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公務員申論範文

  好的申論範文能讓考生學習到寫作思路,讓自己在河南省公務員考試中更有把握,以下是由小編整理關於的內容,希望大家喜歡!

  一

  還原科學的精彩

  人類在千百年與自然的抗爭中,掙脫了自然的種種限制,利用自然搭建了我們的家園,利用自然征服了自然。然而,這一過程也使得人類的個性開始被故意忽略和遮蔽,陷入的是追求更高、更快、更強的單向度技術目標的誤區。人文與科學技術倫理關係面臨的最大挑戰,就是人類是掌控科學技術的主人,還是被科學技術所掌控的奴隸?

  二者在發展的歷程中並不總是同步的、協調的,而是常常表現出斷裂、矛盾甚至互相沖突的關係。因為學科性質的差異,科學技術的發展往往領先於人文學科的發展,表現在人類從規律和技術上掌握自然界的能力,往往走在人類建立社會秩序和提升道德知識的能力之前。當兩者的差距不斷擴大時,人類就很難處理科學技術發展對人與人、人與社會、人與自然界“三大關係”的衝擊,就有可能面臨危機。但未來科技最關鍵的發展方向是走人性化之路。科技與人文的並重,讓人類不但可以探索真理的玄奧,更可以思考自身的命運和價值。它們將如同飛機的兩翼,推動人類飛向更高的文明形態。

  科學的發展需要人文領航。沒有人文的科技是呆板的,是行屍走肉,沒有感知能力,沒有感情色彩,只是一臺重複又重複的機械。科技可以創造***,然後燃起戰火,塗炭百姓,也可以用來發電,造福千萬家。科技可以製造生物武器瞬間殺死生靈,也可以製成救人的靈丹妙藥。科技可以讓人感受資訊時代的便捷,也可以讓人陷入無法挽救的泥潭。從北京奧運會到上海世博會,我們看到了人文精神的召喚和迴歸:綠色奧運、科技奧運和人文奧運三大理念,在北京奧運會中得到了完美的實踐;上海世博會的主題,直接定義為“城市,讓生活更美好”,這一主題理念既包括髮達的科學技術、富裕的物質生活,也包括對人類尊嚴和價值的維護、對人類教養和德行的提升,以及對人類情感的豐富和完整。

  科技的發展需要人文的進步為基礎。一個沒有人文情懷的社會,只有高科技,也會摔得更狠。一個沒有人文情懷的社會又怎會看得遠,走得遠呢?一個沒有人文情懷的社會只是身體上的巨人,思想上的矮子。

  在我們科技高速發展的時代,不要忘了提升人文素養,在科技取得巨大成就的時候,不要在精神上營養不良,在科技進步的時候,不要丟下我們心中的良知。注重科技,提升人文,全面發展,共同進步。要想撐起自己的天空,怎能拋棄人文素養呢?要想發展壯大自己,怎能丟下科技力量呢?要想立足世界,又怎會沒有科技和人文!

  二

  政府主導 解決霧霾難題

  “山青,水秀,天明”是中國的曾經,隨著中國經濟的迅速崛起,中國的山瘡痍遍身,中國的水烏黑惡臭,尤其是中國的天,霧濛濛的一片,猶如一口大鍋罩在整個城市上空。北京,一百五十多天霧霾,天津、河北、瀋陽同樣汙染嚴重,而這只是中國眾多城市中的一部分。中國的霧霾問題越來越成為制約經濟可持續發展的絆腳石,解決霧霾問題已迫在眉睫。

  中國的霧霾之所以嚴重,根本原因在於煤、石油等化石能源的使用。中國的經濟發展是數量龐大的化石能源所支撐起來的,且工業過於集中,廢氣處理技術又不到位,導致了大量的廢氣排放且無法有效處理。與此同時,龐大且迅速增長的汽車保有量也“貢獻”了巨大的力量,無論是維持幾天的APEC藍,還是早晚高峰狂飆的空氣汙染指數,都在告訴我們汽車是解決霧霾問題必須考慮的重中之重。當然,霧霾的產生還有城鎮化帶來的能源消耗過高等的原因,要想持續、健康、長久的發展下去,就必須解決霧霾問題,而政府應承擔主要的責任。

  逐步推進經濟結構轉型,改變過分依賴化石能源格局,從根源上減少廢氣來源。中國的經濟發展是化石能源堆積起來的竭澤而漁。中國有豐富的化石能源,這也為中國經濟的迅速發展提供了支援,甚至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然而與此同時到來的是嚴重的霧霾問題,要想解決這一問題,讓中國的經濟長久發展,就必須推動中國的經濟機構轉型,當然,這個轉型並不是一步到位的,我們需要把過分依賴耗能工業轉向使用清潔能源,節約型的發展模式,從而是廢氣從源頭上減少。

  源頭上限制汽車所有數量,改變過分依賴汽車代步,從生活中減少廢氣排放。清晨、夜晚,猶如大霧般的透明度,讓眾多上班族不得不戴上口罩,在迷霧中困難的呼吸。車帶來便利的同時,也讓中國公眾淪為了霧霾的奴隸。政府應起到巨集觀把控的作用,引導人們有正確的用車觀念,同時對汽車數量進行嚴格把控,限制汽車購買資格和數量等,使我國汽車數量保持在可控範圍內,減少霧霾來源。

  中國的未來是每個中國人的未來,在肺癌發病率飆升,兒童老人面臨呼吸道類疾病困擾的今天,霧霾不是一個人的事,而是需要作為華夏子孫的我們共同面對的。解決霧霾問題必須提上日程,而政府、每個人都是其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政府起到主導作用,從大方向來改變,我們每個人就需要從日常生活中的一點一滴做起,真正為中國的藍天貢獻一份力量。

  三

  保護文化內涵打造精品城市

  鱗次櫛比的高樓大廈,縱橫發達的交通網路,川流不息的各色車輛……這一幕幕勾勒出我們城市發展取得的成績。然而我們必須看到成績背後的不足:從中國式過馬路屢禁不止到違章停車隨處可見;從建築風格雷同到城市格局單一;從人們休閒方式的匱乏到城市發展缺乏後力……隨著城市化發展程序的加快,其問題也愈加凸顯。分析這些“城市病”,我們能發現其病灶在於城市文化內涵的缺失。要提高城鎮化質量,打造精品城市,必須在城鎮化過程中保護和凸顯文化內涵。

  在城市建設過程中保護和凸顯文化內涵,能夠提升人們文明素養,改變城市面貌。當前我國城鎮化水平不斷提高:城市裡樓越來越高,路越來越寬,車越來越多……但是這種城鎮化只是一種低水平的城鎮化,人們的文明素養並未跟隨著城市的硬體設施同步發展。這不但嚴重影響市民日常生活的幸福指數,更嚴重影響我國城市的健康發展,甚而影響我國的國際形象,極大違背了我國大力發展城鎮化的初衷。在重重問題背後所潛藏的深層原因則是文化建設不足所導致的公民文明素養低下。試想,如果執政者在城市管理過程中能夠將文化建設放在首位,這些問題還會像烏雲一樣籠罩著整個城市嗎?答案不言自明。因此,要建設精品城市,就必須將文化建設全面融入城市建設中,不斷提高民眾的文明素養。

  在城市建設過程中保護和凸顯文化內涵,能夠形成獨特的文化名片,提升城市魅力。“世界剪紙看中國,中國剪紙看蔚縣”,因剪紙蔚縣蜚聲中外;“大好河山張家口”讓“邊地”張家口聲名鵲起;完整的水鄉古鎮風貌讓烏鎮成為旅遊者心中的天堂。這些城市之所以能夠獨樹一幟,是因為它們獨特的文化內涵。而文化保護工作的成功一方面離不開當地政府的高瞻遠矚,不管是城市基礎設施的建設還是整體規劃,政府都給文化保護留出足夠的空間,將文化作為城市的一部分;另一方面則歸功於民眾的積極參與,近年來我國民眾文化保護意識逐漸提高,積極響應政府的各項文化保護政策,成為城市文化保護工作的主體。政府與民眾的協同努力,使文化之花綻放在各個城市,這也為我們提供了有益借鑑。

  亞里士多德曾說過:“人們來到城市是為了生活,人們居住在城市是為了生活得更好。”那麼如何才能讓城市發展得更好,為人們提供更美好的生活呢?最有效的方法便是不斷保護和提高城市的文化內涵。只有文化才能讓城市如花朵開放在廣袤的大地,如星辰閃耀在暗色的夜空,如浪花奔騰於靜謐的海洋,充滿美感與生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