練太極拳健身原則

  太極拳是我國優秀的文化遺產之一。其哲理博大精深,是祖國傳統養生健身瑰寶,具有獨特的修身、健身、防身功能。下面就和小編一起來看看吧!

  

  1、鬆是放鬆,肌肉和精神都放鬆,採取自然站立姿勢,舒適自然。練拳時動作輕柔圓活,不用緊張用力。由於全身放鬆,血管也就放鬆,便能促使血壓下降,增強血管彈性,加強心肌的營養,有利於防治各種心血管疾病。

  2、靜是安靜、沉靜,全神貫注,摒除雜念,這對調節大腦皮層和植物神經系統的功能獨特的作用,對治療神經衰弱有很好的效果。

  3、柔是動作柔和、連貫、不急不躁、上下相隨、內外結合,眼隨手轉、步隨身換,使全身各部位器官有機配合,能提高神經系統的調節功能有和改善各器官之間的協調配合,從而增強人體各方面的功能,促進新陳代謝,提高對外界的適應能力和抗病能力。

  4、深是呼吸勻細深長,沉靜穩定,氣沉丹田,加強呼吸深度,保持肺組織彈性,增加肺活量,對增強呼吸系統功能和幫助肺結核患者康復,有良好的作用。

  練太極拳牢記六個要點

  1、習練太極拳要有良師之指導、好友之切磋,而最緊要者,是逐日自身之鍛鍊

  終思無益,不如練也。若能晨昏無間,寒暑不易,一經動念,即舉習練,無論老幼男女,堅持數年,必有益處,甚者會有階段性的成功。單靠看光碟或是書籍,其內在的許多就會無從知曉,或是僅知其表,我們期盼的是知行合一,表裡如一。

  2、習練太極拳之程式,先練拳架,其次推手,再則器械

  練拳架時應注意內外上下,內者,即所謂用意不用力;外者,即周身輕靈,節節貫穿,由腳而腿而腰,沉肩曲肘;下者,即氣沉丹田;上者,即虛靈頂勁等是也。初學之時,先此數句,朝夕揣摩,而體會之,一招一式,總須仔細推求,舉動練習,務求正確。

  3、習練過程中,周身骨節,均須鬆開自然

  其一,口腹不可閉氣;其二,四肢腰腿,不可起強勁。此二句,學內家拳者,類能道之,但一舉動,一轉身,或踢腿轉腰,其氣喘矣,起身搖矣,其病皆由閉氣與起強勁也。

  頭部不可偏側與俯仰,若有物頂於頭上之意,切忌硬直。目光雖然向前平視,有時當隨身法而轉移,補身法手法之不足也。口似開非開,似閉非閉,口呼鼻吸,任其自然。

  如舌下生津,當隨時咽入,勿吐棄之。身軀宜中正而不倚,脊樑與尾閭,宜垂直而不偏。

  但遇開合變化時,有含胸拔背、沉肩轉腰之活動,初學時更須注意,否則日久難改,必流於板滯,功夫雖深,難以得以致用矣。兩臂骨節均須鬆開,肩應下垂,肘應下曲,掌宜微伸,手尖微曲,以意運臂,以氣貫指,日積月累,內勁通靈,其玄妙自生矣。

  兩腿宜分虛實,起落猶似貓行。體重移於左者,則左實,而右腳謂之虛;移於右者,則右實,而左腳謂之虛。所謂虛者,非空,其勢仍未斷,而留有伸縮變化之餘意存焉。所謂實者,確實而已,非用勁過分,用力過猛之謂。

  故腿曲至垂直為準,逾此謂之過勁,身軀前撲,即失中正姿勢。腳掌應分踢腿、與蹬腳二式,踢腿時注意腳尖,蹬腿時則注意全掌,意到而氣到,氣到而勁自到,但腿節均須鬆開平穩出之。此時最易起強勁,身軀波折而不穩,發腿亦無力矣。

  4、練習時間,每日起床後兩遍,若晨起無暇,則睡前兩遍

  一日之中,至少晨昏各一遍。但醉後、飽食後,皆宜避忌。

  5、練習地點,以庭院與廳堂,能通空氣,多光線者為相宜

  忌直射之烈風與有陰溼黴氣之場所,因身體一經運動,呼吸定然深長,故烈風與黴氣,如深入腹中,有害於肺臟,易致疾病也。

  6、練習之服裝,宜寬大之中服短裝與擴頭之布鞋為相宜

  習練之時,如遇出汗,切忌脫衣裸體,或者冷水揩抹,否則會有疾病找來的。

  太極拳能增強鍛鍊身體的效果。練習太極拳時,應當做到心平氣和,保持良好的心態,做到專心致志,集中精力使全身心投入到鍛鍊中去。

  癌症患者練習太極拳的養生功效

  對體力要求不高

  太極拳動作柔和,鍛鍊後患者勞而不累,不僅利於肢體關節保健,還對胃腸道、肌肉神經以及大腦有保健作用,長期打太極拳可提高癌症患者機體免疫力,降低癌症復發危險。

  提高免疫力

  癌症患者的康復,一是需要良好的體質,二是有良好的心態,而打太極拳不僅鍛鍊了身體,還陶冶了性情,使身心得到極大放鬆,強化了自身免疫力,進而阻止和延緩病程進展。

  幫助恢復

  太極拳對癌症患者的術後恢復能夠起到一個緩解的作用,但是剛開始學習的時候時間不能太長,以免勞累過度。

  所以應該避免激烈的體育鍛煉,選擇柔和輕靈的太極拳鍛鍊是癌症患者康復期首選的好方法之一,因為它是一種文雅、柔和、輕靈而不用大力、內外結合的運動。

  通過太極拳這種有意識地“意動身隨”、“意到勁到”、“以意導氣”的意識體操,慢慢調整人體的生理功能,從而增強體質,提高抗病能力,以達到強身康復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