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痙攣的病因是什麼

  胃痙攣是怎麼回事?原來胃痙攣是一種症狀,而並非疾病。生活中我們常常會遇到胃痙攣,特別是得胃病的人。那麼,胃痙攣的病因有哪些呢?接下來小編帶大家瞭解一下吧。

  胃痙攣的的原因

  一、胃寒疼痛:胃寒疼痛是胃寒症的臨床表現。胃寒症是指陰寒停留於胃腑所表現的症候,多因過食生冷所致。

  二、胃部隱痛:胃部隱痛是胃痛的一種。胃疼是一種非特異性症狀,常出現在胃炎,胃潰瘍,十二指腸潰瘍,還有上腹疼不一定是胃,也有可能是肝,膈等。

  三、急性胃痛:胃痛是臨床上常見的一個症狀,多見急慢性胃炎,胃、十二指腸潰瘍病,胃神經宮能症。也見於胃粘膜脫垂、胃下垂、胰腺炎、膽囊炎及膽石症等病。急性胃痛就是發病急,變化快,病情重。病。

  四、慢性胃痛:慢性胃痛常見於慢性胃炎,慢性胃炎係指不同病因引起的各種慢性胃粘膜炎性病變,是一種常見病,也是部隊多發病之一,其發病率在各種胃病中居首位。自纖維內鏡廣泛應用以來,對本病認 識有明顯提高。慢性胃炎常有一定程度的萎縮***粘膜喪失功能***和化生,常累及賁門,伴有G細胞喪失和胃泌素分泌減少,也可累及胃體,伴有泌酸腺的喪失,導致 胃酸,胃蛋白酶和內源性因子的減少。

  五、胃腸氣脹:胃 腸氣脹是由於多種原因引 起的胃腸道不通暢或梗阻,胃腸道的氣體不能隨胃腸蠕動排出體外面積聚於胃腸道內稱胃腸氣脹。胃腸氣脹可以是功能性的,也可以是器質性的。如腸道易激綜合 徵、糖尿病引起的胃輕癱使胃腸道氣脹為功能性氣脹。幽門梗阻、腸梗阻引起者多為器質性氣脹。常和便祕同時存在。

  按摩穴位治療胃痙攣的方法

  1、按壓樑丘

  取穴:伸展膝蓋用力時,筋肉突出處的凹陷;或從膝蓋骨右端,約三個手指左右的上方處。

  方法:用拇指指端用力按壓腿部的樑丘3分鐘。

  功效:理氣和胃、通經活絡。

  2、點按足三裡

  取穴:小腿前外側,外膝眼下3寸,距脛骨前緣一橫指處。

  方法:用手指指腹端,點按腿部的足三里約3分鐘。

  功效:補脾和胃、調理氣血。

  3、按揉三陰交

  取穴:位於小腿內側,內腳踝突出處上3寸,脛骨內側緣後方,左右各一。

  方法:用雙手手指指腹端,按揉腿部的三陰交約3分鐘。

  功效:健脾益血、調肝補腎。

  4、點按解溪

  取穴:位於小腿與足背交界處的橫紋中央凹陷處,或在足背與小腿交界處的橫紋中央凹陷處,足拇長伸肌腱與趾長伸肌腱之間處。

  方法:用手指指腹端,點按腿部的解溪約3分鐘。

  功效:通絡止痛、疏肝理氣。

  5、按揉內關

  取穴:位於腕部橫紋上兩橫指處。

  方法:用拇指指端螺紋面輕輕按揉手臂的內關約1分鐘。

  功效:通絡散寒、理氣止痛。

  6、按壓手三裡

  取穴:位於前臂,手肘彎曲處向前3指,在陽溪與曲池連線上。

  方法:用指關節按壓臂部的手三里約2分鐘。

  功效:通經活絡、調理腸胃。

  7、按壓魚際

  取穴:位於手拇指本節***第1掌指關節***後凹陷處,約當第1掌骨中點橈側,赤白肉際處。

  方法:用手指指腹端,按壓手部的魚際約2分鐘。

  功效:清熱止痛、疏肝理氣。

  8、按壓中脘

  取穴:位於上腹部,前正中線上,胸骨下端和肚臍連線線中點處。

  方法:用雙手手指指腹端,按壓腹部的中脘約2分鐘。

  功效:和胃健脾、降逆利水。

  9、按揉不容

  取穴:位於上腹部,當臍中上6寸,距前正中線2寸處。

  方法:用手指指腹端,按揉腹部的不容約3分鐘。

  功效:通絡止痛、疏肝理氣。

  10、按壓肝俞

  取穴:位於背部第九胸椎棘突下,後正中線旁開1.5寸處。

  方法:用手指指端,按壓對側肝俞約1分鐘。

  功效:疏肝利膽、和胃止痛。

  11、按壓膽俞

  取穴:位於背部第十胸椎棘突下,後正中線旁開1.5寸處。

  方法:用手指指端,按壓背部的膽俞約1分鐘。

  功效:疏肝利膽、清熱化溼。

  12、按壓脾俞

  取穴:背部第十一胸椎棘突下,旁開1.5寸處。

  方法:用手指指端,按壓背部的脾俞1分鐘。

  功效:調和氣血、和胃止痛。

  13、按壓胃俞

  取穴:背部第十二胸椎棘突下,旁開1.5寸處。

  方法:用手指指腹端,按壓背部的胃俞1分鐘。

  功效:健脾利溼、和胃止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