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式太極拳無極樁

  所謂“無極”,是指混混沌沌。一冥不昧,無所是,無所在。然而其中包含孕育萬物生化的機理。太極拳是這一哲學內涵的具體體現,因而她的操作也離不開這個機理。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關於:。歡迎閱讀!

  

  無極樁的操作看似極簡單,練習者初期易感枯燥,因而多容易被忽視。很多人練習太極拳,一經學會架子,便將無極樁置諸腦後,認為並無大用。這個看法是很錯誤的。無極樁作為太極拳重要的基本功法之一。最主要的原因是可以指導練習者明理。拳家有諺語:“寧傳十招,不傳一勁,寧傳十勁,不傳一理。”故對練家而言,明理是十分必要的。練太極拳的人,都知道前輩主張太極拳尚心意,尚巧不尚拙,然而不從無極樁入手去體驗,就無從在根本上明白其中生化衍繹的道理。文人好說理,然理多虛妄;武人尚實戰,往往窮其一生只餘少許經驗,故而對於體育而言,文事與武事是不可以偏廢的。

  法的基本要求

  調身:口訣極簡單,一共十四個字:“兩會一點一垂線,全身體重到湧泉。”“兩會”指人身穴位“百會”和“會陰”,“一點”指兩腳“湧泉”穴連線的中點。操作上使這三點位於一條與地面垂直的假想直線上,久而自然能全身貫通。“全身體重到湧泉”基本上屬於假想的,或者稱感覺上的。因為根據人體的幾何外型,重心無論如何不會在身體的最下部。但是長期在這種意識引導下,很快可以進入上輕下沉的穩定感覺,進而達到腳下雙輕。此後即有一陽發動,排除“妄動”的可能。

  操作時,姿勢略同於太極拳的預備式,因而老輩拳譜中,預備式又稱為無極式。兩腳放平,略窄於肩,全身各大關節自上而下放鬆,不可使一處僵硬,且要注意,各骨節間須是鬆張狀態,不宜軟塌。唯初學很難辨識,因此這一階段必須經明師校正,否則難得其形。百會、會陰、兩腳湧泉穴連線的中點要在一直線上,自然鬆垂落地。感覺全身體重落入兩腳湧泉處。全身無一處掛力為最佳。如果樁式正確,身體不自覺地出現無方向的擺動是很正常的現象,無須刻意保持不動。要牢記 “道法自然”的道理。

  調心:這個環節十分重要,口訣有八個字:“無念無慾,毋妄毋助。”這對很多人來說顯得很不可思議,怎麼可能什麼也不想呢?其實每個人都有這樣的經歷,就是會在某一時間頭腦中出現片刻空白。也許站樁十五分鐘只有一秒是這樣的,也許連一秒也沒有,但隨著日積月累這樣的時候越來越多,漸漸連在一起,站樁的質量也就提高了。有人主張“一念代萬念”,但我師曾教我,這一念最終也必須除掉。習慣了一念代萬念以後,要除這一念反而難上加難。這也是要注意的。“妄”與 “助”是更難戒除的。從師學習無極樁時切不可追問下一階段感受會是如何。老師今天說了,也許你明天就找到了這樣的感覺。但這是你自己根據老師的說法想出來的,就是“妄”的。排除“妄”字就是要踏踏實實練功,加上老師的指點,進步會很快的。“助”也是練功者常會遇見的。某一天站得很舒服,覺得身上很滿,不免會想時間更長一點,身上更滿一些,更大一些,這就是助。練功不要心急,最要穩步求進,漸次循升,否則得來不是真貨矣。

  調息:呼吸純任自然。就是不必去在意呼吸,有人講“忘息”,也是這個意思。任無極樁的太極內功來塑造你,而不是刻意去製造某種模式。功夫久了,呼吸上自然就有變化,人為去追求往往適得其反。

  樁功的評價 也用八個字: “無形無相,無根無極。”

  所謂無形無相者,兩腿不屈蹲,兩手不作勢,外不帶一絲張狂,秀若處女,內斂一團精神,不怒而威。平和中正,泰然自若,有佛祖拈花之妙,妙處全在“無中生有”。

  無根無極者,指無所思,無所住,真氣瀰漫,自然發動,隨動而動,自然順遂,無一絲勉強,無一絲滯病。故而有無所不在,無所不是之妙。

  能循此操作,漸至評價之境,太極之門可入。真氣發動,自然明曉無極生太極的妙理。至此樁功始有小成。然終不可廢。須知太極拳“鬆則益鬆,輕而愈輕”,並無止境,此不可不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