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姆定律物理教案及教學反思

  做好物理教學設計,是每個初中物理教師必做的功課,下面小編為大家帶來,供你參考。

  歐姆定律物理教案

  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

  1.理解歐姆定律及其表示式.

  2.能初步運用歐姆定律計算有關問題.

  能力目標

  培養學生應用物理知識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情感目標

  介紹歐姆的故事,對學生進行熱愛科學、獻身科學的品格教育.

  教學建議

  教材分析

  本節教學的課型屬於習題課,以計算為主.習題訓練是歐姆定律的延續和具體化.它有助於學生進一步理解歐姆定律的物理意義,並使學生初步明確理論和實際相結合的重要性.

  教法建議

  教學過程中要引導學生明確題設條件,正確地選擇物理公式, 按照要求規範地解題,注意突破從算術法向公式法的過渡這個教學 中的難點.特別需強調歐姆定律公式中各物理量的同一性,即同一 導體,同一時刻的I、U、R之間的數量關係.得出歐姆定律的公式後 ,要變形出另外兩個變換式,學生應該是運用自如的,需要注意的 是,對另外兩個公式的物理含義要特別注意向學生解釋清楚,尤其 是歐姆定律公式.

  教學設計方案

  引入新課

  1.找學生回答第一節實驗得到的兩個結論.在導體電阻一定的情況下,導體中的電流

  跟加在這段導體兩端的電壓成正比;在加在導體兩端電壓保持不變的情況下,導體中的電

  流跟導體的電阻成反比.

  2.有一個電阻,在它兩端加上4V電壓時,通過電阻的電流為2A,如果將電壓變為10V,通過電阻的電流變為多少?為什麼?

  要求學生答出,通過電阻的電流為5A,因為電阻一定時通過電阻的電流與加在電阻兩

  端的電壓成正比.

  3.在一個10

  的電阻兩端加上某一電壓U時,通過它的電流為2A,如果把這個電壓加在20

  的電阻兩端,電流應為多大?為什麼? 要求學生答出,通過20

  電阻的電流為1A,因為在電壓一定時,通過電阻的電流與

  電阻大小成反比,我們已經知道了導體中電流跟這段導體兩端的電壓關係,導體中電流跟這段導體電阻的關係,這兩個關係能否用一句話來概括呢?

  啟發學生討論回答,教師複述,指出這個結論就叫歐姆定律.

  ***-***歐姆定律導體中的電流跟導體兩端的電壓成正比,跟導體的電阻成反比.

  1.此定律正是第一節兩個實驗結果的綜合,電流、電壓、電阻的這種關係首先由德國

  物理學家歐姆得出,所以叫做歐姆定律,它是電學中的一個基本定律.

  2.介紹《歐姆堅持不懈的精神》一文.

  3.歐姆定律中的電流是通過導體的電流,電壓是指加在這段導體兩端的電壓,電

  阻是指這段導體所具有的電阻值.

  如果用字母U表示導體兩端的電壓,用字母R表示導體的電阻,字母I表示導體中的電流,那麼歐姆定律能否用一個式子表示呢?

  ***二***歐姆定律公式

  教師強調

  ***l***公式中的I、U、R必須針對同一段電路.

  ***2***單位要統一I的單位是安***A***U的單位是伏***V***R的單位是歐***

  ***

  教師明確本節教學目標

  1.理解歐姆定律內容及其表示式

  2.能初步運用歐姆定律計算有關電學問題.

  3.培養學生應用物理知識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4.學習歐姆為科學獻身的精神

  ***三***運用歐姆定律計算有關問題

  【例1】 一盞白熾電燈,其電阻為807

  ,接在220V的電源上,求通過這盞電燈的電流.

  教師啟發指導

  ***1***要求學生讀題.

  ***2***讓學生根據題意畫出簡明電路圖,並在圖上標明已知量的符號及數值和未知量的

  符號.

  ***3***找學生在黑板上板書電路圖.

  ***4***大家討論補充,最後的簡明電路圖如下圖

  ***5***找學生回答根據的公式.

  已知

  V,求 I 解 根據

  得

  ***板書***

  鞏固練習

  練習1 有一種指示燈,其電阻為6.3

  ,通過的電流為0.45A時才能正常發光,要使這種指示燈正常發光,應加多大的電壓?

  練習2 用電壓表測導體兩端的電壓是7.2V,用電流表測通過導體的電流為0.4A,求這段導體的電阻,

  通過練習2引導學生總結出測電阻的方法.由於用電流表測電流,用電壓表測電壓,

  利用歐姆定律就可以求出電阻大小.所以歐姆定律為我們提供了一種則定電阻的方法這種

  方法,叫伏安法.

  【例2】 並聯在電源上的紅、綠兩盞電燈,它們兩端的電壓都是220V,電阻分別為

  1210

  、484

  .

  求 通過各燈的電流.

  教師啟發引導

  ***1***學生讀題後根據題意畫出電路圖.

  ***2***I、U、R必須對應同一段電路,電路中有兩個電阻時,要給“同一段電路”的I、U、R加上“同一腳標”,如本題中的紅燈用

  來表示,綠燈用

  來表示.

  ***3***找一位學生在黑板上畫出簡明電路圖.

  ***4***大家討論補充,最後的簡明電路圖如下

  學生答出根據的公式

  引導學生答出通過紅燈的電流為

  通過綠燈的電流為

  解題步驟

  已知

  求

  . 解 根據

  得通過紅燈的電流為

  通過綠燈的電流為

  答 通過紅燈和綠燈的電流分別為0.18A和0.45A.

  歐姆定律教學反思

  歐姆定律是初中物理電學部分最重要的一個知識點,能否掌握好該定律是學好電學知識的關鍵之一。在學習定律的同時, 我們還應注意到這樣一個問題,現行教材中為了引入歐姆定律都要先做一個研究性實驗,通過這個實驗向初中學生介紹了物理學中最常用的研究問題的方法,即研究多個物理量之間的關係時,可以保持一些物理量不變,每一組實驗中只看兩個變化量間的關係,最後再將所有結論綜合起來。筆者這幾年對歐姆定律教學中為了適應新課標的要求,非常注重對實驗方法和實驗設計的教學,細細閱讀現用教材,發現了一個問題:在引入歐姆定律的實驗中,滑動變阻器的作用阻礙了學生對實驗的理解。

  現行教材中一般為引入歐姆定律所設計的實驗電路如書圖14-13 所示。實驗操作可分兩部分:第一部分是保持電阻R不變,調節滑動變阻器的滑片, 改變加在電阻R兩端的電壓,研究通過電阻R 的電流I 與R 兩端電壓U 間的關係; 第二部分是變換連入電路的電阻,調節滑動變阻器的滑片,使加在電阻R 兩端電壓U 不變,研究通過R 的電流I 與電阻R 間的關係。完成第一部分實驗時,如果學生問:“前面講過移動變阻器的滑片,改變滑動變阻器連入電路的電阻, 可以改變電路中的電流, 但為什麼可以改變了加在電阻兩端電壓呢?”或者在做第二部分實驗時, 學生問:“剛剛是調節變阻器, 使電阻R 兩端電壓改變, 現在為什麼同樣是調節變阻器,卻又是使加在R 兩端的電壓不變呢?”可能是覺得解釋這兩個問題並不難解釋,只要用歐姆定律和串聯電阻的知識來解釋就可以了。但這就造成了這樣一種局面:必須用歐姆定律來解釋引入歐姆定律的實驗,這在邏輯上是混亂、相悖、講不通的。由於以上的問題,許多同學會對引入定律的實驗百思不得其解,這必然影響他們對歐姆定律的理解和掌握。那麼該怎麼做才能使同學更輕鬆地完成實驗,更容易地理解歐姆定律呢?筆者認為這裡主要的問題出在滑動變阻器上,於是便思考現用教材中為什麼要在實驗中加上變阻器?筆者認為, 這個實驗中加變阻器的作用是使實驗操作更簡單,因為有變阻器可以不改電路,只需調滑片就可以達到改變和不改變R兩端的電壓。但事實上這一設計不但不能簡化實驗,反而給學生理解實驗和電流、電壓和電阻的關係設定了一個不小的阻礙。經過一番思索後,筆者在歐姆定律的教學中進行了以下的改進,效果不錯,現敘述如下。

  實驗滑動變阻器去掉,電路簡化為簡單電路。第一部分實驗中,直接通過改變電池數目或調節學生電源輸出電壓來改變加在R 兩端電壓。第二部分中,只需保持電池數目或學生電源輸出電壓不變即可, 當然, 相比之下用學生電源的效果要優於乾電池。在講完歐姆定律和串聯電阻之後,再提出保持電源電壓不變的前提下, 要改變加在R 兩端的電壓該如何改造上面的簡單電路?在保持電源電壓不變的前提下,電阻R 的阻值變化,如何改造電路,可以保證加在不同電阻兩端電壓不變?通過分析以上的兩個問題,引導學生最後設計出原來的實驗電路,這樣可以進一步加深學生對歐姆定律的認識,也為今後設計伏安法測電阻和測定小燈泡電功率的實驗電路打下基礎。。

  個人認為不加入變阻器確實有利於學生的理解,如果不加入變阻器,在不改變電源的情況下,電阻變了,由於電池有內阻,如果有電壓表測的話可能會發現電壓略有改變,而加入變阻器則可以消除這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