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季如何進補原則是什麼

  春天來了,一年之計在於春,在這個萬物生長的季節,人也要補一補。那麼春季如何進補?接下來小編為你分享一下春季進補的原則,一起來看看吧!

  春季進補的原則

  1、食物也能輔助藥物治病

  所謂食療,中醫稱為飲食調補學,是利用食物本身的作用來維護人的身體健康,輔助藥物防病治病,《千金要方》中專門有一卷為“食治”,分類介紹了果實、蔬菜、穀米、鳥獸及蟲魚的效能以及對人體的作用。

  2、食物也要分性味

  即使是“藥食同源”的食物,最好也要區分自己的體質,認識食物的性味,有的放矢。食物分寒、涼、溫、熱四性,寒性的食物如苦瓜、蘿蔔、紫菜、白菜等,可清熱瀉火、通便、解毒,體質偏寒者不宜多吃;熱性的如生薑、蔥、韭菜、辣椒、羊肉、狗肉等,可溫中散寒、補腎壯陽、補氣等,陽虛體質者可食用,不能反之,否則等於“火上澆油”。中醫認為人體臟腑歸經,有些食物剛好對人體某些器官產生明顯的作用,可以適量多吃點,如生薑、桂皮對脾有好處,可增進食慾;柿子、蜂蜜,可養陰潤燥、止咳;芥菜、荸薺能化痰,對肺有好處;枸杞、豬肝可明目;胡桃仁、杏仁、香蕉止咳、通便;山楂、蓮子、菠菜助消化。

  3、藥膳不能隨便亂

  食物的功效是有很多的,一般會起到一定的藥物作用,但是還有其他的一些功效,可以和真正的藥物搭配到一起,這樣效果會更好,其實就是人們最常說的藥膳食療。但是藥膳並不是隨便怎麼吃都可以的,是有講究的,要根據氣候、地域、年齡、性別的不同,在專業人員指導下,根據個人的體質決定的。

  4、青少年更不宜食補

  中國有句古話:“冬令進補,春來打虎”,人們喜歡在嚴冬季節用人蔘、黃芪等藥材與老母雞一起燉湯喝,這對年老體弱、體質偏瘦、偏寒的人群比較適合,但是對兒童和青少年就不太適宜了。正常的兒童和青少年最好吃不加任何中藥的雞湯,喝湯時最好把油撇開,以清淡爽口為宜,不能盲目“食補”,否則適得其反。

  春季進補吃的食物

  1、蜂蜜

  春季乾燥,而蜂蜜具有滋補的作用。蜂蜜味甘,有補虛損、強身益壽之功效,還能潤腸通便、清肺解毒、潤膚美容。每日早晨取蜂蜜1~2匙***25~40克***,用溫開水沖服或加入牛奶內調服,特別適合婦女、體質虛弱和有便祕的的老年人服用。

  蜂蜜儲存時應放在陰涼、乾燥、清潔、通風處,溫度保持在5-10℃。空氣溼度不超過75%的環境中。裝蜂蜜的容器要蓋嚴,防止漏氣,減少蜂蜜與空氣接觸。

  2、小白菜

  小白菜是春季當即蔬菜,有調理腸胃之功,味苦微寒,含有豐富的維生素c和鈣質,還富含鐵、磷、胡蘿蔔素和b族維生素等。還有洋白菜,即捲心菜,性味苦平,能益心腎、健脾胃,對胃及十二指腸潰瘍有止痛、促進癒合的作用。

  新鮮的小白菜呈綠色、鮮豔而有光澤、無黃葉、無腐爛、無蟲蛀現象。在選購時,如發現小白菜的顏色暗淡,無光澤,夾有枯黃葉、腐爛葉,並有蟲斑,則為劣質小白菜。

  3、韭菜

  春日佳蔬韭為先。韭菜有溫中、補虛、益陽等功效,易消化,能防治便祕。另外,韭菜富含的維生素C與胡蘿蔔素,能增強人體免疫力。

  韭菜雖然對人體有很多好處,但也不是多多益善。《本草綱目》就曾記載:“韭菜多食則神昏目暗,酒後尤忌”。現代醫學認為,有陽亢及熱性病症的人不宜食用。

  4、蔥

  春季吃蔥可以補充維生素C。蔥的維生素C含量很高,比蘋果高10倍,比柑橘高2倍。另外,中醫學上蔥還有殺菌、通乳、利尿、發汗和安眠等藥效。

  腦力勞動者宜多食蔥,蔥含有一種叫“前列腺素A”的物質,它能舒張小血管,促進血液迴圈,有助於防治血壓升高所致的頭暈,可使大腦保持靈活,具有預防老年性痴呆的作用。

  5、枸杞子

  枸杞子味甘,能養肝明目,有抗衰老的功能。枸杞子是春季養肝明目的最佳選擇。每日可取枸杞20-30克嚼服,或加入米粥內熬服。

  枸杞子含有豐富的胡蘿蔔素、多種維生素和鈣、鐵等健康眼睛的必需營養物質,故有明目之功,俗稱“明眼子”。歷代醫家治療肝血不足、腎陰虧虛引起的視物昏化和夜盲症,常常使用枸杞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