邊坡塌方的地質的原因

  路基土質邊坡的坍塌是公路常見的一種地質和路基病害。下面是小編精心為你整理的,一起來看看。

  

  ***一***主觀原因

  1、邊坡石方爆破藥量較大,使得邊坡巖體鬆散,從而失穩。

  2、邊坡開挖後沒有及時進行防護,使邊坡大面積裸露在空氣中,長期受自然因素的強烈作用發生物理力學的變化,造成巖體風蝕嚴重而失穩。

  3、邊坡的排水措施未完善,下大暴雨時水流直接沖刷邊坡,從而造成坍塌。

  4、邊坡的防護形式和邊坡坡度與實際地質情況不符,公路邊坡設計較陡。

  ***二***客觀原因

  1、邊坡的土質為堆積體,結構鬆散,邊坡開挖后土體失去了平衡引起坍塌。

  2、邊坡巖體破碎,邊坡較高。

  3、邊坡巖性為膨脹土、頁岩、碳質泥岩等夾層,遇水后土體膨脹,擾動邊坡土體引起坍塌。

  4、邊坡的岩層走向與路基方向順層,開挖後巖體順著岩層面下滑。

  5、地下水較豐富,排水不暢,長期浸泡邊坡基腳,從而引起塌方。

  邊坡塌方的防治措施

  ***一***截排水工程

  1、地面排水工程。主要是攔截坡體以外的地面水及排除坡體範圍內的地表水。地面排水溝均應採用漿砌圬工體,以防止滲漏和沖刷。

  2、地下排水工程。多采用盲溝,對防治邊坡坍塌以及其他型別的路基病害有良好的效果。邊坡滲溝能有效地排引坡體內的層間水及地表滲水。如對呼集高速公路路基病害調查發現,凡設有盲溝的路段,普遍比沒有設盲溝的路段穩定性要好。

  ***二***邊坡防護工程

  1、破面植草,以改善坡面土體固著力並防止表面沖刷。草皮應儘早鋪種,雖然內蒙古地區草皮生長季節僅有半年時間,但在該段時間內降雨較多,草皮極易成活。

  2、採用滿鋪漿砌片石或骨架式漿砌片石構築物時,一定要在骨架內種植草皮等保護坡體的方式,也可以採用其他型別的骨架護坡,但骨架內填土應夯擊密實,以防止坡體被沖刷,產生滲漏。

  ***三***支擋工程

  對土質邊坡的坡腳及體內發生的坍塌,當坍塌體較厚,人為清方困難且可能引起坍塌範圍擴大的地段,可視滑體的推力大小等因素分別採用漿砌片石擋土牆、抗滑樁、錨杆、錨索地粱或錨管注漿等支擋工程型別,以恢復坡體平衡,杜絕坍塌發生。產生邊坡坍塌的原因較多,我們要儘量減少由於主觀原因造成的邊坡坍塌,要充分的做好各種防範措施,特別是做好防水措施,防止水流滲入土體。對於邊坡地質原因而產生的邊坡坍塌,要根據坍塌的規模大小、邊坡的地質巖性、層理結構,走向、滑動面的位置及深度及危害程度等多方面因素綜合考慮,採用經濟、有效的邊坡坍塌處理方案,同時力求與周邊環境相適應。

  邊坡坍塌的型別

  ***一***按坍塌土層的性質,一般可分為均質土坍塌、覆蓋層坍塌、結構面坍塌等三種類型。

  1、均質土坍塌

  主要是指邊坡土體性質單一的部位坍塌。如微膨脹或膨脹粉質牯土、變質岩風化殘積土或碳質泥岩類邊坡等。其坍塌位置多為坡肩及整個坡體,塌床多呈圓弧狀,厚變一般為1―3 m。

  2、覆蓋層坍塌

  主要是指各種成因的第四紀鬆散覆蓋層的邊坡坍塌。如黃土、粉質粘土等。坍塌位置在整個坡體、坡肩、坡內、坡腳等均有,坍塌的規模與覆蓋層的厚度和邊坡的高度等有關。

  3、結構面坍塌

  邊坡土體沿坡體內某一軟弱結構面或下伏基岩面產生的坍塌,其塌床形態隨結構面而異,一般多為直線型或折線型,坍塌位置以坡肩及整個坡體、坡肩、坡內、坡腳等均有,坍塌的規模與覆蓋層的厚度和邊坡的高度等有關。

  ***二***根據坍塌體的型別,可分為沖刷型、溜塌型及滑塌型等。

  1、沖刷型坍塌

  是依據降水時形成的沖刷並不斷髮展而成的坍塌體。多發生在砂性較大或坡面植被不良且大面積裸露的邊坡上,如坡面未做任何防護或僅為菱形網格和拱型門架防護的路段,坍塌部位多以坡內及坡腳坍塌為主,厚度一般在1-2m內,嚴重時可達2.Om以上。

  2、溜塌型坍塌

  溜塌型坍塌是指邊坡表上受水浸潤後其含水量大於或接近幹液限時,土體抗剪強度降低,在動水壓力***水的滲透作用***和重力作用下,順斜坡下溜坍塌。這類坍塌體多發生在挖填結合部位或原地面較陡的部位。坍塌位置以坡肩及整個坡體為主,坍塌厚度0.5-105m,甚至更大。

  3、滑塌型坍塌

  當邊坡土體含水量接近液限時,其表層土體受水的溼化作用,土體結構遭受破壞或土體受水浸潤呈軟塑狀態,而下部土體含水量較小,土體強度相對較高,則上部土體在重力作用下順軟、硬交介面滑塌,具明顯的圓弧滑塌面及後壁有顯著陡坎,這類滑塌病害多發生在粘性土質邊坡等處,其滑動面多為折線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