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談川字步

  在武術的拳法中,樁功和步法是非常重要的,“川字步”是傳統楊氏太極拳的基本步,也是功夫步。它在技擊發力上,能使人體的筋、骨,發力順暢,體態中正得機得勢。那麼何為川字步?下面是小編專門為您整理好的:。

  

  簡單的說,就是走個川字型,左腳踩在川字的撇上,右腳踩在右豎線上,人的中線落在川字的中豎線上,兩腳平行間距30釐米***因人而異***。 在走“川字步”時,要提頂、長腰、坐胯,做到進退當中有鬆沉,鬆沉當中有進退。如:上左腿時,應提左腎,吸左胯,同時落右腎,降右胯,重心移向右腿身體下沉,勁蓄在右腰間,這時身體略斜向右***兩胯同時落右腎,降右胯,重心移向右腿身體下沉,勁蓄在右腰間***。出左腿時要以腳尖領勁,貼右腳踝弧線領出,腳跟落地腳尖向上,這時雙手在胸前如抱球狀,要做到雙手護胸,肘護兩肋。雙掌向前按出,要以手領身,後以小魚際放力,同時左腳尖下落,雙胯滾纏向前變為左弓步,這時身體由斜變正***兩胯***兩胯裹住坐穩,對準發力的方向。



 

  在變換方向時,要以實腿腳跟為軸,身體斜正交替變化,同時身形還要有大小的變化,走出五弓合一。有的人說“川字步”不靈活還憋勁,還說啥步都一樣,我想是練成後啥步才一樣呢,沒練好啥步都不行。想練好功夫就得按照規矩去練,說“川字步”不好有弊端,真是粗淺的幼兒想法……老祖宗是通過實踐的檢驗得出的功夫,缺乏知識沒有功夫的後人忘自猜想真是不妥。騎小輪車的運動員,能騎著車上樓梯又能穿蹦跳躍坐著各種型態的運動,可能有的人什麼都不騎也做不到,這就說明不是車不好而是人不行。“川字步”也是一樣,沒練好也掌握不好就是功夫沒到,要找自身的原因這樣人才能進步。

  川字步要練好就要有要領,懂得對錯的區別,在雙手回收時,要沉肩墜肘,手腕手指要放鬆,不是抽回來,而是雙臂捲曲滾纏回來,肘尖向下不是向後。肘尖向後就是拽勁,就會造成後背憋,勁夾死前胸外凸其上浮到胸。還有雙手回收時端肩想落也落不下為什麼呢?原因很多種就說幾個吧,一肋骨上提勁路受賭,導致端肩,再有是胯沒有落下照成勁路受賭。雙手前按時發力時要以指尖領勁,雙臂和各關節放鬆,掌骨也要放開,要用意識指揮不要用力,鬆腰落胯,不要用腿蹬地,上步時不要拖著腿上步,拖著腿就會折胯、半個身體都是發滯。要以腰的命門處為中心向上的勁發放到雙掌有雙掌而出***掌骨放大***,向下的勁到雙腳有雙腳而出***腳面骨放大***,腿是自然彎曲的而不是繃直的,這時周身的筋骨百骸要放大到極致,瞬間又鬆柔回收往返如此。

  在旋轉時要以實腿的腳跟為軸有腰椎帶動全身,想轉就轉無需用力,身體才會輕靈,不要為了轉身強行摳腳,這樣就會勁別再腳踝,還有的人用腿使勁這樣勁就會憋在胯上,所以在旋轉時也是意識指揮,如覺得不得勁就提頂、長腰、做胯身體自然輕靈。知道了方法就要自己去練功夫,掌握要領就不會出偏,就會得勁,用身心去感應自己練的功夫,找自己不得勁的地方逐漸校正就會走好“川字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