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極拳基本功訓練有哪些訓練方法

  在武術領域,無論那一個派別都離不開基本功訓練,並且所有的武術教練員在教學時都時刻強調基本功的重要性。基本功在各個武術流派裡都大體相同,但每個流派又有著自身獨有的特點。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太極拳基本功訓練。歡迎閱讀!

  太極拳基本功訓練

  我們以陳氏太極拳為基礎:太極拳的基本功法包括:採氣、站樁***陳式太極拳有渾元樁、楊式有馬步樁、川字樁等***、基本纏絲***或叫螺旋***功法,各式太極拳都應該有個築基的功法。陳氏太極拳的傳統練法是一個單式、一個單式地練,這個單式練不好、吃不透就不能練下一個單式,最後才練套路。今天正宗的陳式太極拳還是以採氣、站樁和一個單式的訓練為基礎的,只要一個單式裡面的問題解決好了,套路中的問題就會迎刃而解。當今社會上練習太極拳的人很少有人練習單式,或只是把單式作為發勁動作來練習,很少有人把基本功作為太極拳的基礎培元固本,而只是一味的練套路,甚至有不少人根本不知道太極拳還有基本功。然而自然界的發展規律是由初級到高階,由量變到質變逐漸演變和發展的,沒有任何事物和任何人可以逾越這個規律。基礎的東西是最根本的,任何事物、任何武術和拳種都不能例外。

  任何事物的發展都是要經過由簡單到複雜這個過程,練太極拳更要一步一步地走,要一層一層地練,沒有牢固基礎的奠定,沒有每天持之以恆的數量,就沒有正確質量的飛躍,這是事物發展的自然規律,我們必須遵守這個規律。

  萬丈高樓平地起,打好根基是前題;

  要想太極練成功,纏絲一手最為靈。

  練拳不練功,到老一身空;

  身法要中正,站樁纏絲功;

  體認仔細辯,絲毫不放鬆;

  勁起始腳根,腰主節節承;

  意動內至外,鬆開不丟頂;

  陰陽關係清,久練才成型;

  待到關係固,水到渠自成;

  基本功到家,套路自然通。

  太極拳站樁練習及作用

  在練太極拳之前,我們都要站樁其作用是增強對太極拳的整體認識,使我們進入拳架之後不犯毛病。站樁的要求在於對平衡、腹部堅實點、韌帶、肉、骨、呼吸的協調一致以及走勁的完整,這樣才有利於保持和貫徹行功要領。

  太極拳站樁的意義

  現在練太極拳的人,大多數對站樁的功法作用缺乏認識,尤其是不明白太極拳理論和功法的人。他們認為練太極拳站樁枯燥無味,又吃苦。一開始練拳便急於練拳架,好像拳架動作就是一切,以為只要有拳架就是懂得太極拳了。有的雖也按功法站樁,但只走過場,不肯認真下功夫。他們視站樁為初級功,視走架、推手、散手、發放手為中高階功。對站樁只是一個過渡,便只知往走架、推手、散手、發放手方面研究。所以進入走架、推手、散手、發放手之後,不再回頭練站樁了。凡不重視站樁的作法都是不正確的。因為由於缺乏樁功基礎。一旦進入走架、推手。上身很容易出現很多不必要的緊張,致使走架、推手不能便利從心,進入散手、發放手之後問題更為突出,處處覺得心有餘而力不足,影響太極功法的發揮。如練太極拳者不練站樁就會走很多彎路,結果還得費更多的時間來補練站樁。實踐證明,有樁功者與缺乏樁功者相比,他們走架、推手、散手、發放手的質量有著顯著的差別,前者沉著、自然,後者飄浮、彆扭,缺乏太極拳的拳味,所以認為站樁是枉費功夫的說法是沒有根據的。

  太極拳基本功訓練一:調身

  ***1***抱球式。兩足平行分開,與肩同寬,自然站立;頭部正直,似有線上提,似頂非頂;下頦微收;舌自然置放,不抵上顎;雙眼輕輕閉合;雙肩自然下垂,不可聳肩;雙手慢慢移至胸前,高與肩平,距離約30釐米手心向內呈抱球狀,手指分開而微曲,兩手約離兩三拳遠,腋下虛空,胸背自然垂直,心窩微收;伸腰沉跨,臀部略向後坐;雙膝微曲,不過足尖;足以自然涵虛,足趾似有抓地之意。以上這些要求不可刻意追求,應在自虛,足趾似有抓地之意。以上這些要求不可刻意追求,應在自然中逐步形成,最終達到全身舒展,微有挺拔之勢。

  ***2***扶按式。保持上述球式,而後兩手翻掌,手心向下,緩緩下降到與腰帶同高的位置,兩手間的距離與肩同寬,手掌似乎輕輕按在水中漂浮的木板上,重心稍偏前掌,身體略前傾。

  ***3***休息式。同抱球式,只是兩臂自然背於身後,兩手背腕關節置於腰髖部,雙手五指自然分開,如各握一小紙球狀。

  太極拳基本功訓練二:調心

  ***1***抱球式。設想胸前懷抱一個極薄的紙球,若用力抱,紙球會癟;若無心抱,則紙球會飄去。要求似用力而非用力,紙球既不會癟,也不會抱掉。注意當以雙手臂和胸腹來感受這個球的存在,用意念而不用力。

  ***2***扶按式。設想雙手扶按漂浮在水中的木板,稍覺用力按時,身體略有向上伸拔之意,木板則下沉;雙臂放鬆不用力時,木板浮起,身體似略向下坐和回縮,隨手下的木板起浮,體會周身的伸縮吞吐之勢。注意這一切仍須用意念而不用力去做,不可露於外形。

  ***3***休息式。設想身處海邊,兩腳如踩在鬆軟的沙灘上,全身沐浴於溫暖的陽光下,微風吹拂,心曠神怡。雙手所抓的紙球既不緊也不鬆,抓之用意念不用力。

  太極拳基本功訓練三:調息

  無論取上述何種姿勢,均要求自然呼吸。既不提氣,也不沉氣。可以鼻呼鼻吸,也可以鼻吸口呼或口鼻同時呼吸。久而久之,呼吸自然達到深長柔細,也會自然形成腹式呼吸,此過程不可人為造作,要自然形成。

  太極拳站樁分為無極樁、馬步樁、川字樁、踩腿法四種。站樁要站的時間根據練習者自己的身體情況來站。

  太極拳的總體特點

  太極拳在技擊上別具一格,特點鮮明。它要求以靜制動,以柔克剛,避實就虛,借力發力,主張一切從客觀出發,隨人則活,由己則滯。“彼未動,己先動”,“後發先至”,將對手引進,使其失重落空,或者分散轉移對方力量,乘虛而入,全力還擊。太極拳的這種技擊原則,體現在推手訓練和套路動作要領中,不僅可以訓練人的反應能力、力量和速度等身體素質,而且在攻防格鬥訓練中也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太極拳技擊法皆遵循陰陽之理,以“引化合發”為主要技擊過程。技擊中,由聽勁感知對方來力大小及方向,“順其勢而改其路”,將來力引化掉,再借力發力。

  太極拳的八種勁:掤***用於化解或合力發人***,捋***用於借力向後引力***,擠***對下盤的外掤勁***,按***對上盤的外掤勁,或作反關節拿法***,採***順力合住對方來力,或作拿法***,挒***以側掤之勁破壞對方平衡***,肘***以肘尖擊人***,靠***以肩膀前後寸勁擊人***.太極拳是一種技擊術。其特點:“以柔克剛,以靜待動,以圓化直,以小勝大,以弱勝強”。

  全面性

  太極拳是一項全面的系統工程,是一種具有漢族傳統文化特色的綜合性學科,它涉及人與社會﹑人與自然以及與人體本身有關的問題,包括古典文學﹑物理學﹑養生學﹑醫學﹑武學﹑生理學﹑心理學﹑運動生物力學等,體現東方文學的宇宙觀﹑生命觀﹑道德觀﹑人生觀﹑競技觀。

  適應性

  太極拳動作柔和﹑速度較慢﹑拳式並不難學,而且架勢的高或低﹑運動量的大小都可以根據個人的體質而有所不同,能適應不同年齡﹑體質的需要,並非年老弱者專利。無論是理論研究還是親身實踐,無論是提高技藝功夫,還是益壽養生,無論是個人為了人生完善自我者,都能參與太極拳,並從中獲取各自需要。

  安全性

  太極拳鬆沉柔順﹑圓活暢通﹑用意不用力的運動特點,既可消除練拳者原有的拙力僵勁,又可避免肌肉﹑關節﹑韌帶等器官的損傷性。既可改變人的用力習慣和本能,又可避免因用力不當和呼吸不當引起的胸悶緊張﹑氣血受阻的可能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