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方之珠反思範文

  《東方之珠》課文圖文並茂,語言精練,為讀者呈現出香港的繁榮、美麗和人們對香港的讚美之情。今天,小編為大家帶來了,希望大家喜歡!

  篇1

  理解詞語是理解句意,領悟中心的基礎。是朗讀訓練的前奏,特別是對文中重點詞的理解,更是深入閱讀的突破口。所以要抓住文中的中心句和關鍵詞,讀出意蘊,悟出情趣。在教學研究時,我發現這篇課文詞彙豐富,語句優美,運用了排比句式,而且運用了許多比喻句。因此,在教學中我注重指導學生抓住詞句,細細品味。如“你能用“東方之珠、香港”兩個詞說一句話嗎?”這裡讓學生用“東方之珠”和“香港”這兩個詞說一句話,既是對學生進行說話訓練,也是讓學生在初讀課文的基礎上對全文內容的概括。在學習淺水灣金色的沙灘這自然段的時候,先讓學生在讀的基礎上,劃出讓你感到舒服的詞語或句子。

  很快學生找到了“漫步”、“沐浴”、“輕柔”、“傾聽”,然後從這幾個詞的來品出淺水灣沙灘的美,使人感到舒服。在學習海洋公園一段時,我重點抓住“精彩”,讓學生通過錄象觀看海豚海獅的表演體會海洋動物的精彩表演。因為動物的精彩表演,吸引了中外遊客,因此海洋公園的“舉世聞名”也就自然理解出來了。學習銅鑼灣一段我抓住大廈的“鱗次櫛比”,商品的“琳琅滿目”,遊人的“人流如潮”突出鬧市口的繁華。

  篇2

  朗讀是語文學習的重要手段,它能幫助學生理解課文內容,領悟課文情感,積累語言,陶冶情操。《語文課程標準》中指出:“閱讀是學生的個性化行為,不應以老師的分析來代替學生的閱讀實踐。《東方之珠》文字優美,是積累語言的好材料。在學生初讀課文,對香港有了一個初步的印象,而在第二課時通過感情誦讀課文、品味語言,進一步感悟“東方之珠”淺水灣的迷人、海洋公園的精彩、銅羅灣的熱鬧,讓“東方之珠”成為孩子們心中嚮往的地方,是本課時的教學重難點所在。如何突破這一難點,教學中,我通過課件把學生帶入情景,去感受,通過誦讀想象、品味語言,讓文字“活”起來,在孩子們心中形成一幅幅璀璨的畫。在教學中,我設計多種形式的朗讀:自由讀、齊讀、默讀,對重點詞句反覆品讀。讓學生感悟體驗,再通過讀來表達自己所體驗到的情感。學生也非常喜歡這篇課文,很快就沉浸在迷人的沙灘之中,被動物的表演吸引住了,驚歎於銅鑼灣的繁榮,被夜香港的風采折服了。我讓學生們帶著這種感受去讀書,學生們讀得也很動情,出乎了我的意料。

  當然這堂課存在著不少的遺憾,由於上得比較匆忙,沒有更多的時間讓學生好好體會一些詞語,例如“漫步”是怎樣的走呢?沐浴和輕柔又是怎樣的呢?“傾聽”是怎樣聽呢?如果我設計一個環節,讓學生模擬著結伴到沙灘走走,體會這種舒服的感覺就容易多了。最後一節中的“璀璨”雖然第一課時作了一些理解,但這課還需聯絡課文,作進一步的理解。

  篇3

  《東方之珠》以優美的筆觸描寫了香港“迷人的沙灘”、“著名的公園”和“繁華的街市”,圖文並茂,語言精練,為讀者呈現出香港的繁榮、美麗和人們對香港的讚美之情。這篇課文,無論從圖畫上,還是從語言文字中,都能讓學生感受“東方之珠”的輝煌、亮麗。因此,教學本課,我既注意到課型特點,更注意到教材的特點,我把較多的精力放在帶領學生藉助媒體和相應的語言文字,通過讀去感受“東方之珠”的迷人和繁華。

  有時優美的意境,過度語言的講解反而會失去美感,如果讓學生直觀一點,感性一點,會有想不到的效果。香港,學生太陌生,這節課很多詞語和地方學生都不太熟悉,可是通過觀察課件,學生就能懂得了。因此我認為,多媒體的適當使用是能夠幫助學生更好的理解課文,並能降低一定難度。在這堂課中,我就利用媒體,創設情景,讓學生猶如身臨其境。

  如欣賞圖片,傾聽著輕柔的鋼琴曲和學生深情並茂的朗讀,學生被不知不覺地帶到了迷人的淺水灣,水到渠成地讓學生感受到沙灘的舒服和溫馨。在學習海洋公園那一段我放了一段海洋動物表演的錄象,學生一下就理解了海豚和海獅的“頂球”、“鑽圈”、“嬉水跳躍”,非常的“精彩”。香港的晚上課文用了非常優美的三句比喻句,“一到夜晚,整個香港就成了燈的海洋。港灣了閃耀的燈光,像五顏六色的焰火濺落人間。馬路上一串串明亮的車燈,如同閃光的長河奔流不息。”優美的句子,如果讓學生憑空現象,難以感悟華光四射的夜景。我及時出示香港港灣夜景圖和馬路上一串串車燈的圖片,學生驚歎之餘,一下子就理解了夜香港的流光溢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