預防心臟疾病的飲食習慣與禁忌

  有很多人並不知道心臟健康和飲食的關係,其實日常的飲食對心臟有很大的影響,所以想要保護心臟就要多注重日常飲食了。有哪些是可以吃的,又有哪些是不能碰的呢?下面就和小編一起往下看看吧!

  預防心臟疾病的飲食習慣

  1、減少肉食

  心臟病飲食最關鍵的一點是減少肉食攝入量。動物食品與飽和脂肪總是相伴而行。心臟病患者應儘量少吃肉類***特別是肥肉***食品及動物內臟等高脂肪高膽固醇食物。脂肪攝入過多容易導致肥胖症、高血脂和動脈硬化。而膽固醇攝入過多會增加冠心病、脂肪肝和高血脂等疾病。建議:少吃肥肉、奶油、黃油等高脂食物,少吃動物肝臟、腦和魚子等高膽固醇食物;多吃豆類食品,黃豆中富含的卵磷脂和無機鹽有助於防治冠心病。

  2、保持健康體重

  一項涉及近3000名男性的研究發現,身體質量指數***BMI***在25-29之間***體重超標***的男性,三年內罹患心臟病危險比BMI在23以下的男性高出72%。肥胖男性心臟病危險更大,BMI大於33的男性,心臟病危險增加244%。因此,控制飲食,積極鍛鍊,適當減肥,保持健康體重,有利於降低心臟病危險。

  3、限制有害脂肪

  心臟病患者在購買食物前應認真閱讀食品標籤。如果一份食物飽和脂肪超過2克,那麼就會有害心臟健康。另外,應避免每100可熱量中反式脂肪超過1克的食物。很多包裝零食都不達標,其中包括烘焙零食、曲奇餅乾和薯片等。

  4、多吃素食

  心臟病患者的一大共性是,很多人多年來飽和脂肪攝入過多,而蔬菜水果攝入不足。新鮮果蔬及豆類富含多種維生素、微量元素、抗氧化劑和膳食纖維,有助於降低高血壓,保護心血管。膳食纖維有助於減少體內膽固醇生成,降低冠心病危險。富含纖維素的素食很多,比如,芹菜、韭菜、梅乾菜、竹筍、黃豆、燕麥等等。研究發現,每天攝入26克纖維素可降低女性心臟病危險,同時心肌梗塞的危險也相對降低。

  5、用其他蛋白質替代紅肉

  紅肉中飽和脂肪含量尤其高。為了減少飽和脂肪攝入量,應少吃牛排等紅肉,或者以雞肉或魚肉取代紅肉,從長計議更有助於保護心臟。

  心臟病的飲食禁忌

  1.要養成膳食養生的好習慣,不要等餓了再吃飯,在感覺餓了之前就要吃飯。因為在我們人體內,食物的消化吸收是有規律的,食物從口腔進入到消化吸收的過程是4—5個小時,然後再進入下一個進食、消化、吸收過程,這就是我們為什麼要一日三餐周而復始的原因。

  2.在吃飯的時候,不要吃得過量,八分飽即可。按食物的消化規律,每日三餐,兩餐之間適當加一些零食、水果即可。如果吃得過飽,會增加腸胃負擔,使血液集中到腸胃,使心、腦等重要器官相對呈缺血狀態。如果老年人患有高血壓或冠心病,腦卒中發生的機率就會增加。

  3.如果吃飯的時候達不到細嚼慢嚥的程度,每口飯在口腔裡也達不到咀嚼20-30次,我們的大腦收到吃飽資訊總要比胃發出的資訊遲緩。如果進食的速度過快,胃部的資訊沒有發給大腦,食物又進來了,等大腦感覺到有飽腹感的時候,胃就已經吃撐了。

  4.飯後不要立即睡覺,這樣會導致各種疾病的發生。很多人都會有吃飽飯發睏的感覺。如果飯後馬上睡覺,所吃食物產生的能量消化不了就會轉化成脂肪,堆積在體內導致肥胖,而肥胖又是高血壓、冠心病、動脈粥樣硬化、腦卒中發病的根本原因。

  建議50歲以上的人最好只吃七八成飽,不要吃過於油膩的食物和高糖食物。尤其是經常抽菸、喝酒、高血糖、高血脂的人群,為了更好地預防隱匿性或無痛性冠心病,避免餐後心絞痛的發生。

  心臟病患者的飲食原則

  戒菸

  菸草中的菸鹼可使心跳加快、血壓升高、心臟耗氧量增加、血管痙攣、血液流動異常以及血小板的粘附性增加。這些不良影響,使30—49歲的吸菸男性的冠心病發病率高出不吸菸者3倍,而且吸菸還是造成心絞痛發作和突然死亡的重要原因。

  戒酒

  過量的乙醇攝入能降低心肌的收縮能力。對於患有心臟病的人來說,酗酒不僅會加重心臟的負擔,甚至會導致心律失常,並影響脂肪代謝,促進動脈硬化的形成。

  合理飲食

  應有合理的飲食安排。高脂血症、不平衡膳食、糖尿病和肥胖都和膳食營養有關,所以,從心臟病的防治角度看營養因素十分重要。原則上應做到“三低”即:低熱量、低脂肪、低膽固醇。

  控制咖啡的攝入量

  雖然研究人員至今尚未發現咖啡的飲用量與患心臟病的危險之間有任何關聯,但專家仍未能就咖啡因到底是好是壞達成一致。最近的一項研究表明,在去健身房鍛鍊之前,哪怕只是喝上兩杯咖啡,也會影響血液流向心臟。因此,專家建議每天喝咖啡不要超過3杯。

  經常吃魚

  吃魚對保護心臟極為有益,這是因為魚類中普遍含有一種特殊不飽和脂肪酸-22碳6-烯酸。最新發現,魚肉中還含有另一種叫W-3脂肪酸的不飽和脂肪成分,是心臟病的保護神。只要每天平均吃上30克-50克魚,則可使人患心臟病的危險減少一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