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話題作文優秀範文

  話題作文要突破思維禁錮,構建開放、鮮活、發散、求異的新思維,激勵個性化和有創意的表達。只有改變傳統的作文教學觀念,與時俱進改變教學方式才能寫好話題作文。 下面是小編為您整理的關於的內容,希望對您有所幫助!

  一

  樹葉在天空中翩翩起舞,但沒有了風,它便不能自由飛翔。

  牽牛花開得小巧精緻,但沒有了籬笆,它便失去了生長的依託。

  彩虹如此美麗動人,但沒有雨後的陽光,它便難以綻放光彩。

  有些人,也許地位顯赫、高高在上,但是一旦失去依靠,便什麼都不是。所以,人要有點精神——靠自己!

  世人都認為諸葛亮為了蜀漢鞠躬盡瘁、死而後已,但蜀漢最終未一統天下,反而是三國之中最先滅亡的。人們都說這是因為劉禪軟弱無能,我卻以為諸葛亮對此有不可推卸的責任。誠然,他為蜀國立下了汗馬功勞,但他沒有明白做人要靠自己的道理,一味地將所有的事情都為劉禪謀劃好、處理好,致使劉禪失去了很多磨練的機會,也逐漸失去了自力更生的能力,因此,蜀漢必然不能振興。假如諸葛亮凡事不大包大攬,培養劉禪獨立自主的能力,也許歷史從此要改寫,而不是多了個扶不起的阿斗。

  人就是要靠自己的辛勤勞動來創造幸福美好的生活。眼下,許多青少年過著衣來伸手飯來張口的寄生蟲似的生活,你們可曾想過,一旦離開了父母,離開了家庭,如何去生存?因此,我們每個人都要樹立自力更生的意識,鍛鍊自己獨立生活的能力,這樣幸福的日子才會長久。

  一個人的成功要靠自己,一個國家何嘗不是如此?

  我們偉大的祖國今天已經崛起。回首新中國六十年的風風雨雨,我們能取得今天驚人的成就,正是由於我們國家自力更生艱苦奮鬥的光榮傳統。新中國成立時,我們頂住了國際上***勢力的壓力,自力更生地進行經濟恢復和國家建設。後來我們又因不願受制於人和蘇聯關係破裂,但是我們始終堅持獨立自主自力更生的原則,所以巨龍騰飛了,中華民族崛起了,我們走出了一條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之路。我們成了國際社會中舉足輕重的一員。

  一個國家想要生存和發展,也必須依靠自己,獨立自治,自力更生,只有這樣,才能屹立於世界民族之林。

  不要做被風颳起的樹葉,即使它飛得再高,也終究會飄落;不要做趴在籬笆上的牽牛花,即使它開得再美,也終究會倒下;不要做彩虹,即使它絢麗奪目,沒有雨後的陽光也會消失。

  人不能依靠天,不能依靠地,要依靠就要依靠自己!

  二

  “80後”的颶風吹過,“90後”的狂風正在登陸。這是一個青春的舞臺,這是一個熱力四射的舞臺,這是屬於我們——“90後”的一個年代。

  “90後”的我們,個性是我們獨創的品牌,張揚是我們獨有的風采。穿的衣服跟別人一樣,俗!想的東西跟別人一樣,沒想法!“90後”的我們,積極創新,塑造自我。擺脫老一輩學生唯唯諾諾的形象,跟老師在課堂上談古論今,進行學術交流;在球場上,一個三分球贏得在場人的歡呼,驕傲地抬頭繞場一圈,外帶幾分自滿,但又有什麼關係,這是青春,煥發光彩,我們享受青春。

  “90後”的我們,熱情敬業是我們的精神,吃苦耐勞是我們的寫照。奧運期間,是“90後”大展拳腳的時機。奧運火炬傳遞期間,在火炬手身旁默默護跑的人員,是“90後”;用燦爛的笑容,流利的外語接待外國來賓,盡顯大國風範的是“90後”。“90後”的我們更願意與社會交流,更願以自身的活力來染紅這個火紅的八月。

  “90後”的我們,更多的是對社會無盡的愛。汶川大地震後,舉國同哀。雖不能遠赴災區,但在校園裡,也可見“90後”忙碌的身影。開廣播,呼籲全校師生捐款,共同關注災區;拉條幅,倡導社會人士人人獻出一份力。稚嫩的臉皮下飽含著對祖國人民深切的愛;青澀的嗓音下是一代人對社會的愛意。我們用實際行動說,我們是祖國一分子,我們愛國。

  “90後”的我們張揚個性、熱情、愛國,但我們有時卻自私、脆弱。“90後”的我們在獨生子女的光環下長大,比溫室裡的花朵還嬌弱。我們集萬千寵愛於一身,卻不肯分享,集體觀念不強,因此時常得罪旁人。我們經不起風吹雨打,高中生因小事自殺的現象時有發生,心裡素質如此之差,這一棵棵幼苗在經歷風雨洗禮後,還能有多少棵能茁壯成長?我們太脆弱,易碎的玻璃不適合成長。我們,需要改變!

  21世紀是“90後”的年代,壓在我們肩上的是整個社會的期許。是的,我們熱情,有創造力、有前途的,但我們也應承認,我們仍有不足。堅定地踩著時代的步伐向前走,不斷地改進自身,克服自身缺點,“90後”的我們一定會綻放出最絢麗的光彩,未來在我們手中!

  堅信,“90後”的背後,是整個崛起的新世紀,新中國!

  三

  生命是一場大的遇合,那場遇見是那麼的壯烈,人生又是另一個高度。生命的遇見,是千年的叩拜也換不來的,唯有我們的心靈、思想、靈魂才能遇見這一場壯烈。

  生命的遇見是心靈的交流。《高山流水》這一曲驚世之作難道不是見證了那一場偉大的相遇嗎?唯有他可以聽懂他的音樂,唯有他可以讓他奏出如此絕世之音,他們的遇見便是心靈那一場交流,彼此聽懂,瞭解和認識。《琵琶行》這一流傳至今的佳作難道不是見證了那一樣偉大的遇見嗎?一位江州司馬,一位琵琶女,一曲琵琶曲,他們遇見了。他的不盡人意的官場,她的不盡人意的生活,他們的內心那一份抑鬱只有他們才懂得。“同是天涯淪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識”道出了這場生命的遇見的壯烈。他們的遇見便是那心靈的交流,因為生命的遇見,心靈不再孤寂,因為遇見,心靈又多了一份安慰。

  生命的遇見是思想的撞擊。馬克思遇見了恩格斯,他們的遇見撞擊出了光照世界的馬克思主義思想。如果沒有這場生命的遇見,如果沒有這場思想的撞擊,世界何時才會見到共產主義的曙光呢?施萊登遇見了施旺,他們的遇見撞擊出了在生物學上的一個重要學說——細胞學說,打開了生物界的大門,成就了一個世界性的輝煌。他們的遇見,讓他們在思想上更進了一個高度。生命的遇見是思想的撞擊,在這場遇見之後,無論是他還是他,在思想都更進了一步,促進了共同的發展。

  生命的遇見是靈魂的融合。那一束淡雅的菊花見證著那位使人的靈魂與大自然靈魂的融合。陶潛,面對世俗是多麼的無奈,他遇見了,遇見了大自然的靈魂。他棄權貴而去,“守拙歸園田”。品一口淡茶,於自然之中採菊,這場偉大的遇見便是靈魂的融合,他的靈魂多了一份高雅。還有那一位詩人——劉禹錫,生命的遇見讓他與陋室的靈魂緊密結合,那一種傲岸的情操是世人所不能及的,一句“何陋之有”道出了無窮無盡的韻味。一場場生命的遇見,是那一個個靈魂的融合,他們的境界便更高了一層。靈魂的融合,見證了生命的遇見。

  無論是心靈的交流,還是思想的撞擊,還是靈魂的融合,都見證了生命的遇見,因為它們本身就是一場壯烈的遇見。唯有它們,聆聽生命的聲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