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極功夫扇的練習要領

  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人們的生活和工作壓力增大,人們對健康的需求和關注度也越來越大。太極健身是我國珍貴的非物質文化遺產,有著悠久的歷史和社會價值。太極功夫扇運動作為太極健身運動專案之一,將有助於社會大眾強身健體、修身養性。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關於:。歡迎閱讀!

  太極功夫扇第一套練習要領

  練習要領一:鬆

  鬆則氣自通,通則力自重,身知鬆者,功夫純然,知覺已懂勁,以皮毛觸之辨明來龍去脈,轉關換勢,隨來既往,動轉由人,變換從勢,身動由己,力以從心。

  何為鬆,鬆既是滾轉委勁也,委既是進,著手觸之迎而鬆,由人動靜而鬆,順其勢而鬆,舒[收]肩則鬆,藏肘則鬆,落胯則鬆,曲膝則鬆,腹腔內合則鬆。

  鬆之無量何為準,一絲不少,一尺有餘,寸勁為巧,化勁力竭已變轉。

  習練交手有不可勉強之鬆處,頭無神領舵無主,手失迎勁被人擒,腳失根基難穩健。

  練習要領二:陰陽變換

  再談陰陽,何為陰陽? 其無根而生動靜之機,動之則開,靜之則合,剛柔相濟方為太極陰陽之母。何為陰陽變轉,有定向的衝擊力,輕微觸之圓轉之力,既改變其原定向力的方向,為陰陽變轉,從而得其滾轉曲圓之理用。

  陰陽變體,動轉往復,進退顧盼轉彎抹角,技擊萬端變化,其無非是陰陽變轉,以柔化堅之術,遇堅既柔,謂之粘繞,以由人之勢,借人之力,柔化其千斤剛勁,此為四兩撥千斤之用。

  功夫到此方為懂勁,懂勁便領悟腰如杆,肢如枝,杆動枝搖之理用。

  練習要領三:虛實

  知陰陽後再談虛實,一身何處有其虛實,鬆肩則虛,墜肘則虛,裹襠則虛,曲膝則虛。

  虛則並非失去粘領,此為虛中含實,實則並非全然用力盡竭,此為實中含虛,虛為實而蓄,實為虛而發,虛則卸力千斤,實則彈發無量,虛依實,實依虛,互依克,互依交變,無一不可。

  虛實以彈簧為例,其受外力迫之收縮,此為虛中著實,外力盡竭,彈簧恢復原狀而反彈,此為實中求虛,其收放既是裹襠彈發,肘曲伸反彈之理性,所謂打悶勁反彈勁彈簧勁,全在於虛實之理用。

  知其陰陽虛實,開合悉在其中矣。

  練習要領四:學會入靜

  所謂入靜,就是使練拳者從現實生活中過渡到練拳境界中的一種方法。這種方法叫“無極樁功”。其主要作用是調心、調氣、調息。

  所謂調心,就是使浮躁的心情平靜下來;調氣,則使急促的氣息變得順暢,有節律;調息是使自己身體的姿態達到練拳的要求,即兩腿並立,頭部百會頂天,兩眼平視,下頦回收,頸項豎直,含胸拔背,沉肩墜肘,鬆腰鬆胯,兩腿似直非直。

  即看似直立,但不僵硬。思想上要排除雜念,全身放鬆,意守丹田。做到這些,練拳才能全神貫注。心神穩定,方能顯收神形合一之效果。

  練習要領五:夯實下盤

  太極扇入門,首先要練就下盤的穩固,要有落地生根的力量,推不動,拉不搖。只有下盤穩定了,練拳時才能腿腳沉穩,上身靈活,動作敏捷。要使下盤穩定,腿腳的力量是基礎。

  增強腿腳力量最有效的方法是練“馬步樁”和“虛步樁”。“馬步樁”是同時練雙腿的力量。要求上身中正,兩膝順腳尖方向而彎曲,兩腳保持平行,但膝不能超出腳尖,而是在腳尖與踝關節之間變化,襠要撐圓。

  練“馬步樁”必須循序漸進。根據體能的增強逐步加大力度,大小腿之間的夾角逐步變小,身形逐步下降,一次站樁的時間逐步加長。“虛步樁”是練單腿的力量,左右腿交換著練。

  要求一腿著地,另一腿的腳後跟輕觸地或微離地。著力的腳後跟應與身體脊椎末端的長強穴垂直相對並屈膝。前腿即虛腿,膝微屈,前腳與後腳的橫向距離保持在10釐米左右。其他與“馬步樁”一樣。

  以上是練太極扇紮根築基的功夫。練此功夫,必須具有堅韌不拔的毅力,吃得苦,耐得勞,堅持下去,一定能取得好成果。

  練習要領六:正確掌握身、眼、手、法、步

  身眼手法步是太極扇入門最基本的元素,指的是拳勢中的身形與身法,眼神與眼法,手形與手法,步形與步法。

  太極扇入門的身形要求立身中正。即身形隨時保持頭頂百會穴、腰脊命門穴以及會陰穴在一條直線上。即使個別動作要求前傾***誠如“海底針”***,這三個穴位的連線仍是直線。

  太極扇中的“中正安舒”,吳式太極扇中的“斜中寓正”,都是同一道理。身法為以腰為軸帶動四肢,上肢動作以腰帶臂,以臂帶肘,以肘帶手;下肢動作則以腰帶胯,以胯帶膝,以膝帶足。

  眼神是太極扇演練者的精神體觀。習練太極扇要做到神形兼備,即通過動作展現出太極扇的氣勢和神韻,要求眼神與肢體動作協調配合,從而體現精神與氣質。

  因此,太極扇入門行拳中才會有“手眼相隨”和“眼到手到”的要求。如果在演練中不注意眼法,動作就無生機;如果運用得當,就會充分展現所練太極扇的精神內涵,且富有表現力。

  眼法主要有兩種,一為“注視”,一為“隨視”。“注視”多用於定式或瞬間停頓時,是指眼神平視前方,力達專注,展現出內在的精神面貌。

  “隨視”是指眼神隨手或身體某處或器械的某一部位運轉,直到動作完成轉為定式。“隨視”運用於動勢之中,即“勢動神隨,手到眼到”。

  太極扇入門手形有三種,即掌、拳、鉤。掌分俯掌、仰掌和立掌,而立掌又分正立掌,側立掌和橫立掌,均為瓦楞形。拳分平拳和鑽拳。

  手法變化很多,除太極十三式中的八法,即掤、捋、擠、按、採、挒、肘、靠外,衝拳、搬拳和栽捶經常用到。而鉤手一般在拿與捏的動作中使用。

  練習要領七:圓

  “圓”,對於48式太極扇而論,既是體,又是用。

  就內含陰陽魚的太極圓圈看,它是體,太極扇執行用勁的情況,與太極圓形相合,太極扇每一動作的起落旋轉,開合虛實,都是圓圈所構成,這也正是太極扇由此得名的緣故。

  陳鑫在《陳氏太極扇圖說》卷首《太極圖弄圓歌》中說:“我有一丸,黑白相和。

  雖是兩分,還是一個。大之莫載,小之莫破;無始無終,無右無左。八卦九疇,縱橫交錯;今古參前,乾坤在座。……”

  整個太極扇運動,就是陰陽互根而不斷變化消長的過程,太極扇的圓圈,大致有平圓、立圓、斜圓、大圓、小圓、雙S圓、圓中圓等,也即是“亂環術法”。

  練習要領八:剛柔相濟、虛實莫測

  而就太極扇圓形運動剛柔相濟、虛實莫測、善發善化、善開善合、善動善靜、攻防兼備等方面來看,它又是用,而且是巧妙之用,所謂“妙手一著一太極,空空跡化歸烏有”,就是對太極扇運勁和技擊最高造詣的準確而又形象的描述。

  而圓圈的軸心和根本是腰上的尾脊骨,田兆麟師說:圓圈以尾脊骨為根本。這就充分說明腰脊勁越圓越小,周身之勁也就越輕靈奇巧,速度也就越快,也就越能顯示太極扇出神入化的功夫!

  練習要領九:正

  “正”,是48式太極扇立身運動之本,通常與“中”連在一起,叫“中正”,在習練拳架和推手、技擊中,無一時一刻可以離開它。

  《太極扇論》雲:“立如平準,活似車輪。偏沉則隨,雙重則滯”;《十三勢歌》雲:“尾閭中正神貫頂,滿身輕利頭頂懸”。

  《十三勢行功要解》雲:“立身中正安舒,支撐八面”,這些都是強調立身中正的重要性。

  練習要領十:沉與輕

  “沉”與“輕”,一般說,是一個問題的兩個方面,有輕,才有沉;有沉,才有輕。

  虛領頂勁,就是拳中對輕的要求;氣沉丹田,則是沉的功能。而“沉”與“鬆”又有密切的聯絡,能鬆才能沉;不能鬆,也就沉不下去,只能流於“硬”與“浮”。

  練習太極功夫扇第一套的好處

  1、可以改善身體機能狀況

  太極扇的許多動作對人的呼吸系統要求較高,運動中的快節奏、大負荷的有氧代謝過程能刺激內臟器官運動。

  通過長期堅持鍛鍊,能使人的氧氣攝入量增大、呼吸加深,次數減少,呼吸肌力量增強,進而提高呼吸系統的功能。

  2、改善精神面貌

  培養自信心,太極扇是一項表演性很強的運動專案,應具有強烈的表現意識。

  因此,自信心就顯得十分重要,樹立信心、敢於挑戰,發自內心的激情,才能使動作更具有強大的感染力。

  3、激發表現力

  在太極扇運動中,有助於激發運動興趣,創造展現自我的平臺。

  通過優美的形體姿態充分表現個人的運動激情和活力,實現良好的情緒控制,提高表現自我的能力。

  4、提高人的平衡能力

  防止骨質疏鬆。

  5、具有健美作用

  在身體體形方面,練習太極扇有什麼好處:身高、體重、臀圍無顯著性變化,腰腰圍明顯減小。

  說明體內脂肪量減少.尤其對女性來說,不會變得腿粗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