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極內勁的五個特點

  太極拳內勁的追求應循序漸進,可按照四字求達,即:通、充、疾、衝。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關於:。歡迎閱讀!

  

  太極內勁的第一個特點是流動性

  當太極拳練到一定程度的叫候,內功由“量”的積累達到了“質”的突破,實現了太極拳功夫修煉的第次飛躍,在某一天的某一時間太極內勁豁然貫通。

  內勁貫通後的第感覺是身體內部出現股新的力量,這股新的力量隨著意念和動作在體內不停地湧動、流行,流到哪裡哪呈都很舒暢,此時練功者能清楚地意識到自己追求的內勁出現了。

  此時練功者心情豁然開朗,有一種撥雲見目的感覺。從內勁貫通後的體驗看,流動性是它的一個非常明顯的特點,前人把內勁的這個特點描述為“渾灝流行”。

  掌握這一層特點,我們繼續來學習下一個,太極拳內勁的各個特點之間是相互聯絡的。

  太極內勁的第二個特點是完整性

  內勁初步貫通後,再繼續努力修煉段時日後,就會感覺到內勁在不斷增加、質量在不斷提高,逐漸形成中間以丹田為核心、上至雙管雙手、下至兩腿兩足的一股整勁,一動俱動,一靜俱靜,節節貫穿。

  發勁時,練功者能清楚地感覺到內勁“起於足、發於腿、主宰於腰、形於手指”的完整勁路,正如經典拳論所講“由腳而腿而腰,總需完整氣,向前退後,乃能得機得勢”。由此可見,完整性是太極內勁的重要特點。

  太極內勁的第三個特點是輕沉兼備

  內勁貫通後,練拳時能清晰地感覺到內勁以丹田為核心在全身的四肢百骸開合聚散,時輕時重,輕沉兼備。

  肢體時而如充滿氨氣的氣球飄然欲起,時而又如灌滿水銀的袋子分量極沉,真是“輕靈沉重兼而有之”。太極拳界的前輩曾將內勁的這個特點描述為“輕如楊花,堅如金石”。

  太極內勁的第四個特點是剛柔相濟

  不瞭解太極拳的人看到慢悠悠的太極拳,總認為練拳的人是柔軟無力的,其實這只是一個表面現象。

  事實上,“柔”是為了“剛”,“極柔軟然後極堅剛”。內勁貫通的人都能清楚地感覺到太極拳是外柔內剛、剛柔相濟的。楊澄甫講“臂膊如棉裹鐵”,太極拳乃“綿裡藏針之藝術”。

  武式太極拳開派宗師武禹襄則講得更加到位,他說“行氣如九曲珠無微不到,運勁如百鍊鋼何堅不摧”。“九曲珠”講出了太極內勁“柔”的一面,“百鍊鋼”講出了太極內勁“剛”的一面。

  而且,太極拳在推手、技擊中的“柔化剛發”也清楚體現了太極內勁“剛柔相濟”的特點。

  太極內勁的第五個特點是滲透傳導

  練太極拳內勁貫通後,隨著內勁質量的不斷提高,會逐漸感覺到內勁具有明顯的滲透和傳導的特性。手握劍柄時,會清楚地感覺到內勁由劍柄傳至劍身,直達劍尖,劍的分量瞬間增加,寶劍舞動時渾厚沉穩、震彈有力。

  平時隨手拿起一個物件,比如竹竿,稍沉氣,竹竿霎時就會變得沉甸甸的。與人推手時,搭手後內勁迅速滲透傳至對方體內,對方會感到腳下發飄、重心不穩、身體失衡,很容易被牽動。

  太極內勁練習的常見錯誤

  斷勁

  練太極拳就是這樣,動作之間的變換,不要把它看成是一個動作完成了,再重新開始下一個動作,這樣想,就斷了,是思想意識斷了,動作也就出現了停頓。我們練拳應當是,把每一個動作的結束看成是下一個動作的開始,這樣就會不斷勁,有連綿不斷的感覺。

  斷勁,是我們在勁法學習中經常遇到的問題,尤其是對初學者而言,一定懂得克服。

  太極拳的動作,有前進,有後退,從下肢看,它的主要變化就是弓步與虛步的轉換,轉換中必須放鬆,才有可能不斷勁。

  比如弓步完成,要後坐轉換成為虛步時,有些人是用前腿直接向後頂,而這時的後胯,是一種不放鬆的狀態,是頂著的,這樣做不但是斷勁,而且還會出現動作的起伏。

  正確的方法應當是在後坐之前,先把後腿的膝關節和髖關節鬆開再重心後移,這就不會出現斷勁的現象了。所以,不論是進步還是退步,或者是平行步,在虛實轉換中都需要先鬆開,再移動。太極拳學習的技巧就是在於對鬆合規律的學習和把握。

  動作不要出現稜角前面提到的是腿上的轉換變化,而太極拳的動作,除了腿上,在其他許多部位都有轉換變化的問題。

  比如手上的動作,由前推變為後帶;野馬分鬃,手分開後,轉換為合抱;海底針變為閃通背中手的變化等等,都會出現方向的改變。

  如果不注意這些變換,都會產生稜角,也就出現了斷勁。解決這些斷勁的方法是避免直出直入,在方向需要改變時,加上一個摺疊轉換,也就是沿著原有方向繼續延伸,然後用一個微小的圓弧轉接而成。

  如摟膝拗步的轉換,前推的手不要隨著重心的後移而立即縮回,而是繼續前送,然後再鬆腕迴帶,這個改變就可以克服斷勁現象,也就是老拳師們常說的欲前先後,欲左先右。這中間還要特別注意腰部的轉動。

  許多發力的動作都是如此,如掩手肱捶,發力動作完成的瞬間,拳似乎停止了,但勁力沒有停止,還有一個勁力的延續。太極拳的許多動作都是這樣一種似停非停的狀態。

  再看神的問題,練太極拳,神為主帥。許多老拳師,練拳神采奕奕,勢動神隨,隨著他的目光,你會感到即使他的外形不動,甚至勁力也停止,但他的神態猶存。

  所以,我們應當用心去體會,不但要把動作做得標準,而且,一定要用心練拳,神是始終如一的,要保證整套動作是完整的,精神飽滿的,全神貫注的,而猶豫彷徨,低頭、四處觀看,都是斷勁的表現,斷勁則不能體現太極拳的完美和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