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極拳採與挒的辨識

  太極拳以中國傳統文化為理論依據,集拳法、功法、用法於一體。無論在技術、生理、力學上都有相當哲理存在。下面就是小編整理的:。供您閱讀!

  

  在四正基礎上的四隅是太極拳深入的表達,也是必然的深入。假如四正是一壺熱茶的話,四隅就是一壺烈酒了。

  其中的採、挒、肘、靠把太極拳又縱深了一把,讓我們看到了太極作為拳的不平凡了,也顯示了功夫的一個特徵了。噢!原來太極拳還有這樣打法!這是我們參加多次表演後觀眾的普遍反映,一直認為太極拳是老頭老太遊戲的觀眾對我們的太極推手、大履,發出了由衷的驚呼。

  內家拳與外家拳在冷兵器時代他們的差別沒現在那麼大,在實用體系裡他們是沿承的關係,不是彼此獨立的關係。武術是一家,我們的先輩們無不都是內外兼修的行家裡手。



 

  採挒之勁是兩個對立的勁,是互逆的勁,也往往是勁的複合。一採加一挒,具有雙攻,或一攻一守的效果。

  採挒勁一般是短勁,採用短勁,厲勁,挒勁是對採勁的逆反,一個是保護自己,防止對方靠,二是施以兩次攻擊。厲勁的採,傷及的是對方脖子,頸項。挒勁是針對失勢對方的一個反擊,可傷及臉面,一般是擊對手下顎。

  採、挒又分單手採挒和雙手採挒。單手採挒是典型的一採加一挒再施一擠,不僅把對方發出去,也是隨對方退勢的順勢而為,還是保護自己的有效手段。

  雙手採往往是抖擻勁配以卷勁,或按勁,擠勁把對方發出去,以期儘快脫離戰鬥。

  採挒之勁在練習和運用中更講究內勁的發放,整體勁的整合。在推手中對基本功的要求更高。

  在大履中對手、腿、身、法、步有更強烈的要求。尤其對勢的感覺特別明顯,得勢,失勢一瞬間立見分明。假如定步推手雙方還可拉拉扯扯的話,在活步和大履中這種機會會越來越減少。得勢者勝、失勢者敗,決定了雙方的綜合實力。

  人類從冷兵器時代走向熱火器時代,如今走向資訊化時代,就是對人海戰的逐漸否定,武器決定勝負,是“科技是第一生產力”的真實寫照。

  我們對太極拳的認識也從拳路的追索到勁路的求證,以及到功境的體驗都伴隨著對“拳勢”的感悟。

  很多人可能認為我們不練習技打,從養生健體出發。然而其中不少人從實踐中悟到了,單練拳架子是不夠的,練拳架只能稱為“活動,練形”。真正太極拳需要內外兼修“內動,內修”才能真正達到養生怯病之目的。其中的,鬆柔之式,血脈暢通、氣血調和,氣催身形,意神相和,才是養生的通達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