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析如何加強建築工程施工專案成本管理論文

  專案成本管理就是要確保在批准的預算內完成專案,具體專案要依靠制定成本管理計劃、成本估算、成本預算、成本控制四個過程來完成。 專案成本管理是在整個專案的實施過程中,為確保專案在以批准的成本預算內儘可能好的完成而對所需的各個過程進行管理。以下是小編今天為大家精心準備的:淺析如何加強建築工程施工專案成本管理相關論文。內容僅供參考,歡迎閱讀!

  淺析如何加強建築工程施工專案成本管理全文如下:

  建築工程的施工專案成本,是建築工程企業中具體的成本內容之一。在建築工程的專案施工過程中,前期的投入、施工過程的支出、竣工後的維護檢修等等一系列的資金資源支出,這種為了獲取工程以及完成工程任務的所支付的一切人力物力資源資金,稱之為施工專案成本,也稱作建築成本。廣義上來講就是為了完成工程進度而投入的一切人力物力資源資金,從狹義的角度來講,施工專案成本的具體範圍只侷限在某一範圍中,在工程施工過程中付出的管理費用、經營費用、稅金等等並不包含在內。

  隨著我國的企業改革的深化,市場的變化發展,我國的建築工程業也逐漸發展成熟,從過去的以完成工程專案為主要戰略重點轉為了以內部管理為戰略重點,從內部提高建築工程企業的核心競爭力。而無論什麼時候,成本、財務管理都是企業管理的核心內容,施工專案成本對於建築工程企業的財務管理來說就是核心關鍵。因此,不斷加強建築工程施工專案的成本管理,是新時代的市場對建築工程企業提出的新要求。

  一、建築工程施工專案成本管理現存的問題

  ***一***人員管理問題

  目前我國的建築工程企業中,普遍存在著作業人員權責不明確,分工不明晰的情況。對於重要的預算編制,缺乏事前進行編制規劃的意識,習慣先動工再預算或一邊動工一邊預算的工作方式。這種不科學的工作方法,往往導致工程專案施工竣工後,賬目和實際耗用的資源對不上額,建築工程進行投標後,沒有達到預期的盈利效果,但卻找不到具體的虧損原因。這種情況主要是因為管理人員沒有具備相應的管理意識,同時也缺乏了相應的專業知識和技能,作業人員工作經驗不足,應當具備的責任意識、成本控制管理意識都不強。

  ***二***材料管理問題

  許多建築工程企業沒有實行嚴格的領料用料制度,作業人員從倉庫中申領材料沒有經過稽核批准和的登記,材料的支出不明晰,事後盤點清算時賬實不符。施工現場的作業人員和管理人員缺乏節能減排的意識,剩餘的建築材料沒有進行妥善的回收保管,隨意捨棄,浪費現象嚴重。在施工開始前的材料物資的採購方面,企業人員為了貪便宜,沒有按照規定購買相應的材料,或是以次充好,或是缺乏專業知識,購買錯誤,導致在實際施工過程中,大量物資材料因為質量劣質損毀,需要大量替換,或者是型號不對無法使用。其中耗費的施工專案成本累積起來是非常可觀的。材料的管理人員沒有做到嚴格的監管,材料丟失、浪費、購買錯誤等等情況都導致了企業的損失。

  ***三***成本核算問題

  建築工程企業中對於施工專案成本的財會核算也存在問題,在施工開始前的成本預算編制並沒有被納入事後的成本核算的內容中去,結果核算出來的成本資料並不符合實際,失去了參考價值。由於成本核算沒有結合階段性的成本分析和事前的成本預算,無法進行動態的比較校正,在實際施工過程中起不了指導和約束作用。

  二、如何加強建築工程施工專案成本管理

  ***一***抓好成本預測、預控,加強合同管理

  要嚴抓建築工程的施工專案成本管理,必須要做到事前防範,事中控制,事後分析總結這三點。對於成本控制,要做好施工前的預測工作,即是企業要及時做好施工專案的預算編制,保證預算編制科學、可行性高,讓施工過程中的一切成本支出內容都能有預算編制可以依照,並嚴格執行預算編制。施工前的材料採購、器材的購入安裝設定等等,都要進行詳細深入的市場調查,選取價效比最高的材料和器材進行購買,對比市場價,得出總實際成本進行財會核算。

  在企業進行完施工前的成本預算編制後,企業與客戶簽訂合同時要明確列明施工所費的成本預算、工期長短、質量保證、安全指數等等,依照成本預算編制來進行合同價格的議談。通過條目清晰的合同規定,明確建築工程企業和發包方兩者之間的權利責任,當出現糾紛時可以憑藉合同為依據向法院提出仲裁或索賠,以此來減少企業不必要的虧損。

  ***二***加強材料管理,避免施工過程浪費損失

  建築工程業對比起其他行業,在生產經營中耗費的國家資源要多得多,工程施工過程中消耗的人力物力資源在施工專案成本中佔據了極大的比例,約佔60%到70%。因此要嚴格控制材料費用和加強材料管理,建立健全嚴密的材料申領管理制度,降低施工專案成本,節約國家資源。

  事前做好材料的購買、使用計劃。在發包方提出建築要求後,企業的相關部門人員應該針對合同要求作出詳盡的材料列表,並在進行過市場調查後篩選出適用的價效比最高的材料進行選購,以保證建築材料滿足施工的要求而又不影響施工進度。材料的購買量也應依照合同的工程量進行購買,適當地寬餘但絕不購入過多的材料,防止材料囤積浪費,也減少材料的管理庫存成本。

  按需採購材料。採購部門不能一手獨攬建築材料的採購任務,必須另設監督部門,在採購部門進行採購前對採購的材料列表清單進行審查,審查過後是符合合同要求又符合施工需求而又不會超出定額造成材料浪費的,予以批准購買。採購部門實行雙人採購制,重要的大型的建築材料要貨比三家,選取價效比最高的材料進行購買。採購後的材料的入庫登記和資金銷賬等等,必須要附上材料購買的原始憑證或發票,財務部門要將相關的票據妥善收好以便日後對賬盤查倉庫時用。

  材料的出入庫工作要做好。材料的入庫要按照規定進行嚴格的登記、清點,相關的入庫手續必須辦全,倉庫管理員和採購員要做到“四驗”――驗質、驗量、驗品種、驗發票。若出現不能及時登記的情況,應先登記材料的數量,然後儘快補辦登記手續。

  材料的出庫也要嚴格按照申領制度進行,材料的申領要由上級管理人員進行稽核批准後才允許到倉庫進行申領,倉庫管理員要核實過批准條文後才允許作業人員領取材料。現場施工的作業人員對於材料的領取不能隨意,必須嚴格按照設計圖紙來進行材料的領取使用。施工完畢後剩餘的材料要妥善收好收歸倉庫保管。

  ***三***控制現場管理費用

  施工現場的管理人員要每日作好財務報表,詳細記錄每一日施工中所花費的各項費用開支,並進行及時的記錄分析,減少不必要的開支專案;現場管理過程中,上級領導人要有先見之明,優化管理組織,減少不必要的管理機構,從而降低管理費用;加強現場消耗材料的記錄和管理,嚴格執行預算編制和材料使用計劃;提高人員管理水平,加強人力資源的優化配置;合理安排作業時間和每日的工程量,科學文明地施工,提高作業人員的工作效率和工作積極性,提高不同工種之間的銜接度和工序之間的銜接工作,流水線作業。

  三、結束語

  對於建築工程的施工專案成本管理,要做到全方位、全過程的動態監控,事前要做好管理計劃,事中要做到成本監控,事後要做到歸納分析總結,不斷完善施工專案成本的管理工作,提高工程施工效率,增強建築工程企業的核心競爭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