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搏的治療與症狀

  心臟早搏如今是人們最關注的疾病之一,大家都知道心臟是我們的生命的象徵,它的病發率也很高。早搏應該怎麼樣治療好呢?早搏的症狀又是什麼?早搏的治療由小編來為大家介紹!

  早搏的治療

  1、早搏的治療

  無心臟病的病人,室早並不增加其死亡率,所以對無症狀的孤立的室早,無需藥物治療。

  對伴發於器質性心臟病的室早,應對其原發病進行治療,需緊急處理的室性早搏可靜注50-100mg利多卡因,直至早搏消失或總量達250mg為止。心律失常糾正後可按需要每分鐘滴入1-3mg,穩定後可改用口服藥物維持。利多卡因靜脈注射後數分鐘內即起作用,持續15-20分鐘。

  治療劑量對心肌收縮力、血壓、房室或室內傳導影響不大。副作用有頭暈、嗜睡。大劑量可引起抽搐、呼吸或心搏抑制並可加重原有房室或室內傳導阻滯。有肝腎功能障礙或嚴重心力衰竭者慎用。

  對洋地黃中毒引起的室性早搏。除停藥外,靜脈注射苯妥因鈉或靜脈滴注氯化鉀常有效。低鉀引起的早搏,應積極去除原因,糾正低血鉀。

  2、早搏的病理病因

  過早搏動可發生於正常人,但心臟神經官能症與器質性心臟病患者更易發生,情緒激動,神經緊張,疲勞,消化不良,過度吸菸,飲酒或喝濃茶等均可引起發作,亦可無明顯誘因,洋地黃,鋇劑,奎尼丁,擬交感神經類藥物,氯仿,環丙烷麻醉藥等毒性作用,缺鉀以及心臟手術或心導管檢查都可引起,冠心病,晚期二尖瓣病變,心臟病,心肌炎,甲狀腺功能亢進性心臟病,二尖瓣脫垂等常易發生過早搏動。可能通過多種方式產生。

  早搏的症狀

  過早搏動***premature beat***亦稱期前收縮,期外收縮,簡稱早搏。是一種提早的異位心搏,按起源部位可分為竇性、房性、房室交接處性和室性四種,其中以室性最多見,其次為房性,竇性過早搏動罕見,過早搏動是常見的異位心律。可發生在竇性或異位性***如心房顫動***心律的基礎上。可偶發或頻發,可以不規則或規則地在每一個或每數個正常搏動後發生,形成二聯律或聯律性過早搏動。

  早搏的偏方

  偏方一,將玉竹洗清潔,切成節,用水稍潤,煎熬兩回。收取藥液1000mL。把豬心破開,洗清潔血水,和藥液、生薑、蔥花椒同置鍋裡,在火上煮到豬心六成熟時,把它撈出來晾涼。把豬心放置在滷汁鍋裡,用穩火煮熟撈起,揩淨浮沫。在鍋里加滷汁適量的;放進食鹽、白糖、味精與香油,加熱成濃汁,把其均勻地塗在豬心裡外即成。天天兩回,佐餐食。用於安神寧心,養陰生津。比較適用於冠心病、心律不齊及熱病傷陰的乾咳煩渴。

  偏方二,將酸棗仁烘乾,研為細粉;豬舌洗清潔,用沸水焯透,颳去外層皮膜,切薄片。黑木耳洗清潔,發透,去蒂根,撕成瓣狀;蔥切段;姜切絲。將豬舌放碗內,加入酸棗仁粉、紹酒、鹽、醬油、生粉、姜、蔥各—半,加適量的水調稠狀待用。將炒勺放置在中火上燒熱,加入素油,燒六成熱時,下人姜、蔥另—半爆香,再下人醃漬之舌片,翻炒2min,下人黑木耳,炒熟即成。天天1回,每回吃豬舌50g,吃黑木耳。滋補肝腎,寧心安神。

  早搏的影響

  偶發性早搏,對血液迴圈的影響不大,尤其是並非由其它疾病引起的,早搏本身亦非嚴重疾病,一般不必治療,所以病員應消除思想顧慮,保持樂觀情緒。

  頻發性早搏,尤其在心臟病基礎上可能演變為嚴重心律紊亂,或可能導致心絞痛與心力衰竭的,應注意治療。可以緩解早搏的藥物很多,如心得安、異搏停、慢心律、乙胺碘呋酮、奎尼丁、普魯卡因醯胺等,這些藥的藥性多較劇烈,應在醫師的指導下服用,治療應有耐心,不要頻繁地換藥,待早搏控制後,仍需用少量藥物維持,以免病情反覆。藥物治療無效的頻發早搏,病人無法耐受,或有一定惡性程度,可做射頻消融治療,部分病人可獲根治。對於找不到病因的頻發早搏,可能很早以前就已發生,許多病人已經習慣,經醫生評價為良性者,可以不必治療。

  如今有許多大醫院都已經找到醫治心臟早搏的方法了,我們無需過度緊張,但是做好充足的準備還是很有必要的。

  早搏的治療的人還:

1.熬夜心慌的原因是什麼

2.心肌梗塞的前兆與急救法

3.高血壓心臟病急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