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病食療方法有哪些

  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生活節奏的加快,導致飲食不規律,最終得了胃病,那麼你們知道嗎?胃病怎麼進行食療?下面是小編整理的胃病怎麼進行食療,歡迎閱讀。

  胃病怎麼進行食療

  1、白領養胃的食物

  1.1、牛奶

  味甘、性平,歸肺、胃經。作用:補肺胃,生津液,潤大腸。宜於陰虛胃痛,津虧便祕;近代用於治療消化性潰瘍病、習慣性便祕。腹瀉、脾虛證、溼證者忌食。

  1.2、粥類

  粥類容易消化,尤其八寶粥,裡面含有花生、杏仁、白糖等,熱量更高更豐富,對胃有好處。而新鮮的花生富含蛋白質、脂肪,能有效地保護胃。確定適合養胃的早餐食物,原則有三:易消化,防刺激,多營養。如:雞蛋羹、雞蛋湯、煮雞蛋、大豆、豆製品、蔬菜、水果等。

  1.3、湯水

  比較養胃的東西首選不是粥,而是湯,湯還不能是肉湯。肉湯也含酸多,菜湯較好,什麼菠菜、粉絲、雞蛋能上的都上。再加點雞精調味。

  1.4、主食

  最養胃的,是麵條。米中含酸多,所以少吃米飯。如果熬粥,少放點蘇打進去,對胃有好處。另外就是餅乾。

  2、白領養胃食譜

  2.1、雞蛋三七燉

  材料:雞蛋一個,蜂蜜30ml,三七粉3g。

  做法:將雞蛋打入碗中攪拌,加入三七粉拌勻,燉熟,再加蜂蜜調勻服食。

  2.2、桃仁豬肚粥

  材料:桃仁***去皮尖***、生地各10g,熟豬肚片、大棗各50g。

  做法:將桃仁、生地取適量水煎取汁,加豬肚片、大米煮為稀粥,待熟時調味服食,每日1劑。

  2.3、佛手扁苡粥

  材料:佛手10g,白扁豆、苡米、山藥各30g,豬肚湯及食鹽適量。

  做法:將佛手水煎取汁,去渣,放入白扁豆、苡米、山藥及豬肚湯,煮為稀粥,略放食鹽調味服食,每日1劑。

  胃痛食療的方法

  蜂蜜土豆粥

  材料:新鮮土豆250克***不去皮***

  調料:蜂蜜

  做法:

  1、將土豆洗淨,切碎。

  2、土豆與適量水一同入鍋,煮至稠粥狀。

  3、服時加蜂蜜。

  《本草綱目》中提到,蜂蜜“清熱也,補中也,解毒也,止痛也。”現代醫學認為,蜂蜜能改善胃腸道及神經系統疾病,如便祕、十二指腸潰瘍、結腸炎、失眠、頭痛等,還能改善感染性創傷、燒傷、凍傷。此外,蜂蜜還具有很好的美容功效。土豆具有補氣、健脾胃、消炎止痛的作用,食用於胃痛、便祕及十二指腸潰瘍等。這道蜂蜜土豆粥具有健脾滋腎、補肺益精的功效,對胃脘隱痛、食少倦怠、虛勞咳嗽等有一定食療作用。建議每日清晨空腹食用此粥,連續15天為1個療程。

  花生紫米粥

  材料:紫糯米粥1杯,花生半杯

  調料:鹽適量

  做法:

  1、紫糯米、花生洗淨。

  2、鍋中加水燒開,下紫糯米和花生,煮開後轉小火,熬成粥。

  3、粥將煮熟,放少許鹽調味即可

  紫糯米有“藥谷”之稱,含有豐富的鐵、維生素E、蛋白質等營養成分,是體弱多病者良好的營養保健品。紫糯米是糯米的一種,具有溫暖脾胃、補益中氣的功效,對脾胃虛寒、食慾不佳、腹脹腹瀉有一定的緩解作用。花生具有扶正補虛、悅脾和胃的功效。紫糯米與花生合用具有健脾、和胃、止痛的功效,經常胃痛者可常食此粥。

  生薑大棗粳米粥

  材料:生薑20克,蔥白15克,粳米100克,紅糖適量。

  做法:

  1、將大棗去核、粳米淘洗後共放鍋中,加水適量煮粥。

  2、粥煮至將熟時加入紅糖、蔥、薑末,再煮沸5分鐘即可。

  蔥的食用價值與藥用功效均很顯著,蔥具有發汗解表的作用,也能促進消化液的分泌,具有健胃增食的功效。生薑含有礦物質、維生素、薑辣素等物質,具有健胃、祛溼的功效。大棗營養豐富,具有健脾胃、益氣養血、開胃健脾等功效。故生薑大棗粳米粥具有溫胃散寒止痛的功效。粥分2次溫服,每天1次。

  附錄

  1.四汁蜂蜜飲

  組成:蕪青葉200克胡蘿蔔400克芹菜200克蘋果300克蜂蜜適量 用法:將四種果菜擇洗乾淨,搗碎絞取汁或入果汁機內榨取汁,加蜂蜜調勻服之。

  作用:和胃止痛;適用於胃及十二指腸潰瘍,胃部疼痛。

  2.生薑鯽魚湯

  組成:生薑30克陳皮10克胡椒3克鯽魚1條

  用法:將魚去鱗,剖肚去內臟,生薑、陳皮、胡椒用紗布包好,放入魚肚中,加清水適量煨熟,入鹽、味精等調味品,食魚喝湯。 作用:溫中散寒,理氣止痛;適用於虛寒性胃痛。

  3.包菜汁

  組成:鮮包心菜500克白砂糖15克

  用法:包菜洗淨,再用冷開水沖洗,搗爛,用紗布絞取汁1茶杯約100克,加溫,調入砂糖溶化,一次飲完。

  作用:清熱止痛;適用於熱性胃痛,對早期胃及十二指腸潰瘍效果較好,能促進潰瘍面的癒合。

  4.豆膽粉

  組成:新鮮豬苦膽1只黃豆適量

  用法:將豬苦膽洗乾淨,黃豆裝入填滿,陰乾,炒黃熟,研成粉,每次6克,用溫開水吞下。

  作用:清熱止痛;適用於熱性胃痛。

  5.豬肚粥

  組成:豬肚1只粳米150克

  用法:豬肚洗淨,切剁碎爛,加山芋澱粉做成肉丸子,放在砂鍋內煮熟;粳米淘洗乾淨,加水適量煮成粥,據食量大小取豬肚及湯與粥拌勻,溫食。

  作用:補虛止痛;適用於脾胃氣虛,胃部疼痛。

  6.橄欖蘿蔔飲

  組成:橄欖10個蘿蔔500克

  用法:蘿蔔洗淨,切片,與橄欖同煮約半小時,去渣,加白糖或食鹽,熱服。

  作用:理氣止痛;適用於氣機不舒,胃痛綿綿,時時噯氣。

  拔罐療法治胃痛

  拔罐療法治胃痛能有效地使疼痛緩解或消除,同時對某些疾病,如急慢性胃炎、潰瘍病、胃神經官能症、胃痙攣、胃下垂等還具有一定的治療作用。

  療法***一***

  取穴:膈腧、肝俞、膽俞、胃俞、中脘、髂後上棘下數釐米的壓痛點。 治法一:採用單純罐法或毫針罐法、挑痧罐法、塗風油精罐法、貼傷溼止痛膏罐法等。屬虛汗或寒實型別者,採用各種灸罐法;屬感染性炎症引起的,可採用蒜灸罐法或敷蒜罐法。

  治法二:每次取其中2-3個穴位,採用刺罐法或面板針罐法、挑罐法等,然後在其它穴位上施行單純罐法或塗風油精等藥罐法,留罐10-15分鐘,每日1次,症狀明顯緩解後,改2日施術1次。

  1、胃潰瘍:胃潰瘍病人的痛與吃東西有關,通常一吃東西胃部馬上就有脹痛的感覺,飯後上中腹痛,或有噁心、嘔吐、積食感,病的時間可能已經很長;疼痛有規律,如受涼、生氣、吃了刺激性食物後發作。中老年人要想到慢性胃炎,特別是慢性萎縮性胃炎。如果是女性,還有站立時和勞累後加重的特點,那要考慮胃下垂。

  2、十二指腸潰瘍:十二指腸潰瘍的病人經常在飢餓的時候出現胃痛,甚至半夜疼醒,吃點東西可以緩解,常有反酸現象。疼痛在上腹偏右,有節律。

  3、慢性胃炎:慢性胃炎的痛多數是最沒有規律的,它的發作不定時,既可能由精神緊張引起,也可能與消化不良有關。表現為飯後飽脹或終日飽脹、噯氣但不反酸,胃口不好,體重逐漸減輕,面色輕度蒼白或發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