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生科技手抄報資料大全

  科學的不朽榮譽,在於它通過對人類心靈的作用,克服了人們在自己面前和在自然介面前的不安全感。下面是小編帶來的,歡迎閱讀!

  1

  蛇沒有腳為什麼還能爬得很快?

  現在生活看的蛇大都沒有腳,只有少數幾種,例如蟒蛇還有後肢的痕跡。蛇沒有腳,為什麼能很快爬行呢?

  蛇的爬行本領和它身披的獨特外衣和骨骼構造有關。蛇的全身都包裹著鱗片,但這些鱗片和魚鱗片不同,是由面板最外面一層角質層變成的,所以叫做角質鱗。而大多數魚,它們的鱗片是由面板最裡面一層真皮層變成的。蛇的鱗片比較韌,不透水,也不能隨著身體的生長而相應地長大,蛇長大一段需要蛻一次皮。蛻皮後新長的鱗片比原來的要大些。蛇鱗不僅有防止水分蒸發和機械損傷的作用,也是蛇沒有腳能夠爬行的主要構造。

  蛇身上的鱗片有兩種:一種在腹面中央,較大而呈長方形,叫做腹鱗;另一種在腹鱗的兩側以至到背面,形小,叫做體鱗。腹鱗通過肋皮肌與肋骨相連。

  蛇沒有胸骨,它的肋骨能前後自由活動。當肋皮肌收縮的時候,引志肋骨向前移動而使腹鱗稍稍翹起。翹起的鱗片尖端像腳一樣踩住地面或其他物體,就推動身體前進。

  另外,蛇的椎骨上除了一般的關節突外,在前端,還有一對椎突,與前一椎骨後端的椎弓凹構成關節,這樣不僅使蛇的椎骨互相連線得更牢固,也嗇了蛇身體左右彎曲的能力,使蛇體能夠進行波狀運動。這樣,體側不斷對地面施加壓力,推動蛇體前進。這種運動和腹鱗的活動相結合,就能使蛇身體很快地向前爬行。

  2

  羅盤定位

  要確定方向除了指南針之外,還需要有方位盤相配合。最初使用指南針時,可能沒有固定的方位盤,隨著測方位的需要,出現了磁針和方位盤一體的羅盤。羅盤有堪輿用的羅經盤和水羅盤、旱羅盤。方位盤仍是二十四向,但是盤式已經由方形演變成圓形。這樣一來只要看一看磁針在方位盤上的位置,就能斷定出方位來。南宋時,曾三異在《因話錄》中記載了有關這方面的文獻:“地螺或有子午正針,或用子午丙壬間縫針。”這是有關羅經盤最早的文獻記載。文獻中所說的“地螺”,就是地羅,也就是羅經盤。文獻中已經把磁偏角的知識應用到羅盤上。這種羅盤不僅有子午針***確定地磁場南北極方向的磁針***,還有子午丙壬間縫針***用日影確定的地理南北極方向***這兩個方向之間的夾角,就是磁偏角。

  盤面周圍刻二十四方位,內中盛水,磁針橫穿燈草,浮於水面。現在人們已經知道,地球的兩個磁極和地理的南北極只是接近,並不重合。磁針指向的是地球磁極而不是地理的南北極,這樣磁針指的就不是正南、正北方向而略有偏差,這個角度就叫磁偏角。又因為地球近似球形,所以磁針指向磁極時必向下傾斜,和水平方向有一個夾角,這個夾角稱為磁傾角。不同地點的磁偏角和磁傾角都不相同。成書於北宋的《武經總要》在談到用地磁法制造指南針時,就注意利用了磁傾角。沈括在《夢溪筆談》談到指南針不全指南,常微偏東。指出了磁偏角的存在。磁偏角和磁傾角的發現使指南針的指向更加準確。

  以上是小編給大家整理的,歡迎大家閱讀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