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林武術禪宗與清規戒律

  少林功夫,又稱少林武術,是我國著名的武術流派之一。其歷史悠久,影響深廣,是中國傳統武術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少林功夫最突出的特點是"禪武合一",即以禪入武,習武修禪,因此又有"武術禪"之稱。下面是小編專門為您整理好的:。

  少林武術禪宗

  禪宗雖然是宗教的,其實更是哲學的,是人類追求情感滿足長河的一條重要支流。佛教從漢代傳入中國多年之後,禪宗成為佛教和佛學的同義語,傳統少林武術產生於少林寺,與少林禪宗有不解之緣。

  少林武術的要旨是禪武合一。少林寺是佛教禪宗的祖庭,禪宗以明心見性、頓悟成佛為要旨。在佛門眼中,參禪是正道,拳勇一類乃是末技,僧眾們不過是借練功習武達到收心斂性、屏慮入定的目的。同時也可收到健身自衛、護寺護法的效果。

  正因為禪宗沒有把武技看得太重,而是以禪定功夫為根基,泯滅爭強好勝之心,屏棄塵俗紛擾之念,才使得武僧們習慣於在心靜如水、無患無慮的狀態下練功,又兼以寺院武功的傳統優勢,所以歷史上的少林武僧往往得以步入武學的較高境界,這不能不在相當程度上歸功於禪法的作用。

  武術禪就是提供一個人可以親身去做,最終見性成佛的參禪路徑。少林功夫的極致就是練就不動心,內心不亂為定,表現在外,就是外不著相為禪。外不著相,才能變幻莫測,博大精深。

 

  武術禪並不純粹是拳腳,否則就叫武術了。純粹的武術是不可能練就不動心的。武術禪作為學佛的一個法門,是要求用一顆參禪的心去習武。離開了這顆參禪心,武術禪就無從談起。

  由於上千年的積累和努力,少林武術中的武與禪已經有機地結合在了一起,少林武術中的武,已經融化在了參禪之中。這是少林武術與其他派系武術的不同之處。武術禪的優越之處,就是少林武術已經形成人人可以演練的很具體的參禪程式。提倡武術禪的真正價值,就是為人們提供了一個有效的參禪程式。

  國家非常重視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保護,2006年5月20日,該遺產經國務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少林武功清規戒律

  寺院的清規戒律,按佛經上講,多達五千條,其主要戒律是四威儀十戒律。

  四威儀:即睡如弓,坐如鐘,走如風,站如釘。這是徒行勸上封僧眾提出嚴格要求,實際上就是平時對僧眾清靜空無思想的訓練。

  如果寺僧敢於在禪堂上嬉笑顏開,彈指搔癢,前栽後退,左偏右歪,就要受香板罰打。

  十戒律:指的是戒殺、戒盜、戒淫、戒妄、戒酒,不坐高廣大床,不非時食,不著香花慢,不香油塗身,不著生相金銀寶物等。

  另外還有很多清規戒律。

  過去寺僧們若違犯戒律,要受到處罰,如犯盜戒,根據情節輕重,加以燒眉、燒衣單、燒身等刑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