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藥治療脊椎病

  脊椎病期神經細胞萎縮消先,神經纖維髓鞘脫失和軸索變性,腔質細胞增生.以至形成纖維癱痕,最後脊髓萎縮變細。現在就跟著小編一起來看一看,資料僅供參考。

  

  一、椎動脈型頸椎病

  原文:“傷寒五六日中風,往來寒熱,胸脅苦滿,嘿嘿不欲飲食……小柴胡湯主之”“心下有支飲,其人若冒眩,澤瀉湯主之。”椎動脈型頸椎病常見頭暈、目眩、心煩喜嘔、納差、口苦,筆者常用澤瀉湯合小柴胡湯治療,澤瀉常用至20—30g,加葛根30—60g,川芎30—40g。

  二、神經根型頸椎病

  原文:“風溼相搏,骨節煩疼,掣痛,不得屈伸,近之則痛劇,汗出短氣,小便不利,惡風不欲去衣,或身微腫者,甘草附子湯主之。”神經根型頸椎病症見頸項及上肢疼痛,遇冷加重或夜間加重,舌淡紅,苔薄白,脈弦,予甘草附子湯加味。

  三、腰椎間盤突出症

  原文:“病歷節,不可屈伸,疼痛,烏頭湯主之”。腰椎間盤突出症常見腰腿冷痛,陰雨天加重,得溫痛減,觸診區域性有冷感,舌淡紅,苔薄白,脈弦,予烏頭湯加味治療效佳。值得一提的是,有些病人腰腿疼痛劇烈,下肢乏力,但無明顯畏冷感,無口渴,二便調,舌淡紅,苔薄白,亦可予烏頭湯加減。

  四、腰椎新鮮壓縮性骨折

  原文:“陽明病,潮熱,大便微硬,可與大承氣湯。”腰椎骨折後區域性形成血腫,刺激交感神經節,導致腸蠕動減慢,大便祕結,甚至一週未下,伴汗多口渴,舌紅,苔黃燥少津,脈弦數。辨證為陽明腑實證,予大承氣湯合桃紅四物湯,一劑通便,連服數劑,舌苔轉潤,腹脹腰痛亦減。

  頸椎病***頸椎綜合症***的簡介

  1、概念:因頸椎間盤退變本身及繼發一系列的病理改變,如關節失穩、鬆動,髓核突出、椎體邊緣增生、韌帶變形肥厚和繼發椎管狹窄等,刺激或壓迫鄰近的血管神經,並引起一系列的症狀和體徵。

  2、病因:內因椎間盤的退變、骨關節的退變,外因外傷、慢性勞傷。

  3、分型:

  ***1***神經根型:症狀是頸背部及一側上肢疼痛麻木,隨時可有象觸電的感覺,有時抬舉後疼痛減輕,時間久則肌肉萎縮握力差。

  體徵:頸椎棘突旁有壓痛點、擊頂試驗手臂麻木,臂叢神經牽拉試驗麻木。

  鑑別診斷:1、臂叢神經損傷,可以做個肌電圖。2、週末綜合症***酒後睡覺沉,壓著神經都在肩關節以下,發病時間比較短***。3、肺尖部腫瘤。4、岡下肌炎***天宗穴的下方***。

  ***2***椎動脈型:症狀是頭疼頭暈甚至噁心嘔吐***結構性改變***,轉頭眩暈加重甚至可突然暈倒的現象

  鑑別診斷:與高血壓、美尼爾綜合症***跟乘車頭暈嘔吐的感覺一樣***腦部腫瘤。

  ***3***脊髓型:症狀是走路不穩、雙下肢無力,如踩棉花堆走路坡腳易摔倒***治療要謹慎小心***,身體又緊張感。

  體徵:膝腱反射亢進,震痙試驗明顯,肌張力高。

  鑑別:椎管狹窄、椎管腫瘤、脊骨病變。***看頸椎病前一定***子***

  ***4***交感神經型:症狀耳鳴、眼乾、胸悶、憋氣、心慌、失眠多夢、高血壓、心律失常 。

  體徵:心電圖示卻血改變。鑑別與更年期。

  ***5***混合型:症狀兩種以上型別的同時出現。

  ***6***頸型:症狀是頸肩背部疼痛、板緊不舒服。鑑別與頸椎小關節綜合症、頸肩綜合症。

  4、頸椎病的影像學檢查:X線片、CT片、核磁共振成像、追管造影、肌電圖。

  頸椎病的診斷標準:症狀+體徵+片子=診斷 症狀+體徵。。。無片子=疑珍。症狀沒有+體徵沒有+片子有=病排除。

  5、頸椎病的治療:手法、扭轉、拉壓、牽引***角度在15-30°***、鍼灸、拔罐、中草藥、小針刀。

  頸椎病最好不要吃哪些食物

  1***忌寒涼個冷食品

  許多頸椎病患者是由於有溼寒氣入侵所致,有的患者雖然不是由此種原因所致,但是減少綠有利於患者的康復。

  2***忌酗酒及大量飲用咖啡及濃茶

  酗酒及大量飲用咖啡及濃茶對於頸椎病患者的康復是極其不利的,患者要想康復,最好不要酗酒,減少咖啡及濃茶的飲用。

  3***忌油膩食品

  頸椎病患者應該減少,甚至停止如肥肉、油炸豬肉、牛肉、羊肉等油膩食品的食用,避免脾胃遠化失常,導致病情加重。

  4***忌辛辣食品

  頸椎病患者不宜食用辛辣食品,如辣椒、辣醬、咖哩等。

  脊椎病鍛鍊方法有哪些

  1、頭頸按米字筆畫動作,儘量用力,每天早晚共6次。

  2、從左起,先順時針、再逆時針畫圓,幅度儘量大,每天早晚共6次。先向左回頭看,再向右回頭看,每天早晚共6次。

  3、用頭從右向左做畫圈動用,每一個方向動作做到極限,儘量把頸部肌肉拉直,左右重複10次。

  4、望天看地:望天時頭後仰到極限,看地時下頜盡力貼近胸部,重複10次。

  5、左右旋轉,頭向左或向右緩慢地旋轉,看肩背到最大限度***用力不要過猛***。連續10次。

  6、左右側屈:應向左到右緩慢側屈,耳朵靠近肩膀,身體肩膀保持不動,左右重複10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