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拓展思維深度

  思維是存在的反映。思維對事物認識和反映的準確程度和深入程度,表明了思維的深度。下面就讓小編告訴你,希望對大家有用。

  

  ***一***什麼是思維深度

  思維是存在的反映。思維對事物認識和反映的準確程度和深入程度,表明了思維的深度。假如認識只是反映在事物的表面,沒有深入理解事物的本質,那麼,這種認識就沒有思維深度。

  在文化診斷學的思維訓練中,思維深度對思考力水平具有根本性影響。如果沒有思維深度就沒有思考的根基,思考力體系就無法建立起來,思考力水平也就無法得以充分發揮。一個人只有首先具有思維深度,其次才能提升思想高度和延伸思維廣度,但當思維深度與思維速度結合在一起,那麼,對於許多複雜現象就可以快速作出判斷,並迅速形成把握事物的清晰思路。

  事實上,當一個人的思維深度、思想高度、思維廣度、思維速度達到了相應的水平,再加上一些表達技巧,就會出現“出手成文、出口成章”的現象。而要達到這種境界,理論指導是必要的,同時,在平時也需要進行一些必要的訓練。由於思維深度在認識方式上會表現出一定的共性和規律性,這種共性和規律性對拓展思維深度具有很好的指導作用。作為拓展思維深度訓練,就要抓住這些思維共性和基本規律,練好基本功。

  僅僅認識到事物的結構性,這是最基本的要求,不能因此就確定說一個人具有了思維深度。《文化診斷學思考力專輯》在第一章第一節中同時指出:“任何存在都具有特定的聯絡性,儘管這些聯絡具有直接和間接、縱向和橫向、隱性和顯性的不同,但是,絕對孤立的事物是不存在的,或者說,任何事物都不能超越特定的聯絡而存在”。孤立的看問題很難把握事物的本質,往往會導致偏執和片面,因此,要想認識到事物的本質及其規律,必須對事物的聯絡屬性有基本的認知,也只有認識到了事物之間的聯絡性,理解了它們之間的決定與被決定,作用和相互作用的制約關係,這樣的認識才不會偏執和片面,從而能夠滿足認識在思維深度上的要求。《文化診斷學思考力專輯》通過時空制衡理論,引導人們準確把握事物的聯絡屬性。

  認識到了事物的結構屬性,思維就具有根基;認識到了事物的聯絡屬性,思維就不會狹隘。但是,要達到文化診斷學建立思維體系所要求的思維深度,還必須認識到事物的階段性與過程性的關係。《文化診斷學思考力專輯》中說:“任何存在,只要它存在,都必定具有時間上的過程性,即使存在的時間短促到只有億萬分之一秒,它同樣是存在的時間屬性。沒有時間屬性的事物是不存在的,或者說,任何事物都不能超越時間而存在”。時間屬性即事物的過程性,所謂過程性即事物的發生、發展、轉化關係,也就是事物的來龍去脈。假如思維不能理解事物的來龍去脈,那麼,這種認識就很難說具有思維深度。

  然而,事物最本質的關係取決於事物的矛盾運動,能否認識到事物的矛盾性,是決定思維深度最關鍵的要素。《文化診斷學思考力專輯》中說:“任何存在都處於運動狀態之中,靜止不過是運動的特定形式,沒有運動屬性的事物是不存在的,或者說,任何事物都不能超越自身的運動而存在”。所謂運動即事物的矛盾關係,假如思維不能理解事物的矛盾運動,不瞭解它們之間的對立統一及其轉化規律,那麼,這樣的認識很難說具有思維深度。

  時間屬性、聯絡屬性、結構屬性、運動屬性是任何事物得以存在的四個基本屬性,四個屬性的有機統一構成了存在的認識整體。當事物的這些本質屬性與人的認知方式結合在一起,就產生了可認知的現象,從而也就形成了事物的表現方式。因此,事物的時間屬性、聯絡屬性、結構屬性、運動屬性與表現方式構成的有機統一體,即為認識物件的“存在根模式”。一切認知現象都是“存在根模式”的具體化,而認識所能夠達到的具體程度,也就決定了一個人的思維深度。一方面,思維的深刻程度可以通過思維對這個認識物件的“存在根模式”來衡量;另一個方面,通過存在根模式理論的指導,可以幫助一個人拓展自己的思維深度。

  ***二***如何分析和測評一個人的思維深度?

  首先需要發現問題,其次才能夠有針對性的解決問題。對於拓展思維深度而言,只有首先發現自己在思維深度上存在的不足,然後才會有針對性的進行拓展思維深度訓練。因此,分析和測評自己的思維深度,對於有針對性的展開思考力訓練非常重要。

  從一個人的思維習慣中,分析他認識事物的過程性、聯絡性、結構性、矛盾性和表現方式的具體性程度,就可以對一個人的思維深度有比較準確的測評。為了便於具體的分析和測評,我們設計了《思維深度分析測評表》。該測評表對思維深度進行了具體列項,有了這些具體列項的指導,就可以對一個人的思維深度作出評估。關於思維深度的測評方法,簡而言之,主要分這樣幾個步驟:

  ***1***首先,參照《思維深度分析測評表》列項中的權重分數,分析測評物件的思維特徵,進行列項評分;

  ***2***然後,將評分相加,得出關於思維深度的總評分;

  ***3***將評分總數除以權重總分,基本上可以得出思維深度指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