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公務員申論範文

  準備參加天津公務員的考生們應該要多看些申論範文,以便熟悉行文規則,做好提高分數的準備,以下就由小編為你提供幫助你提分。

  一

  平衡金融創新與穩定 促進經濟發展

  《周易》有言:窮則變,變則通,通則久。長期以來,我國的金融壟斷飽受詬病,許多中小企業因貸款難、貸款成本過高陷入困境。2013年,網際網路金融創新風起雲湧,為解決中小企業融資難問題提供了很大幫助;同時,打著創新旗號進行的非法融資、***等也不斷曝光。為此,要想促進經濟發展,就必須平衡金融創新與穩定。

  事物是變化發展的,新事物在不斷取代舊事物。在新舊更替中,創新是關鍵,而風險與創新並存,有時甚至會扼殺創新。因為創新需要拋棄舊路,開闢新路,進入陌生領域,必然會遭遇新情況、新問題,不充分準備,規避風險,會走向失敗。目前,我國已經跨入全面深化改革開放的新時期,面臨的矛盾和問題更加複雜,亟待通過創新來披荊斬棘,闖過難關。對於金融改革來說,加強創新是大勢所趨,而維護穩定則是必要保障。

  加強金融創新是中小企業發展的客觀需要。中小企業是經濟增長最有活力的部分,是經濟發展的未來,是中國經濟新的增長點。目前,我國的金融體系以大銀行和股票市場為主,主要給大企業提供金融服務,中小企業融資難、融資成本過高,發展受到抑制。2011年下半年蔓延開來的中小企業老闆跑路潮,正是因為在銀行貸不到款或成本過高,被迫選擇“***”,結果導致資金鍊斷裂。“滿眼生機轉化鈞,天工人巧日爭新。”阿里金融、P2P、眾籌融資等網際網路金融融資模式的出現,打破了傳統的以資本市場直接融資與商業銀行間接融資為主的融資方式,為中小企業的融資拓展了路徑,減輕了融資負擔,實現了快速融資,可以很好地滿足中小企業的融資需求,促進其健康成長。

  維護金融穩定是金融創新的必要保障。金融創新的目的是解決金融方面存在的問題,為實體經濟服務。在創新過程中,企業如果不具備依法合規和穩健經營意識,管控好風險,保障消費者的合法權益,則可能會倒閉,甚至引發經濟危機。2008年的經濟危機從美國次貸危機開始,橫掃全球,給世界經濟帶來重大災難。美聯儲前主席伯南克說:“我覺得主要原因就是當時那麼大的金融市場卻沒有任何人給予合適的監管。”目前,我國金融監管部門承擔著維護金融穩定、推動金融創新的職責和任務。面對金融創新帶來的新業態、新特徵,如果放鬆監管,勢必重蹈美國危機。只有依靠穩定韁繩駕馭創新野馬,才能確保創新發展的良好勢頭。

  馬雲曾經放出豪言:“如果銀行不改變,我們就改變銀行。”隨著餘額寶、百度百發、微信支付等相繼“引爆”,壁壘森嚴的傳統金融業被成功撬開一道缺口。與金融創新的高歌猛進相比,金融監管還比較滯後,金融穩定則存在很大風險。只有加強金融監管,為金融創新保駕護航,才能更好地推動金融改革,促進經濟持續、健康發展。

  二

  打擊“精準***” 保障資訊保安

  當公眾還沉浸在山東臨沂女生徐某因學費被騙離世的惋惜中時,快遞企業順豐公司被曝有“內鬼”通過洩露客戶資訊獲取非法利益,最終受到法律制裁的案件再次將公眾推入資訊保安的擔憂之中。伴隨一系列資訊洩露案件的披露,某些掌握公民資訊的機構使得公民的資訊經過內外勾結的非法渠道,為***分子牟利開啟方便之門,也促使原有大水漫灌、廣種薄收的傳統***方式日漸向針對性極強的“精準***”轉變,給公民的財產安全造了成極大的損失。唯有有效打擊此類“精準***”,才能保障資訊保安,營造良好的社會資訊保安環境。

  頻發的資訊洩露事件威脅公共安全,損害群眾利益的同時,亦給政府執政管理帶來挑戰,不利於經濟社會的持續健康發展,而理清此類“精準***”背後資訊洩露事件的緣由至關重要。一方面,涉事企業因內部管理不善難辭其咎。目前,可能掌握公民資訊的機構無非是戶籍、民政機關等基於公共服務而存在的公權機關,以及諸如電商、中介、快遞等商業機構,一旦在網路資訊防火牆等安全設施、內部資訊管理許可權及制度上存在漏洞或管理不嚴,就會給外部強攻的黑客,甚至內外勾結的“內鬼”盜取資訊留下可乘之機。另一方面,相關部門監管缺位亦不容忽視。網路的虛擬性,不能使其成為“法外之地”,若對相關企業的資訊監管力度不嚴、對違法洩露個人資訊的處罰力度不大,就會給企業和個人帶來僥倖心理,忽視資訊保安的重要性,助長資訊洩露的不正之風。

  在大資料時代,我們每個人的生活都通過網路與外界聯絡在了一切,自身的生命財產安全由自己負責和掌握,也被迫交付給了他們。故此,打擊“精準***”,保障公民資訊保安,亦需要社會、政府以及公民的共同努力。掌握公民資訊的機構應重視企業內部管理,以有效的資訊保安管理制度及時對資訊保安以及相關責任人進行管理和監督;而政府部門也應該樹立起全新的安全觀,提升對資訊洩露案件的查處的能力和力度;同時關注資訊安全防範的宣傳和教育,引導公眾瞭解資訊***常見手段和防範方法,牢記“六個一律”,切實打擊“精準***”,保障公民的資訊保安,推動資訊化的穩步實現。

  三

  精準脫貧要找準“窮根”

  在中央扶貧開發工作會議上,對精準扶貧、精準脫貧進行了全面部署,吹響了打贏脫貧攻堅戰的衝鋒號。從“扶貧攻堅戰”到“脫貧攻堅戰”,不僅僅是從過程向結果的飛躍,更體現了我們黨為人民服務的宗旨和追求共同富裕的價值取向。

  貧困地區脫貧攻堅,需須有歷史緊迫感,一天也不能耽誤,一刻也不能懈怠。六盤水市至今仍有50.99萬貧困人口,未來5年每年要減貧10萬人以上。數字的背後,是沉甸甸的責任。

  入之愈深,其進愈難。越是時間緊、任務重,越是需要先找準問題。只有找準“窮根”,才能開好“藥方”,靶向治療。我們深入推進找問題、找差距、找目標、找路徑“四找”活動,在這個過程中轉觀念、轉路徑、轉作風,把信心樹起來、志氣立起來、責任擔起來。

  “窮根”在哪裡?關鍵在於農村資源、資金、農民分散,形不成產業和規模;在於農村發展的內生動力不足,雙層經營體制“分”得不足、“統”得不夠。

  “藥方”是什麼?是改革。

  改革,要把中央精神與本地實際結合起來,精確配置各類生產要素和資源,而不能簡單地搞“拉郎配”。六盤水市採取定人頭看責任、定地頭看產業、定龍頭看就業、定戶頭看保障、定年頭看成效“五定五看”模式,明確“黨委主體、政府主抓、幹部主幫、基層主推、社會主扶”責任體系,對標對錶、掛圖作戰,防止被平均數掩蓋真問題。

  改革,要把脫貧需求和發展空間放在一起考慮,用可持續的發展來解決貧困問題,決不能“有想法、沒辦法”“忠心耿耿、不知咋整”。2014年以來,六盤水市按照貴州、省政府全面深化農村體制改革的要求,開展了農村資源變資產、資金變股金、農民變股東“三變”改革,把城鄉各種資源要素整合到產業平臺上來,走生態產業化、產業生態化的山地特色農業產業路。我們整合了35萬餘畝集體土地、近50萬畝農民承包地入股經營主體,整合財政資金4.4億元,撬動村級集體資金9932萬元、農民分散資金1.72億元、社會資金24.06億元,建成37個農業園區,培育185個企業、275個合作社、26個家庭農場,使12.8萬戶44.3萬農民變為合作社、企業、家庭農場的股東,全面消除集體經濟“空殼村”,帶動22萬貧困群眾脫貧。

  “三變”改革從根本上祛除了資源、資金、農民“三分散”這一阻礙脫貧的頑症,推動了農村經濟規模化、組織化、市場化發展,促進了農戶與經營主體“聯產聯業”“聯股聯心”,激活了農村發展內生動力,探索出了一條可行的脫貧之路。在瞄準同一個目標的基礎上,我們調動一切積極因素,堅持全黨動員、全民參與,統籌推進“十項精準扶貧行動”,構建出“大扶貧”格局。

  只要堅持,夢想總是可以實現的。一步一個腳印,把精準扶貧、精準脫貧做到位,打贏脫貧攻堅戰,就能全面建成高質量的小康社會,讓所有地區、每一個貧困群眾都不掉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