養生必養腎大全養生必養腎的內容大全***3***

  養生必養腎大全:別對自己熟視無睹——百用百靈的腎虛診斷方法***2***

  人的頭髮濃密、烏黑、有光澤,往往說明腎氣充盛,身體健康。青壯年人頭髮稀少而且容易脫落,如果再伴有眩暈、健忘等現象,往往說明他腎虛。頭髮早白的青壯年人,如果伴有其他腎虛症狀,往往可以斷定他有腎虛問題。有些小孩子,出生後頭發稀疏,又黃又軟,頭髮生長緩慢,甚至遲遲不長頭髮,往往說明他先天不足,腎精虧虛。

  ◆ 望耳朵

  “耳朵大有福”,相信很多人都知道這句話,大家千萬別把它僅僅當成一句俗語,從中醫角度講,耳朵跟全身的健康狀況都有聯絡。中醫把耳朵稱為腎的孔竅。什麼是孔竅?孔竅就是孔洞、門戶,是腎氣出入的地方。

  有人天天從你門前經過,時間長了你對他自然比較熟悉。耳朵也是一樣,腎氣天天從耳朵進進出出,腎氣的狀況耳朵自然能夠及時反映出來。

  望耳朵主要是看耳朵的形態和顏色。如果耳輪豐滿肥厚,柔軟紅潤,則說明身體健康,腎氣充盛;如果耳輪薄且黑,或者薄且白,則說明腎氣不足;如果耳輪乾枯焦黑,則說明腎精虧虛、精氣敗竭,多是病重造成的。

  ◆ 望牙齒

  不知道大家有沒有注意過這樣一種現象:剛出生的小孩和老年人牙齒往往不全。新生兒不用說了,出生後六七個月才開始長牙。老年人呢,隨著年齡的增大,牙齒鬆動脫落,越來越少。什麼原因?跟腎有關。腎主骨,牙齒是“骨之餘”,所以腎的好壞直接關係到牙齒的好壞。

  牙齒潔白、潤澤而堅固,說明腎氣充盛;牙齒乾燥、缺少津液的滋潤,說明陰精不足;牙齒乾燥,甚至看起來跟枯朽的骨頭似的,說明腎陰枯竭,多見於病重晚期之人;牙齒鬆動、稀疏,齒根外露,說明腎虛或者虛火上炎。還有一種有意思的現象,就是有些人睡覺的時候磨牙,有咬牙齧齒的現象,這說明他有胃熱或者消化不良。

  ◆ 望腰脊

  腰是身體運動的中樞,年輕人虎背熊腰,往往腎氣充盛;老年人弓腰駝背,往往腎氣虧虛。腰為腎之府,為腎所主,與腎關係密切。腰脊不能自由搖轉,不能正常彎腰直腰,或者腰脊疼痛,都可能是腎精虧虛引起的,應多加註意。

  ◆ 望前陰

  腎主二陰,即前陰和後陰。前陰是人的外生殖器和尿道,後陰是肛門。有些人水腫波及到陰囊,甚至陰莖也發生腫脹,多是脾腎陽虛造成的;有些人陽痿不舉,或者舉而不堅,多是腎陽不足造成的;有些人陽強易舉,過於亢奮,多是腎陰虛造成的;有些女性子宮脫垂,***突出,也就是患了中醫所說的陰挺證,多是腎臟虛冷造成的。小男孩的陰囊也值得一看。如果陰囊堅實而且顏色沉著,說明他的腎氣很充盛,先天很好;如果陰囊鬆弛不收,或者下墜,而且顏色淡白,說明他的腎氣不足,很可能是先天不足。

  ◆ 望腳部

  有些人腳部水腫,或者腿部水腫,多是脾腎陽虛造成的;有些人雙腳痿廢,行走很困難,多是腎中精氣大傷造成的;有些人足部及小腿部面板紅腫、疼痛、臭穢,多是腎虧引起的;有些人足趾淤腫疼痛,甚至蔓延至整個腳部,而且可能會有潰爛、發臭等現象,這也多是腎虛血淤造成的。

  ◆ 望躲

  腎司躲,與大便、小便關係密切。前文說的嚇得尿褲子的事情就是一個典型的例子。腎功能失常往往導致躲的異常。

  1.大便

  如果有便祕的現象,並且經常口舌乾燥,而且常常有腹脹的現象,往往說明有腎陰虛的問題;如果大便溏瀉,或者拉下的大便跟清水似的,且常常有消化不完全的食物殘渣拉出,或者每天清晨 點到 點的階段常常被大便急醒,肚子疼痛難忍,往往說明有腎陽虛的問題。

  2.小便如果小便短小,並且伴有全身浮腫、肢體冰冷的症狀,多說明有腎陽虛的問題;如果小便清長,甚至有尿失禁的症狀,多說明有腎氣虛的問題;如果小便量多,並且伴有口渴、面板乾燥、消瘦等症狀,多說明有陰陽兩虛的問題。

  ◆ 望月經、帶下

  對女性來說,判斷自己是否腎虛,還可以多留意自己的月經、帶下。從時間上看,女性如果能按時來月經,說明腎中精氣充足;如果月經超齡未至,或者初潮較遲,量少,甚至閉經,多說明先天腎氣不足。

  如果有月經先期的問題,且量多色紅,並伴有五心燥熱、腰膝痠軟的症狀,多說明是腎陰虛;如果有經期延後的問題,並且伴有色黯黑、畏寒怕冷、神疲乏力等症狀,多說明是腎陽虛;如果有經期先後不定期現象,量少色淡,並且伴有頭昏耳鳴、面色晦暗等症狀,多說明是肝腎不足。如果女性帶下質稀色淡,面色晦暗,小腹墜痛,多說明是腎陽虛;如果帶下色黃,或者紅白相間,量多,並且伴有口渴、耳鳴、五心煩熱、頭昏目眩的症狀,多說明是腎陰虛。

  上文列舉的幾種望診的方法非常管用,而且也簡單易學,大家平時可以利用多種方法綜合分析自己的健康狀況。常常有患者半開玩笑地讓我給他開一個一勞永逸的健康方案,世上哪有包治百病的健康方案?如果有,那就是平時要注意預防,適當掌握一些健康常識,做到早發現早治療。在健康問題上,沒有一個醫生髮揮的作用比你自己大,能不能有一個好身體,關鍵看你的態度和行動。

  養生必養腎大全:心腎相交:養好心才能抗衰延年

  沈大夫觀點:

  ● 在日常養生中,一定要注意讓心腎相交,心腎功能協調、相互平衡。

  ● 是上午11 點到下午1 點這段時間,是心經當令之時,這也是上下午更替、陽氣與陰氣的轉換點。此時的養生重點就是養陰,且儘量不要去幹擾這個天地自然的陰陽交界過程。此時可靜坐一刻鐘,閉目養神,則心氣強。

  心與腎的關係是非常密切的。中醫認為,心居上焦,屬火,主藏神,為陽中之陽髒;腎居下焦,屬水,主藏精,為陽中之陰髒。心陽下交腎水上濟,所以又稱為“水火既濟”或“心腎相交”。心腎之間陰陽、水火、氣血、津液皆氣化相交,以維持人體生命活動的動態平衡。因此,在日常養生中,一定要注意讓心腎相交,心腎功能協調、相互平衡。

  ◆ 養心:子時不能失眠,午時要小睡

  首先說子時,子時是夜裡11 點到次日1 點這段時間,是一天中最黑暗的時候,這時人體中的陰氣最盛,陽氣初生,力量很弱小。“陰氣盛制寐”,所以在這個時候最容易入睡,而且睡眠質量最好。睡眠充足了,體內的陽氣才能生髮起來,如果你不睡覺,而是繼續學習或者工作,它就生髮不起來,進而影響一天的精神狀態。

  中醫認為,正常情況下腎水心火是相濟的,也就是心腎相交。如果心腎陰陽失調就會形成水火不濟,引起心腎不交而導致失眠。子時失眠,則腎水必虧,心腎相連,水虧則火旺,最易傷神。此外,如果睡覺時胡思亂想,睡時如有思想,在枕上轉側思慮,睡不踏實,也會耗費心神。

  而午時,是上午11 點到下午1 點這段時間,是心經當令之時,這也

  是上下午更替、陽氣與陰氣的轉換點。此時的養生重點就是養陰,且儘量不要去幹擾這個天地自然的陰陽交界過程。此時可靜坐一刻鐘,閉目養神,則心氣強。

  古人就很注重午時練功以達到心腎相交。現代人不練功,午睡就是讓心腎相交的一個方法。但是現在更多的年輕人、上班族午休時間很短甚至根本沒時間午休,中午能在桌子上趴著歇會兒就已經算奢侈的了。其實這對健康是很不利的。所以,在午時,就算沒有地方躺下好好睡一會兒,哪怕是靜靜地坐著,哪怕只有十分鐘的時間,也應該儘量閉上眼睛休息一會兒,養一養自己,這對健康是很有好處的。

  ◆ 手心搓腳心,最好的心腎相交養生法

  我們的腳底板有一個腎經的穴位叫湧泉穴,位於足底,在足掌的前三分之一處,屈趾時凹陷處便是。而我們的手上是勞宮穴,勞宮穴是心包經上的穴位,用它來代表心,中指的指尖就是心包經的井穴。我們將手輕輕半握拳的時候,中指指尖井穴所指的手掌的部位就是勞宮穴。我們可以平時沒事的時候坐在床上,左、右手交叉,用掌心搓腳心,或者用手心拍打腳心。

  這樣做有助於讓腎發揮收藏的功能,把氣往下引,把上面的虛火拽下來,這

  樣氣就不會壅在上面,病自然就好了。

  如果人生一口大氣,氣全憋在上面的話,那就有可能會造成耳聾和耳鳴。那麼,用手心搓腳心有利於我們疏通人體的氣機,氣機順了,經脈通了,耳朵的病自然就會改善。而且這樣做有助於改善睡眠,對有高血壓的病人也非常有好處。

  具體方法:每日臨睡前用溫水泡腳,再用手互相擦熱後,用左手心按摩右腳心,右手心按摩左腳心,以搓熱雙腳為度。

  養生必養腎大全:湧泉穴——腎經之氣的源泉,調理人體的關鍵

  沈大夫觀點:

  ● 腎是主管生長髮育和生殖的重要臟器,腎精充足就能發育正常,耳聰目明,頭腦清醒,思維敏捷,頭髮烏亮,性功能強盛。

  ● 湧泉穴是腎經的關鍵穴位,與人的生命息息相關,經常按摩它能夠補腎、名目、頤養五臟六腑。

  我們每個人都有多個“長壽穴”,“湧泉穴”就是其中之一。若常“侍候”這個穴位,便可以身體健康,延年益壽。

  湧泉穴位於足底,在足掌的前三分之一處,屈趾時凹陷處便是,為全身俞穴的最下部,乃是腎經的首穴。中醫認為:腎是主管生長髮育和生殖的重要臟器,腎精充足就能發育正常,耳聰目明,頭腦清醒,思維敏捷,頭髮烏亮,性功能強盛。反之,若腎虛精少,則記憶減退,腰膝痠軟,行走艱難,效能力低下,未老先衰。因此,經常按摩這個穴位,能活躍腎經內氣,引導腎臟虛火及上身濁氣下降,具有補腎、舒肝、明目、頤養五臟六腑的作用。可以防治老年性的哮喘、腰腿痠軟無力、失眠多夢、神經衰弱、頭暈、頭痛、高血壓、耳聾、耳鳴、大便祕結等50 餘種疾病。

  湧泉穴與人體生命息息相關。湧泉,顧名思義就是水如泉湧。水是生物體進行生命活動的重要物質,水有澆灌、滋潤之能。據現代人體科學研究表明,人體穴位的分佈結構獨特,功用玄妙。人體肩上有一“肩井”穴,與足底湧泉穴形成了一條直線,二穴是“井”和“水”上下呼應,從“井”上可俯視到“泉水”。有水則能生氣,湧泉如山環水抱中的水抱之源,給人體形成了一個強大的氣場,維護著人體的生命活動。

  湧泉穴的保健手法主要是按摩。方法:睡前端坐,用手掌來回搓摩湧泉及足底部位,要滿面搓,以感覺發燙髮熱為度,搓畢,再用大拇指指肚點按湧泉,以感覺痠痛為度,兩腳互換。末了,再用手指點按兩個“肩井”穴***位於肩上, 前直乳中, 當大椎與肩峰端連線的中點, 即乳頭正上方與肩線交接處***。

  下面再說說湧泉穴在人體治療保健中的具體用法。

  1.口腔潰瘍時,將吳茱萸粉碎以後用醋調成糊狀,貼在湧泉穴上,外面再用膠布固定,效果很好。

  2.艾灸、貼敷湧泉穴可治高血壓。如果採用艾灸,每天至少一次,每次10~15分鐘,灸過後喝點溫開水。如果是穴位貼敷的話就要買些中藥,打成細粉,然後用雞蛋清調成糊狀,每天睡覺前貼敷在穴位上,兩側的穴位交替使用。常用的藥物有以下幾種:桃仁、杏仁、梔子、胡椒、糯米。

  3.把中指屈曲,用指間關節或者牙籤、圓珠筆之類去點按湧泉穴,可治心絞痛。每次20 分鐘,堅持一週,可防治呼吸道疾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