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式檯球有什麼樣的魅力

  檯球也是眾多球類運動中的一種,檯球不需要太大的運動量,不需要太大的場地,但是那一張檯球桌上的競爭和較量可不能小看。很多有體力的籃球運動員不一定能玩的一首好檯球。那麼中式檯球到底有什麼樣的魅力呢?以下是小編為你整理的中式檯球的魅力介紹,希望能幫到你。

  中式檯球的魅力

  我們都知道國際上有一些檯球大賽,但是在我們中國,玩中式檯球的人還是相對對一些,因為大家只是覺得這是一種休閒娛樂的方式。

  中式檯球興起於上世紀80年代,此前還有“十六彩”、“美式落袋”、“普爾”等諸多名稱。

  根據中國檯球協會的統計,目前全國經常參加檯球運動的人數已經增長到了6500萬。

  我們經常在電視裡看一些國際性的比賽,為裡面的中國選手歡呼,但是平時在臺球桌上玩的最多的還是中式檯球。

  中式檯球到底魅力何在?相比於斯諾克,中式檯球規則更簡單,更容易上手,趣味性也更強。

  而且,檯球運動雖然是舶來品,但中式檯球卻是國人在借鑑和總結斯諾克、開倫、花式九球等玩法的基礎上,提煉出來的具有中國特色的玩法,更適合國人的口味。

  不過,中式檯球雖然在國內有很好的群眾基礎,但文化定位尚不明確,而且缺少明星球員,這就導致宣傳推廣這項運動時難以找到合適的切入點。

  有一些專家認為,中國式的檯球很可能會在不久的將來回歸到街頭。

  當然,這不是要回到像上世紀80年代那樣的“街邊風格”,而是要開發一種經得住風吹日晒、成本較低且適合在戶外打球的中式檯球桌,讓更多人能在陽光下享受到檯球運動的快樂。

  而且,中式檯球雖然容易上手,但打好了就需要開動腦筋,也需要體力的支援,同樣是全民健身運動一項很好的選擇。

  近年來,隨著丁俊暉、潘曉婷等人在國內國際比賽中接連奪冠,檯球運動的形象得到了很大改變,但仍有很多專家學者建議,中式檯球要和公益慈善相結合,進一步樹立自己的正面形象。

  當然,一項運動的發展少不了球星的帶動效應。

  中式檯球不僅要有自己的球星,同時也要有自己的高階賽事,很多專家也建議,要讓中式檯球走出國門,讓更多的外國人瞭解和認識這項運動。

  目前國內很多中式檯球賽事已經做出了很好的探索和嘗試,並培養了張廣豪、韓雨、李赫文等明星選手,還請來了國外業已成名的球星參與中式檯球比賽。

  比如2013年全國中式檯球排名賽期間,馬克·威廉姆斯、希金斯以及女子斯諾克世界冠軍埃文斯等就拿起了球杆,開打中式檯球。

  雖然表演味道更濃,但他們的加入無疑增加了這個專案的國際影響力。

  在今後的中式檯球排名賽期間,還將邀請旗下的國際巨星參加中式檯球比賽,中英對抗賽將形成一個模式,並逐漸推廣開來。

  中國人可以打斯諾克,同樣,外國人也會愛上具有中國特色的中式檯球,可以說,中式檯球是國人對世界檯球運動的一項貢獻,也是國人文化自信、文化自強的一種表現。

  檯球的擊球方法

  1、推進球。水平持杆,擊打主球中心擊點,當主球與目標球相撞後,目標球前進,主球也同時跟在目標球后面,緩慢向同以方向前進,行進一段路程後才慢慢的停住,這就是推進球的打法。

  2、跟進球。水平持杆,擊打主球中上部擊點,當主球和目標球相撞後,目標球被撞前進,主球同時也緊跟在後面,不停的跟到所需要停的位置,故稱跟進球。

  3、定位球。水平持杆,甩腕出杆即利用手腕的爆發力擊打主球的中心稍微偏下的擊點,主球略帶滑動前進。當主球與目標球相撞後,主球把自己的前進動力全部傳遞給目標球,目標球則前進,而主球因失去動力,便停留在與目標球相撞的位置,因此就叫定位球。

  4、拉桿球***也稱縮杆球***。水平持杆,甩腕擊打主球的中下部擊點,利用甩腕的較強爆發力,使主球反轉向前滑動。在主球與目標球相撞瞬間,目標球被撞前進,而主球則借相撞的反力而釋放了反轉力,便向後旋轉退回,因此叫它拉桿球。

  打檯球的好處

  1、練腦。檯球是一項高智商的運動,需要有對於整個局面的連續思考和預判能力,需要精確細算,需要有良好的佈局,整個過程中融合了數學、力學等多方面的知識,比其他的球類活動更能鍛鍊大腦思維。

  2、練身。檯球帶來的不僅僅是身體區域性的運動和鍛鍊,而是全身的協調能力。每擊打一個球,眼睛、頸椎和肩部都需要與上肢、腰部以及下肢良好地協調與配合。經常參與這項運動,不但能提高眼力,還能改善自身的協調性和對身體各關節的控制能力。

  3、練體。打球的標準姿勢不僅讓女性的曲線看上去挺直優雅,一舉一動都給人以美的享受,還能對她們的腰部、臀部以及手臂形成鍛鍊,讓這三部分更趨完美,算得上是塑造形體的一項好選擇。

  4、練氣。作為一項紳士運動,檯球的環境、裝束、行為、禮儀無不體現著高貴儒雅之風。打檯球可以培養一個人的氣質,優雅推杆之間風采盡顯。檯球會讓人克服心浮氣躁,慢慢變得沉著冷靜,控制情緒起伏,養成良好的習慣。

  

猜你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