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管理的核心內容及工作要點

  安全管理是管理科學的一個重要分支,是為實現安全目標而進行的活動,其中的核心內容及工作要點需要人注意的。以下是由小編整理的安全管理的內容介紹,希望大家喜歡!

  安全管理的核心內容

  1、 建立和健全安全生產管理機構,配備必要的熟悉安全生產管理的人員並明確職權、責任,為安全生產管理提供組織保障。

  2、 建立和健全的安全生產責任制為核心的安全生產規章制度並嚴格執行,用制度規範行為,使與安全生產的事項均有章可循,從而建立良好的安全生產秩序。安全制度是安全生產管理的前提條件。

  3、 經常開展安全生產宣傳教育,提高職工安全素質,建立良好的企業安全文化,倡導安全第一的安全價值觀念,使職工既重視安全生產,又懂得如何安全地進行生產。這是一項基礎性工作。

  4、 進行日常的和定期的安全生產檢查,及時發現事故隱患,並及時採取整改措施消除隱患。

  5、 制定安全技術措施計劃,改善生產條件,使生產裝置、作業場所、安全設施符合國家規定要求,推廣應用安全防護技術,提高安全防護水平;新建生產專案,做好“三同時”工作。生產條件的安全化為實現安全生產提供物質保障。

  6、 按“四不放過”的原則,做好包括裝置事故、人身傷亡事故、職業危害事故和未遂事故等各項事故的管理工作

  安全管理的性質

  安全管理是企業管理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它是以安全為目的,進行有關安全工作的方針、決策、計劃、組織、指揮、協調、控制等職能,合理有效地使用人力、財力、物力、時間和資訊,為達到預定的安全防範而進行的各種活動的總和,稱為安全管理。

  安全管理的工作要點

  一、風險評價抓源頭控制

  風險評價是企業安全管理中採用的一種技術手段,通過危險源的劃分和預評價,找出各單位中存在的危險因素,然後有的放失,採取必要的安全對策加以解決,從危險源源頭上預以控制,來達到安全生產目標。因此,該公司依據本身的生產特點,將整個生產流程劃分為若干單元,然後進行危險分析和不可接受危險程度的評價,對不可以接受的因素,及時拿出相應的安全對策和資金進行整改,而對不能接受的危險,則告知員工和民工可能發生什麼結果,應怎麼預防。近年來,該礦在安全方面投入200多萬元,完善井下通風系統,購置塵毒檢測儀4臺,建隔音室9座,完善除塵裝置2套,對職業危害崗位工每年進行一次體檢,全體員工3年進行一次體檢;全職業危害崗位員工體檢7次,累計522人次;全體員工體檢3次,累計1121人/次,無1例職業病患者或疑似患者;安裝報警器、攝像監控、有力地防止了不安全事故的發生。

  二、加強監督抓隱患整改

  監督檢查是安全生產管理工作的一項保證措施,是安全管理網路裡的一個雙向載體,通過它可以對公司的安全決策監督實施,又能快速向公司決策層,反饋最新的安全資訊,並根據這些資訊做出決斷,其目的就是及時發現危害因素,快速消除安全隱患,先後對1340主巷67-69線之間的地壓顯現支護工程量763立方米,對發現的習慣性違章重複性安全隱患,下發整改指令書8份,整改隱患29條。

  三、總結工作抓整改提高

  通過階段性的總結和評比找出差距,找出安全管理中的漏洞,做為下一階段應解決的問題,達到提高整體安全管理水平的目的,這個提高包括言論理念和行為意識,客觀環境和管理技術,這方面工作的開展,是全方位的,更注重強調各二級生產單位的開展,充分調動和發揮各二級生產單位一線員工的積極作用,真正實現一個全方位的安全群防體系。

  四、更新理念抓積極因素

  “以人為本”找準切入點,開展具有針對性的長期細緻的工作,從根本上改變“要我安全”到“我要安全”思想的徹底轉變,將安全預防工作的重點前移到加強安全教育,提高全員安全素質的環節上來。通過安全制度的建立和完善,安全生產責任制的制定和落實,認真組織開展“糾三違”“安康杯競賽”“安全生產月”“安全知識競賽”等多種形式,有效地提高了全員安全生產意識。

  五、落實責任抓網路建設

  安全生產責任制的落實,是有效控制安全生產事故的中心工作,而落實的途徑,則是依靠合理的安全管理網路,採取安全生產責任橫向劃分,落實到邊,和安全生產目標,逐層分解鑑定到底的方法,使各個體單位安全目標實現,便能確保安全生產總目標的實現。公司職業安全衛生工作實行全員目標分級管理,每一生產年度由公司一把手與安全環保科簽定目標責任書,安全環保科將目標細化後分解到各級單位並簽訂目標責任書,各二級單位進一步細化分解到班組和崗位,同時簽訂目標責任書,形成了一整套完整的職業安全衛生監督管理網路,公司設立由總經理陳濤為主任的安全生產委員會,設立安全生產監督管理職能部門,共有專職安全管理人員6 名,各二級生產單位成立由廠長任組長的安全生產領導小組,設有專職安全員7人,班段長,井下各中段隊長53人均為兼職安全員,通過安委會、排程會、二級單位生產安全例會,保證使公司安全生產決策暢通落實,生產現場的安全資訊及時反饋。

  安全管理的五大關係

  安全與危險並存

  安全與危險在同一事物的運動中是相互對立的,相互依賴而存在的。因為有危險,才要進行安全管理,以防止危險。安全與危險並非是等量並存、平靜相處。隨著事物的運動變化,安全與危險每時每刻都在變化著,進行著此消彼長的鬥爭。事物的狀態將向鬥爭的勝方傾斜。可見,在事物的運動中,都不會存在絕對的安全或危險。

  保持生產的安全狀態,必須採取多種措施,以預防為主,危險因素是完全可以控制的。

  危險因素是客觀的存在於事物運動之中的,自然是可知的,也是可控的。

  安全與生產的統一

  生產是人類社會存在和發展的基礎。如果生產中人、物、環境都處於危險狀態,則生產無法順利進行。因此,安全是生產的客觀要求,自然,當生產完全停止,安全也就失去意義。就生產的目的性來說,組織好安全生產就是對國家、人民和社會最大的負責。

  生產有了安全保障,才能持續、穩定發展。生產活動中事故層出不窮,生產勢必陷於混亂、甚至癱瘓狀態。當生產與安全發生矛盾、危及職工生命或國家財產時,生產活動停下來整治、消除危險因素以後,生產形勢會變得更好。"安全第一"的提法,決非把安全擺到生產之上;忽視安全自然是一種錯誤。

  安全與質量的包涵

  從廣義上看,質量包涵安全工作質量,安全概念也內涵著質量,互動作用,互為因果。安全第一,質量第一,兩個第一併不矛盾。安全第一是從保護生產因素的角度提出的,而質量第一則是從關心產品成果的角度而強調的。安全為質量服務,質量需要安全保證。生產過程丟掉哪一頭,都要陷於失控狀態。

  安全與速度互保

  生產的蠻幹、亂幹,在僥倖中求得的快,缺乏真實與可靠,一旦釀成不幸,非但無速度可言,反而會延誤時間。速度應以安全做保障,安全就是速度。我們應追求安全加速度,竭力避免安全減速度。

  安全與速度成正比例關係。一味強調速度,置安全於不顧的做法、是極其有害的。當速度與安全發生矛盾時,暫時減緩速度,保證安全才是正確的做法。

  安全與效益的兼顧

  安全技術措施的實施,定會改善勞動條件,調動職工的積極性,煥發勞動熱性,帶來經濟效益,足以使原來的投入得以補償。從這個意義上說,安全與效益完全是一致的,安全促進了效益的增長。

  在安全管理中,投入要適度、適當,精打細算,統籌安排。既要保證安全生產,又要經濟合理,還要考慮力所能及。單純為了省錢而忽視安全生產,或單純追求不惜資金的盲目高標準,都不可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