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產管理公司風險管理原則

  風險管理是一些技術和程式,是我們用來讓投資組合滿足客戶預期的一些方式。下面是小編為大家帶來的,歡迎閱讀。

  第一,機構內部一定要利益保持一致才能夠管好風險,也就是需要公司有一個統一目標,而這個目標就是要保護投資者利益。這種前提下,才能很好地管理風險。基金經理和銷售團隊要有一個明確指標,各自為政很難談風險管理。

  第二,風險承擔者要像風險管理者一樣思考。他們需要有很高的教育背景、全面的資訊,才能做出正確的決策。如管理一隻股票基金,讓分析師去選股,很可能投資組合裡面選擇的是同一型別的公司,這就意味著沒有辦法分散風險。所以需要風險管理人、基金經理、股票分析師一起建立好的投資組合,確保它是經過深思熟慮、能夠分散風險的組合。過去26年,貝萊德的風險管理者像顧問一樣幫助基金經理更好地管理投資組合中的風險。

  第三,風險管理機構應該是獨立的。不能讓風險管理者向基金經理彙報,風險管理者發現問題,應直接向公司CEO來彙報。

  第四,風險管理必須嵌入投資組合當中,公司的高管一定要重視。如果真的關注風險管理,公司高管和基金經理要做出艱難抉擇,上層的基調對於下面工作人員來講非常重要。

  第五,風險管理是非常昂貴的,需要投入大量人力。這些人力必須是行業專家,要給他們合適的薪酬,還要給他們受人尊敬的職位。

  機構內部一定要利益保持一致才能夠管好風險,也就是需要公司有一個統一目標,而這個目標就是要保護投資者利益。這種前提下,才能很好地管理風險。基金經理和銷售團隊要有一個明確指標,各自為政很難談風險管理。

  第六,對於資產公司來說,信託責任最根本、最重要是應該定義客戶想要什麼。

  “在貝萊德,我們讓客戶量化期望是什麼,希望波動性是多少,或是希望什麼樣的回報率,所以我們提前和他們溝通。”

  第七,自下而上的投資組合風險管理。這一點非常重要,必須自下而上看每隻證券,才知道投資組合會有什麼樣的風險。“有時候我們看到一個風險很低的投資組合,但單個持倉風險可能很高,最終會帶來災難性的結果。”

  第八,風險管理需要保持警惕和懷疑,尤其是對風險的分析。因為市場在演變,特徵也在不斷地變化,所以需要不斷地去思考風險模型。在中國這樣變化快的市場,這種風險模型的侷限性就更大。

  最後一個原則,有的時候經常被人誤解,風險管理不是風險規避,高風險的產品也會有很好的風險管理。風險管理指的是一種有選擇性分散化和有比例的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