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上最長蚯蚓有多長

  關於世界最長蚯蚓你瞭解多少,今天為你收集了一些關於世界最長蚯蚓的資料,趕緊跟著小編來看看吧。

  世界最長蚯蚓長達2米如小蛇 壽命可達20年

  一條小蛇的長度大約為2米左右,而普通的蚯蚓最長也只有15釐米。不過在吉普斯蘭有一種巨型蚯蚓,這種蚯蚓的長度能夠達到2米,同時大蚯蚓也有近3釐米粗,讓人遠遠看上去感覺就是一條小蛇。

  吉普斯蘭位於澳大利亞東南部,這裡的大蚯蚓已經被列為當地的保護動物。平時這種蚯蚓很難看見,它們生活在一種十分潮溼的土壤中,如果人們踩在它們洞穴的上方,它們會感受到震動併發出嘎吱的響聲。

  吉普斯蘭大蚯蚓每次產卵能夠產出黃豆大小的卵,而每一枚卵需要腐化整整一年才能夠孵出小蚯蚓。

  據估計,這種蚯蚓的壽命最長可達20年。但由於吉普蘭斯大蚯蚓孵化期長,加之其棲息地大量流失,目前,這種蚯蚓的數量十分稀少,被世界自然保護聯盟瀕危物種紅色名錄列為易危物種。

  世界最長蚯蚓 生活習性

  蚯蚓是變溫動物,體溫隨著外界環境溫度的變化而變化。因此,蚯蚓對環境的依賴一般比恆溫動物更為顯著,環境溫度不僅影響蚯蚓的體溫和活動,還影響蚯蚓的新陳代謝、生長髮育及繁殖等,而且溫度也對其他生活條件產生較大的影響,從而間接影響蚯蚓。因此,溫度是蚯蚓最重要的生活條件之一。

  一般來說,蚯蚓的活動溫度在5—30℃範圍內,0—5℃進入休眠狀態,0℃以下死亡,最適宜的溫度為20—27℃左右,此時能較好地生長髮育和繁殖。28—30℃時,能維持一定的生長;32℃以上時生長停止;10℃以下時活動遲鈍;40℃以上時死亡,蚓繭孵化最適18—27℃。可見蚯蚓的最高致死溫度低於其他無脊椎動物。養殖場最好在室內,在南方地區,夏天通風保溼,冬天只要關窗保溫就能全年正常生產***這裡的溫度指基料的溫度,因為空氣的溫度與基料的溫度是不一樣的,比如:當空氣溫度0℃時,基料溫度有12℃左右;當空氣溫度為38℃時,基料溫度卻只有28℃左右,這是因為糞料含有極高的水分***。

  世界最長蚯蚓 繁殖後代

  蚯蚓雌雄同體,雄性生殖器官在第10、第11節的後側,有兩對精巢囊,每一個囊內有精巢和精漏斗各一個,通過隔膜上的小孔與後一對的貯精囊相連;貯精囊兩對位於第11節和第12節內,精細胞在精巢中產生後,先進入貯精囊中發育,待成熟後再回到精巢囊,由精漏斗經輸精管排出。兩條輸精管,在13節後,兩兩平行,當行至第18節與前列腺的支管和主管相會合,由雄生殖孔排出,雄生殖孔在第18節腹面兩側。雌性生殖器官有葡萄狀的卵巢一對,附著在第12、第13節隔膜的後方,成熟的卵落入體腔,經第13節內一對卵漏斗,通過較短的輸卵管,至第14節會合,而由雌性生殖孔排出,雌生殖孔只有一個。另外,在第6至第9節內,有受精囊2或3對,為接受和儲存異體精子的場所,開口於6至9節間腹部節間溝兩側。

  蚯蚓雖說是雌雄同體,但由於性細胞成熟時期不同,故仍需異體受精。蚯蚓的雄性生殖細胞先成熟。成熟後兩條蚯蚓要進行交配,交配時,副性腺分泌粘液,使雙方的腹面相互粘著,頭端分向兩方。雄性生殖孔與異體受精囊孔相對,精液從各自的雄生殖孔排出,通過對方的受精囊孔進入受精囊內。交換精液後兩條蚯蚓各自分開。待卵成熟後環帶分泌粘稠物質,在環帶外凝固而成環狀粘液管***蚓繭***,成熟的卵由雌生殖孔排至蚓繭中。當蚯蚓作波浪式後退運動時,蚓繭相應逐漸向前移動,當移至受精囊孔處精子逸出,在繭中受精。蚯蚓繼續後退,最後蚓繭離開身體,兩端封閉而留在土中。每個蚓繭有1~3個胚胎,2~3周內孵化。如環境不適宜,可延至翌年春季孵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