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典佛教語錄_佛教哲理語錄

  佛教中經典的語錄和詞語,比比皆是。如依無住本,立一切法無住之本本乎無住,若能徹住則萬法一如。以下是為你精心整理的佛教語錄,希望你喜歡。

  經典佛教語錄【精選版】

  1*** 終日不見己過,便絕聖賢之路。終日談人過,便傷天地之和。

  2*** 不見他非我是,自然上敬下恭,佛法時時現前,煩惱塵塵解脫。

  3*** 佛身者即法身也,從無量功德智慧生,從戒定慧解脫知見生。

  4*** 一切惡莫作,當奉行諸善,自淨其志意,是則諸佛教。

  5*** 一切無心無住著,世出世法莫不皆爾。

  6*** 見無所見即名正見。

  7*** 唸佛無非念自心,自心是佛莫他尋。眼前林樹並池沼,晝夜還能演法音。人人自己天真佛,晝夜六時常放光,別起眉毛觀見得,何勞特地禮西方。

  8*** 道貴無心,禪絕名理忘懷泯絕,乃可趣向回光內燭,脫體通透。

  9*** 競利奔名何足跨,清閒獨許野僧家,心田不長無明草,覺苑常開智慧花。

  10*** 眾生由其不達一真法界,只認識一切法之相,故有分別執著之玻

  經典佛教語錄【最新版】

  1*** 是心不必更求心,是佛何勞更覓佛,倘於言句上作露布,境物上生解會,則墮在骨董袋中。

  2*** 頓悟法門,以無念為宗,妄心不起為旨。以清淨為體,以智為用。

  3*** 一切處無心者,即修菩提、解脫、涅盤、寂滅、禪定乃至六度,皆見性處。

  4*** 若能自識本心,念念磨練;莫住者,即自見佛性也。

  5*** 不與萬法為侶是什麼人,回光自照看,待汝一口吸盡西江水,即向汝道。

  6*** 真心無相,不來不去,生時性亦不來,死時性亦不去,湛然圓寂,心境一如。

  7*** 諸行是常,無有是處;汝但一切處無心,即無諸行,亦無無行。

  8*** 一切中知一,一中知一切,是佛極至說。

  9*** 見性是佛,性在作用,在胎曰身,處世曰人,在眼曰見,在耳曰聞,在鼻辨香,在舌談論,在手執捉,在足運奔。遍現俱沙界,收攝在一微塵,識者知是佛性,不識者喚作精魂。

  10*** 一切眾生心清淨,從本無生無可滅,即此身心是幻生,幻化之中無罪福。

  11*** 疾苦在身,宜善攝心,不為外境所搖,中心亦不起念。

  12*** 無念之念,生無生相,住無住相,異無異相,滅無滅相,非思慮計度所知,惟洞徹法源者,頗測齊彷佛,未易與纏情縛識者語也。

  13*** 參須實參,見需實見,用須實用,證須實證,若纖毫不實即落虛也。

  14*** 起見生心,分別執著便有情塵煩惱、擾攘、若以利根勇猛身心直下,修到一念不生之處,即是本來面目。

  15*** 假借四大以為身,心本無生因境有,前境若無心亦無,罪福如幻起亦滅。

  16*** 若欲求佛但求心,只這心心心是佛。

  17*** 知見一切法,心不染著,是為無念。

  18*** 臨終之際,若一毫凡聖情量未盡,纖毫思慮未忘便乃輕重五陰去也。

  19*** 三世諸佛以自心為本師。

  20*** 佛法在日用處,吃茶吃飯處,語言相問處。

  經典佛教語錄【哲理版】

  1*** 心不迷,不墮生死。業不繁,不憂形質。愛不重,不入娑婆。念不起,不生業累。

  2*** 恰恰用心時,恰恰無心用,無心恰恰用,常用恰恰無。

  3*** 住相佈施生天福,猶如仰箭射虛空。勢力盡,箭還墜,招得來生不如意。

  4*** 百千法門,同歸方寸,河沙妙法,總在心源。

  5*** 悟心容易息心難,息得心緣到處閒。

  6*** 直了自心,無性無念,則在眼曰見,在耳曰聞,在手執捉在足運奔。六根門頭,無障無礙,六塵堆裡,無染無雜。謂之無念行。

  7*** 一切眾生,種種幻化,皆生如來圓覺妙心。

  8*** 若起精進心,是妄精進;若能心不妄,精進無有涯。

  9*** 嗟末法,惡時世,眾生福薄難調製,去聖遠兮邪見深,魔強法弱多恐害,聞說如來頓教門,恨不滅除令瓦碎。

  10*** 自性發時,業識來空。

  11*** 自見性者一切業障剎那滅卻。

  12*** 一切眾生皆自空寂,真心無始,本來自性清淨。

  13*** 無妄想時,一心是一佛國;有妄想時,一心是一地獄。

  14*** 道由悟達,立志為先自博地具縛凡夫,便欲跋涉超證直入聖域,其小因緣哉。故宜操鐵石心,截生死流。

  15*** 不以有行,亦不以無行。

  16*** 一性圓通一切性,一法遍含一切法,一月普現一切水,一切水月攝一月,諸佛法身入我性,我性同共如來合。

  17*** 根身器界一切鏡相,皆是空花水月,迷著計較,徒增煩惱。

  18*** 但離妄緣,即如如佛。

  19*** 譬如蜂採花,不壞色與香,但取其味去,比丘入聚然,不違戾他事,不觀作不作,但自觀身心,若正若不正。

  20*** 若不修內行,唯只外求,希望獲福,無有是處。

  21*** 真如佛性,非是凡形,煩惱塵垢,本來無相,豈可將質礙水洗無為身。

  22*** 一切處無心是淨;得淨之時不得作淨想,名無淨;得無淨時,亦不得作無淨想,是無無淨。

  23*** 不離當處常湛然,親切無過此語,覓則知君不可見,但於當處湛然,二邊坐斷使平穩。

  24*** 卻物為上逐物為下,此乃是學道省力工夫。

  25*** 眾生身中有金剛佛,猶如日輪,體明圓滿,廣大無邊。只為五陰重雲覆,如瓶內燈光,不能顯現。

  26*** 佛不見身知是佛,若是有知別無佛,智者能知罪性空,坦然不怖於生死。

  27*** 覓身無實是佛身,了心如幻是佛幻,了得身心本性空,斯人與佛何殊別。

  28*** 諸行性相,悉皆無常。

  29*** 信得心及,見得性徹於日用中無絲毫透漏,全世法即佛法,全佛法即世法,平等一如。

  30*** 不憶一切法,乃名禪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