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藥子的功效與作用

  黃藥子又名硃砂七,是一種中藥材。很多人想知道,黃藥子有哪些功效和作用?下面就由小編為大家介紹下黃藥子的功效和作用,希望可以幫到大家哦。

  黃藥子的功效和作用

  1.解毒軟堅:①用於癌腫,如胃癌、食道癌,可單味泡酒或制丸長期內服。泡酒用黃藥子300克切片、白酒1500克共裝壇內封口,用糠火煨2小時,取出稍涼,放於冷水中浸7天取汁服,每日3次,每次15--30ml。②用於甲狀腺腫,可與夏枯草、昆布等同用。③用於瘡癰腫毒、脈管炎及蛇毒蟲咬傷,可單用煎服,也可用鮮品搗爛外敷。

  2.涼血止血:用於吐血、衄血、崩漏等證,單用或與其他涼血止血藥同用。

  黃藥子的鑑別應用

  黃藥子與山慈菇,皆能解毒、消腫,且散瘀祛痰,然黃藥子能涼血降火、消癭解毒,治“惡腫瘡瘻”、癭疾結核,近年用治甲狀腺腫或配製酒劑試用於腫瘤。

  黃藥子的配伍應用

  1.配昆布:昆布能清熱,有消痰軟堅、清熱利水之功,黃藥子善清洩肝肺之火,二藥相伍,共奏消痰軟堅、散結消癭之功,對於治療痰火凝結之癭瘤瘰癧極為適宜。

  2.配蒲黃蒲黃,生用化瘀止血無留瘀之弊,炒炭偏收澀止血;黃藥子功能清熱解毒、涼血止血。二藥合用,蒲黃能增強黃藥子止血之功,黃藥子又能助蒲黃清熱解毒之力,故二者常相伍為用,治療血熱妄行之各種出血證。

  黃藥子的臨床應用

  用黃藥子半斤,水煎2次,濾液混合,再加白酒400ml***不加亦有效***,共成2400ml。每次5ml,每日2次,飯後服。或將黃藥子研粉,每日3分,分服或頓服。10天為一療程,停藥3-5日再行第二、三療程。治療Ⅰ-Ⅳ度的地方性甲狀腺腫127例,服藥月餘後,全部患者頸圍都有不同程度的縮小,其中治癒率為67.8%。

  用未經炮製的黃藥子燉服,每日5錢,連服5-8周。觀察25例甲狀腺腺瘤,治療後3例腺瘤完全消失,17例腫物顯著縮小,1例停藥後復發,但再次治療,仍有效果。部分病例服藥後訴口乾。

  黃藥子浸酒***每升浸液含生藥200g***,每日100ml分3-4次服。一般腺瘤總量用至2升左右即足,腺癌應服3個月以上。治療甲狀源源瘤7例,甲狀腺癌2例,甲狀腺功能亢進2例,性質不明的甲狀腺腫2例,除3例無效外,其餘均消退一半以上***平均頸圍直徑縮小25%以上***,其中6例消退80%以上或完全消失。副反應:2例有消化道反應,噁心嚴重,影響服藥;2例因肝細胞損害出現黃疸,多因劑量過大所致。故服藥總量達3升時應停服10天,並檢查肝功能情況,若出現黃疸應立即停藥,及時處理。認為黃藥子酒對甲狀腺瘤似能部分代替手術摘除,對於甲狀腺癌,配合手術治療,可提高療效。

  1.4.將黃藥子製成流浸膏,每日3-6ml***每3ml相當於原生藥1錢***,分3次於食後服。治療甲狀腺中毒症26例,女例臨床症狀子用藥後2-3天消失,21例平均於用藥後4-6天顯著進步,1例無效。大部分病例基礎代謝率有不同程度的降低,頸圍有不同程度的縮小。各地經驗均證明,療效與年齡、病程有關。年齡較輕、病程較短的,療效較好。

  黃藥子的各家論述

  1.《本草經疏》:黃藥根,解少陰之熱,相火自不妄動而喉痺瘳矣。蛇犬咬毒,亦血分受熱所傷故也。苦寒能涼血,得土氣之厚者,又能解百毒也。

  2.《本草匯言》:黃藥子,解毒涼血最驗,古人於外科、血證兩方嘗用。今入不復用者,因久服有脫髮之虞,知其為涼血、散血陰矣。

  3.《開寶本草》:主諸惡腫瘡瘻,喉痺,蛇犬咬毒,取根研服之,亦含亦塗。

  4.《綱目》:涼血,降火,消癭,解毒。

  5.《江蘇植藥志》:治腰痠痛。

  6.《藥性論》:"治水氣浮腫,下小便,治嗽逆上氣,項下瘤癭。"

  7.《唐本草》:"主十二水滿急痛,利膀胱、大小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