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是非萎縮性胃炎有什麼危害

  萎縮性胃炎是癌前疾病之一 ,常為非萎縮性胃炎演變的後果。下面是小編整理的什麼是非萎縮性胃炎,歡迎閱讀。

  什麼是非萎縮性胃炎

  非萎縮性胃炎是一種由多種病因引起的胃粘膜慢性炎症。與萎縮性胃炎不同的是,有胃黏膜的萎縮性改變,但還沒達到萎縮性胃炎的診斷標準,。

  非萎縮性胃炎檢查

  臨床表現缺乏特異性,診斷主要靠胃鏡及鏡下病理活檢。

  非萎縮性胃炎預防

  非萎縮性胃炎的病因主要是細胞營養不良,和營養供應,血液供應,身體生長激素有關,診斷治療需要從這幾方面進行入手。

  慢性非萎縮性胃炎屬於消化系統的常見病、多發病之一,問題不大,生活中注意養胃,用中藥調理一段時間,胃病就是三分靠治七分靠養,飲食一定要養胃,平時注意休息,忌食生冷飲食,戒菸戒酒戒飲料,不食過冷過熱過油食物,保持心情愉快,情緒樂觀,有利於疾病的恢復。

  慢性非萎縮性胃炎

  慢性非萎縮性胃炎,即慢性淺表性胃炎,是一種由多種病因引起的胃粘膜慢性炎症。

  可引起慢性非萎縮性胃炎發病的因素,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第一,幽門螺旋桿菌感染

  國內外胃病專家發現,慢性非萎縮性胃炎是可以傳染的,其傳染源就是幽門螺旋桿菌。

  幽門螺旋桿菌是一種病菌,其在家族成員中最容易傳播,如共用碗筷等。尤其是夏天,最容易滋生幽門螺旋桿菌感染。

  第二,化學性損傷

  化學性損傷,主要指的是各種藥物。

  當人體服用解熱、止痛等抗生素藥物時,這些藥物就會對胃黏膜產生較大的刺激作用,導致胃黏膜收縮缺血,誘發或加重慢性非萎縮性胃炎。

  第三,物理性損傷

  物理性損傷,主要指的是酒精、濃茶、咖啡,以及硬質粗糙、過冷過熱的食物。

  這些飲品和食物,都可導致胃粘膜受到反覆性的物理損傷,從而誘發或者加重慢性非萎縮性胃炎。 第四,免疫力下降當人的免疫功能出現下降時,就會很容易患上一些疾病,其中就包括慢性非萎縮性胃炎。

  臨床統計顯示,免疫力強者,患上慢性非萎縮性胃炎還有可能自 愈,免疫功能差者,則無法自行好轉,需要藥物治 療加以輔助。

  慢性非萎縮性胃炎作為一種慢性胃粘膜淺表性炎症,是慢性胃炎中最多見的一種型別,可佔到胃鏡檢查中全部慢性胃炎患者的50%—85%。

  慢性非萎縮性胃炎的發病高峰年齡段為31—50歲,其中男性的發病人數多於女性。慢性非萎縮性胃炎的基本病變是上皮細胞變性,小凹上皮增生與固有膜內炎性細胞浸潤,有時可見到表面上皮及小凹上皮的腸上皮化生,但不伴又固有腺體的減少。其病變部位多在胃竇部,呈瀰漫性,胃鏡檢查可見胃粘膜充血、水腫、點狀出血、糜爛,或者伴有黃白色粘液性滲出物。

  目前國內醫學界按炎性細胞浸潤粘膜層的深淺,將慢性非萎縮性胃炎劃分為輕、中、重三度。

  凡浸潤粘膜淺層三分之一者,為輕度;

  凡浸潤粘膜淺層累積三分之二以內者,為中度; 凡浸潤粘膜淺層超過三分之二者,為重度。

  慢性非萎縮性胃炎中的大多數患者都缺乏臨床症狀,部分患者則有上腹部脹悶、噯氣、吐酸、食慾減退,或者無規律的出現上腹隱痛,食後加重等諸多表現。

  專家提示,慢性非萎縮性胃炎經治 療後,大多能達到目的;若失於治 療,則可進一步發展惡化,使得固有腺體因炎症破壞而逐漸惡變為慢性萎縮性胃炎。

  那麼,慢性非萎縮性胃炎的治 療方法都有哪些呢?現階段應用較為廣泛的有以下幾種。

  1、取1付至.寶.和胃.湯,置於鍋中,再往鍋中注入適量的清水,以稍稍沒過藥材面為宜,浸泡5分鐘。開大火進行煎煮,煮沸後則調為小火,繼續煎煮30分鐘。濾出藥汁,分成3份,早、中、晚各服用1份。每日1付。

  2、取生薑汁炒厚朴5克,炒枳實5克,炒蘇子5克,紫蘇5克,茯苓5克,陳皮5克,砂仁5克,半夏5克,甘草3克,生薑3片。將上述藥材全部置於鍋中,再往鍋中倒入適量的清水,以大火煎煮至沸騰,濾出藥液,然後重新添水煎煮至沸騰,再次濾出藥液,隨即第三次添水煎煮,並第三次濾出藥液。將三次煎煮所得的藥液合併,最後分3次服用。每日1付。

  3、每次服用雷尼替丁2片,每日睡前服用1次,加上每次服用慶大黴素片2片,每日服用3次。若個別患者服用慶大黴素後上腹不適,可用卡那黴素替換,每次口服0.5克,每日服用2次。上腹飽脹明顯者,可先服乳酶生,每次服用1.5—3.0克,每日服用3次,連服3日後再適用雷尼替丁&慶大黴素。

  4、取粳米50克,甘鬆5克。先將甘鬆放入鍋中,加水煎煮,去渣取汁。另將粳米洗淨,放入鍋中,加水煮成稀粥。最後將煎煮所得的甘鬆汁倒入粳米粥中,再次煮至滾沸後盛出,分早晚2次食用。空腹食用為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