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胃炎吃什麼好不能吃什麼

  一旦胃有病了,人體的消化功能就要受到很大的影響,繼而會引起其他臟器的功能。如出現慢性胃炎,慢性胃炎吃什麼好?慢性胃炎不能吃什麼?下面就跟小編來了解一下吧!

  慢性胃炎吃什麼好

  1、蛋類

  蛋類的補益作用人所共知,但每日不可多食,以1~2個為宜,胃病病人應選擇最易消化吸收的軟蛋羹形式來烹飪食用。

  2、奶類

  喜歡飲牛奶而無腹脹、腹痛或腹瀉等乳糖不耐症發生的胃病患者,可適量飲食,每日250克為宜。但胃酸偏低的萎縮性胃炎患者最好不飲或少飲牛奶,因為牛奶一直被認為可以中和胃酸,而在治療胃酸過多的潰瘍病時大量飲用。

  3、主食類

  主要有米飯、饅頭、麵條、麵包、包子、餃子、混沌、粥等品種。由於每個患者病情不同,飲食習慣有差異,對主食的選擇也會不同。但總體來講,發酵的食物比未發酵者宜消化;含餡的食物往往不易熟透和餡過於油膩、粗糙而使之不易消化;粥是最值得推崇的養胃護胃食品。吃粥可以作為胃病的輔助治療方法。

  4、肉類

  可以擇新鮮瘦嫩的豬肉,雞胸脯肉、水鴨肉、魚片等,經精細加工烹飪後食用;不能食用油膩、陳腐肉食。

  人們通常以為牛羊肉、狗肉、為大補食品,多食能強壯身體,但牛肉肌纖維較粗的食之不宜消化;羊肉狗肉味甘性熱,為補陽之品,而胃炎患者辨證多屬鬱熱陰傷兼溼熱內蘊,食之更助火傷陰,不利於病情故以不食為佳。

  5、豆果類

  黃豆的營養價值很高,但因其內部結構和含有胰蛋白酶抑制素的原因,許多人吃了炒、煮、爆的黃豆往往感到腹脹,消化不良甚至引起腹瀉。豆製品比黃豆要容易消化,但仍有一部分人尤其是胃病患者吃後會出現上述情況。

  紅小豆、綠豆、大棗等食品有很好的清熱解毒、利溼、健脾和胃功能,但其豆皮、棗皮難以消化,有時還會誘發潰瘍病出血,故應熬成粥食,並棄皮食用。

  慢性胃炎不能吃什麼

  1、巧克力

  巧克力會使下食道括約肌放鬆,導致胃酸迴流,刺激食道和咽部。慢性胃炎患者如果食用巧克力,不僅不能補充熱量,還會因胃酸迴流而難受。

  2、辛辣刺激性食物

  過於辛辣和有刺激性的食物例如辣椒、芥末、胡椒等,這些對於慢性胃炎患者來說是一定要遠離的,這類食物對胃黏膜產生刺激,可能加重炎症。

  3、生大蒜、洋蔥、韭菜

  它們富含多種營養素,對人體的益處很多,但是食用後也易引起腸胃不適,導致腹脹、腹痛等症狀發生。所以慢性胃炎的患者這些食物還是應儘量少吃或不吃。

  4、生花生米

  生花生米中富含脂肪和蛋白質,如食用沒有經過高溫處理的生花生米,體內的消化酶對花生米難以產生作用,慢性胃炎患者消化能力本來就弱,這樣一來會引起嚴重的消化不良,致使病情加重。

  5、油炸食物

  油炸類食物都是高油脂和高脂肪的,這兩種物質在胃裡堆積過多就容易引發疾病。並且,油脂在高溫中會產生難以消化的丙烯酸。慢性胃炎的患者應儘量避免食用油炸食品,以免導致反胃、腹瀉。

  6、酸性飲料

  有慢性胃炎的人如果飲用酸性飲料,會刺激食道,被刺激的部位會變得紅腫。尤其是早晨空腹時如果喝下一杯橘子汁,會大大提高腸胃裡面的酸性,對病情的康復不利。而此時高糖分的檸檬汁更不宜喝,空腹攝入過多的糖分易導致腹瀉。

  慢性胃炎形成的原因

  1、十二指腸液的反流

  研究發現,慢性胃炎患者因幽門括約肌功能失調,常引起膽汁反流,可能是一個重要的致病因素。

  2、精神神經因素

  大家都有這樣的體會,當工作不順心,精神緊張,與同事或親朋好友鬧矛盾時,往往是茶不思,飯不想,沒有食慾,容易出現胃炎症狀。

  3、多種慢性疾病的影響

  如慢性腎炎、尿毒症、重症糖尿病、肝膽系統疾病、類風溼性關節炎、系統性紅斑狼瘡等都很容易伴發慢性胃炎,其機制可能與免疫力低下有關。

  4、急性胃炎的轉化

  急性胃炎後,如果疏於護理,又不注意飲食起居習慣,胃黏膜病變持久不愈或反覆發作,均可形成慢性胃炎。

  5、刺激性食物和藥物

  長期服用對胃黏膜有強烈刺激的飲食及藥物,如濃茶、烈酒、辛辣或水楊酸鹽類藥物,或食時不充分咀嚼,粗糙食物反覆損傷胃黏膜,或過度吸菸,菸草酸直接作用於胃黏膜所致。

  6、免疫因素

  免疫功能的改變在慢性胃炎的發病中已普遍受到重視,自身免疫反應可能是某些慢性胃炎的有關病因。某些自身免疫性疾病如慢性甲狀腺炎、甲狀腺功能減退或亢進、胰島素依賴性糖尿病、慢性腎上腺皮質功能減退等均可伴有慢性胃炎,提示本病可能與免疫反應有關。

  7、幽門螺桿菌***Hp***感染

  目前認為Hp感染可能是慢性胃炎最主要的病因,學者發現,慢性胃炎患者在胃竇黏液層接近上皮細胞表面有大量幽門螺桿菌存在,並指出可能是慢性胃炎的病因之一。在胃內,Hp的菌體常呈彎曲狀、S形或弧狀,而在體外培養後,常呈桿狀故被名為“螺旋桿菌”。Hp有鞭毛,在胃內穿過黏液層,移向胃黏膜,因其有黏附素能貼緊上皮細胞而長期定居於胃竇黏膜小凹處或其鄰近上皮表面繁衍,不易去除。

  由於其有尿素酶,能分解尿素產生氨,既能保持細菌周圍的中性環境,又能損傷上皮細胞膜;加上其空泡毒素蛋白,使上皮細胞受損;其細胞毒素相關基因蛋白能引起強烈的炎症反應;其菌體胞壁還可作為抗原產生免疫反應。這些因素的長期存在,導致胃黏膜的慢性炎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