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兒為什麼會得黃疸

  足月嬰兒在第一週時約50%有黃疸,早產兒出現黃疸的比例高達80%,大部分新生兒黃疸屬於"生理性黃疸"、不需要接受治療自然就會好。下面由小編為大家帶來關於的文章,歡迎閱讀!

  

  概括來說新生兒黃疸通常是由於新生兒膽紅素的代謝特點引起的,寶寶剛出生時,肝臟肝能還不夠完善,無法排除體內的一些物質而形成的。

  紅細胞破壞太多、太快,膽紅素生成過多。體內的膽紅素約80%是由衰老的紅細胞被破壞而形成的。如果過多的紅細胞的破壞及腸肝迴圈增加,使血清未結合膽紅素升高,常就會引起新生兒黃疸。

  母、子血型不合引起的溶血性黃疸就屬於這一類,新生兒生後24小時內就出現黃疸,而且進展很快,面板呈現金黃色。

  肝臟膽紅素代謝發生障礙。由於肝細胞發炎或肝細胞內缺少一種酶,或這種酶活力低,肝細胞攝取和結合膽紅素的功能會降低,無法很好排洩膽紅素,使血清未結合膽紅素升高,也會引起新生兒黃疸 。

  出生一週內的新生兒產生生理性新生兒黃疸,就是因肝臟酶活力低下這個原因。

  膽汁排洩有障礙。由於膽管阻塞,肝細胞排洩結合膽紅素障礙或膽管受阻,膽紅素不能排洩到小腸,使膽汁淤積在肝細胞或膽道內而引起新生兒黃疸。我們稱它為阻塞性黃疸,同時也肯能伴肝細胞功能受損,也可有未結合膽紅素的升高。

  美國疾病控制與預防中心對新生兒黃疸的建議:加強餵養次數,保證每日12次,黃疸通常不構成停餵母乳的原因,母乳性黃疸的發生率大約是200個寶寶中會有一例,且無論是否給予治療,都基本沒有影響寶寶健康的可能。

  小兒黃疸 預防新生兒黃疸

  媽媽和寶寶都應該儘量避免接觸能誘發溶血的藥物、化學物品,禁用可誘發溶血性貧血的氧化劑藥物。如果寶寶是由母乳餵養的,媽媽要忌用氧化劑藥物,忌食蠶豆,忌與樟腦丸接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