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氏太極拳新架

  屬陳長興傳統老架系列,由十七世祖陳發科大師所創。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關於:。歡迎閱讀!

  簡介

  其特點是架式寬大,低沉穩重。拳架以“朋履擠按”四正手的運用為主,以“採列肘靠”四隅手的運用為輔;以柔化勁為主,發勁為輔,柔中寓剛,力求柔順。外形以緩柔穩為主,疾剛跳躍為輔。運勁方法要求以身領手,突出螺旋纏絲勁的練習,以腰為軸,旋腕轉膀,旋腰轉脊,旋踝轉膝,胸腰摺疊,形成一系列的空間曲線運動。

  套路

  太極拳以“掤、捋、擠、按、採、挒、肘、靠、進、退、顧、盼、定”等為基該方法。動作徐緩舒暢,要求練拳時正腰、收顎、直背、垂肩,有飄然騰雲之意境。清代拳師稱“拳勢如大海,滔滔而不絕”。太極拳很重視練氣,就是修煉人體自身的精神力,這是太極拳作為內家功夫的特點之一。

  八種勁法中,掤勁是八勁之本,練太極拳不能須臾離開此勁。它是彈簧力,又如水託舟,如戥稱量;是知覺力,一切外來之力皆藉其辨別方向、大小。其他七勁不過是方位和作法不同另有所稱。例如,掌心由內向外纏絲稱為掤勁,若掌心由外向內纏絲則稱為捋勁,若雙手同時將掤勁交叉向外掤出,則稱為擠勁。掤勁是向上向外之力,使對方之力達不到胸部,是保護自己的防禦手法;捋勁是向旁的橫力,三分向下,七分向後,用時要 含胸 轉腰 坐胯 三者一致,防止對方肩擊胯打;擠勁是向前推扌鄭之力,擠在手背,另手輔之,要點在於雙手用力一致,兩腳抓地前弓;按勁是向前推擊或上掀之力,用時須頂 頭懸 含胸 拔背 用腰力發出;採勁是以手抓住對方手腕和肘部向下向後下沉之力,用時要含胸縮胯,一般是先採後挒;挒勁是以手向左右上下擋開之力,用時要身軀配合以腰帶動;肘勁是以肘擊人,在近身時使用,有“遠拳近肘貼身靠”之說;靠勁是用肩擊胯打,貼身時使用。

  太極拳十三式打手歌:掤捋擠按須認真,上下相隨人難近,任他巨力來打我,牽動四兩撥千斤,引進落空合即出,跟隨沾粘不丟頂。

  拳譜

  1.預備式   2.金剛搗碓   3.懶扎衣   4.六封四閉   5.單鞭   6.第二金剛搗碓   7.白鵝亮翅   8.拗步斜行   9.初收   10.前蹚拗步   11.第二拗步斜行   12.再收   13.前蹚拗步   14.掩手肱捶  15.第三金剛搗碓   16.披身捶   17.背折靠   18.青龍出水   19.雙推手   20.三換掌   21.肘底捶  22.倒卷肱   23.退步壓肘   24.中盤   25.白鵝亮翅   26.拗步斜行   27.閃通背   28.掩手肱捶   29.六封四閉   30.單鞭   31.雲手   32.高探馬   33.右擦腳   34.左擦腳   35.左蹬一跟   36.前蹚拗步   37.擊地捶   38.翻身二起腳   39.獸頭勢   40.旋風腳   41.右蹬一跟   42.掩手肱捶   43.小擒打   44.抱頭推山   45.三換掌   46.六封四閉   47.單鞭   48.前招   49.後招   50.右左野馬分鬃   51.六封四閉   52.單鞭   53.雙震腳   54.玉女穿梭   55.懶扎衣   56.六封四閉   57.單鞭   58.雲手   59.擺腳跌岔   60.左右金雞獨立   61.倒卷肱   62.退步壓肘   63.中盤   64.白鵝亮翅   65.拗步斜行   66.閃通背   67.掩手肱捶   68.六封四閉   69.單鞭   70.雲手   71.高探馬   72.十字擺蓮   73.指襠捶   74.白猿獻果   75.六封四閉   76.單鞭   77.雀地龍   78.上步七星  79.退步跨虎   80.轉身雙擺蓮   81.當頭炮   82.金剛搗碓   83.收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