍著手說:“好極了,就這麼辦吧!”

  他們上了驪山,真的在驪山上把烽火點了起來。臨近的諸侯得了這個警報,以為犬戎打過來了,趕快帶領兵馬來救。沒想到趕到那兒,連一個犬戎兵的影兒也沒有,只聽到山上一陣陣奏樂和唱歌的聲音,大夥兒都愣了。幽王派人告一訴他們說,辛苦了大家,這兒沒什麼事,不過是大工和王妃放煙火玩兒,你們回去吧!

  諸侯知道上了當,憋了一肚子氣回去了。褒姒不知道他們鬧的是什麼玩意,看見驪山腳下來了好兒路兵馬,亂哄哄的樣子,就問幽王是怎麼回事。幽王一五一十告訴了她,褒姒真的笑了一下。幽王見褒擬開了笑臉,就賞給虢石父一千兩金子。

  幽王寵著褒姒,後來乾脆把王后和太子廢了,立褒姒為王后,立褒姒生的兒子伯服為太子。原來王后的父親是申國的諸侯,得到這個訊息,就勾結犬戎進攻鎬京。幽王聽到犬戎進攻的訊息,驚慌失措,連忙下命令把驪山的烽火點起來。烽火倒是燒起來了,可是諸侯因為上次上了當,誰也不來理會他們。

  烽火臺上白天冒著濃煙,夜裡火光燭天,可就是沒有一個救兵到來。犬戎兵一到,鎬京的兵馬不多,勉強抵擋了一陣,被犬戎兵打得落花流水。犬戎的人馬像潮水一樣湧進城來,把周幽王、虢石父和褒姒生的伯服殺了,把那個不露笑臉的褒姒也給搶走了。

  到這時候,諸侯們知道犬戎真的打進了鎬京,這才聯合起來,帶著大隊人馬來救。犬戎的首領看到諸侯的大軍到了,就命令手下的人把周朝多少年聚斂起來的寶貝財物一搶而空,放了一把火才退走。

  中原諸侯打退了大戎,立原米的太子姬宜臼為天子,就是周平王。諸侯也回到各自的封地去了。

  沒想到諸侯一走,大戎又打過來,周朝西邊大多土地都被犬戎佔去了。平王恐怕鎬京保不住,便打定主意,把國都搬到了洛邑去。

  魯孝公二十七年***前770年***,周平王遷都洛邑。因為鎬京在西邊,洛邑在東邊,所以歷史上把周朝在鎬京做國都的時期,稱為西周;遷都洛邑以後,稱為東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