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者給魯迅的一封信

  魯迅先生不僅僅是一個文人,他是那個時代的精神。天下興亡匹夫有責,魯迅先生棄醫從文,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他所做的,不僅僅是創作,他是在為一群行屍走肉注入靈魂。下面小編整理了給魯迅的一封信,歡迎大家閱讀。

  給魯迅的一封信篇一

  尊敬的魯迅先生:

  您好!希望身居天堂的您能收到我這封微不足道的信。魯迅先生,如果您收到了,我會很高興的。

  73年前,中國文學史上最璀璨的明星墜落天際,一時間天地一泣,華夏同悲,整個中國都沉浸在失去偉人的傷痛之中。如今,70餘年已過,不知魯迅先生在另一個世界,是否一切安好?

  他尖銳的目光,犀利的文筆,辛辣的諷刺,彷彿生來就是為了挽救一個時代的思想界。他以文為劍,刺入一切腐朽思想的心臟,從中剖出國民的劣根性,然後血淋淋的丟到國人面前,用那刺眼的紅色來震動人們麻木的靈魂,來驚醒所有沉睡的夢中人。他以一己之力提升了整個時代的高度,他的吶喊喊出了那個時代的最強音——我以我血薦軒轅!

  國破尚如此,我何惜此頭!我一直被魯迅先生深深震撼。而七十多年過去,人們究竟如何?我記得某天在網上看到了一篇文章,作者入木三分地充分論證了魯迅是漢奸這一偉大命題,條分縷析,入木三分,堪稱論證之精品,令人敬仰。我看後真的無語了,於是百度一下,居然發現那篇文章還有一定的知名度,甚至一個百度知道的提問人竟然給了那篇文章一個極為諷刺的評價——文章犀利,頗有魯迅的風格。

  當時,真的感到一種冰冷浸入骨髓:這就是中國人,魯迅拼上自己的一切要去挽救的中國人。

  聽說,在丹麥,如果你罵他們的國王,他們會不理你;如果你批評他們的乳酪,他們會罵你無知;但是如果你提到安徒生而臉上沒有尊敬的表情,他們會給你一個耳光。 什麼,才叫做一個民族?

  可是後來,我釋然了。我突然想到他們在生活中可能也對先生頂禮膜拜,只是在網上想要標新立異,引人注目,就像那句話說的“在網路上沒有人知道你是一條狗。”何必去和網路上的無聊人士去計較?他們發的不是瘋,是寂寞。

  更何況,這個世界註定要讓偉人孤單,聖人孤獨。我知道,至少有兩個人會懂先生:一個的名字叫做歷史,一個的名字叫做未來。中國不必所有人都懂魯迅,只要還有,就夠了。只要我還在喜歡,就夠了。

  後來,也就是最近,又在討論“魯迅先生,您OUT了嗎?” 我不想多說什麼,只是看看先生所揭露之劣根性如今已去多少,我想答案很清楚。不管誰在說先生是HJ,不管先生是不是OUT,您永遠是我最喜歡的文人,最敬仰的文人,先生的文章仍然是我最喜歡讀的文字,永遠是我心靈的導師。

  我很喜歡您的作品,特別是《孔乙己》和《故鄉》。這些作品都充分地表現出您對封建社會的無比的憎恨,對於人們受封建思想毒害而感到悲傷。您在作品中為讀者塑造了一個個鮮活的人物形象,比如窮酸迂腐而又善良悲慘的孔乙己,冷酷狠毒的丁舉人,自私刻薄的"豆腐西施",憔悴麻木的閏土老兄等等,他們給罪惡的封建思想帶來了重重地打擊,給讀者的思想帶來了新的革命。

  您的反封建思想和憂國憂民的感情我極為認同,我也很讚賞你那顆強烈得有些偏執的憤世嫉俗之心。對你提出"醫人不如醫心"這個觀點感到驚訝與佩服!

  您倡導了新文學革命運動,而且是一個立場堅定的新民主主義者。雖然文學革命之路很不好走,一不小心就會被逮捕,甚至被殺頭,但魯迅先生您卻義無反顧地堅持走下去了,一點悔意也沒有,這是多麼崇高的思想!為了祖國,為了人民,您連自己的生命也不顧了。記得您的第一篇白話小說--《狂人日記》,講述了一個受迫害的"狂人"無論看什麼書都寫著"吃人"兩個血紅大字等等,深刻地揭露了封建社會吃人的本質,這篇小說還是我國第一篇白話小說,不論是語言還是思想,都堪稱"偉大"!為五四文壇帶來了一場雷雨,為許多文人帶來了勇氣,為讀者的思想帶來了革命性的解放!這是多麼讓人興奮的事啊!

  您最讓我敬佩的一點,是您不但注重文學創作、翻譯等工作,還很注重培養中國的下一代,關心青年的成長和國家的未來。您經常接見一些學生團體,與學生們一起交流問題,參加學生們組織的活動等。由此看出,您是多麼注重青年人,希望他們多接受新事物,多吸收先進的思想,在祖國危難之際,能夠伸出巨手,為中國的崛起做出貢獻!

  那如今的您之於我們呢?

  “不!不是黑夜,而是光明!不是結束,而是開始!不是死亡,而是永生!你們當中有誰嫌我這話不對嗎?這樣的棺柩,表明的就是不朽!面對某些顯赫的死者,人們更加清楚地感受到某些睿智的人懷著神聖命運走過大地,為了受難,為了洗淨自己。大家把他叫做大丈夫,還彼此說:“那些生時是天才的人,死後就不可能不是神靈!”

  我不知道要說什麼,唯有援引這段我極喜歡的雨果在巴爾扎克葬禮上的演說詞,我相信這段話放在先生身上一點也不為過。我還有什麼話好說呢?人們不是已經給過先生評價了嗎?只要那個稱號才配得上先生,也只有先生才配得上那個稱號——民族魂!

  嗚呼!自習在即,時短情長,言不及盡,然我心之情又豈可以寸管形容之!我唯有在此對先生立下一個承諾,以此告慰先生在天之英靈,來作為後死者菲薄的祭品奉獻於逝者的靈前——

  魯迅先生,請您放心,這個國度,現在,交由我們來守護!!

  今生有願追桃李,同薦軒轅血一腔!

  希望您能回信,也希望有機會與您面談,不過我希望在百年之後。

  最後,祝您身體健康,為天堂做出更大貢獻!

  此致

  敬禮

  金晶

  XXXX.X.X

  給魯迅的一封信篇二

  敬愛的魯迅爺爺:

  您好!

  您可以說是我們紹興的大恩人呢!是您那充滿智慧的頭腦加上一雙魔術般的手,寫出了讚不絕口的文章,這使您的故鄉紹興,增添了許多光彩。可是,魯迅爺爺您知道嗎,如今的紹興,已經是一個奔向了小康生活,美化了環境的紹興,是一個改頭換面的紹興了!

  魯迅爺爺,我記得您曾經寫過這樣三篇令我深記的小說:《阿Q正傳》、《祥林嫂》、《孔乙己》。其中《阿Q正傳》中的阿Q,那是一個沒有文化的人。而在我們現在的紹興,每一個人都是有文化、有修養的,他們出口成章,而且還會了英語呢!魯迅爺爺,以前您讀的都是私塾,而我們現在,讀的都是一所所美麗的學校。我們現在的學校裡,有寬敞明亮的教室,有寬闊的大操場,還有那裝置齊全的電腦房、書畫室正是在正樣的環境中,一批又一批的人才從學校走向了社會。

  魯迅爺爺,您以前走親訪友都是坐著烏蓬船進出的吧!現在,在我們紹興,縱橫交錯著一條條寬闊的大馬路,有解放路、勝利路、人民路、中興路其中有一部分的路,都是市政府近幾年建設起來的。在中興路與昌安街之間還聳立著一座巨集偉的的立交橋昌安立交橋。在城與城之間都是由一條條高速公路連線而成的。魯迅爺爺,您知道嗎,如果我們現在想到杭州,那隻需花上半個小時就可以了。

  魯迅爺爺,您知道嗎,現在我們紹興已經成為了一個旅遊城市了。因為紹興是一個水鄉、橋鄉、酒鄉、名士之鄉等等,而且還有那風景優美的東湖、吼山,有書法勝地蘭亭,還有經過人工雕琢的柯巖。

  XXX

  XXXX.X.X

  給魯迅的一封信篇三

  魯迅先生:

  您好!

  不止一次地讀過您的文章,聽過您的事蹟。從對您略知一二到深知熟解。我對您的敬仰之情也日益增強。

  我們正在學一篇課文叫做《一面》裡面寫的是您,不知道您還記不記得那一次下雨,在內山書店裡,有一個年輕人想買你的書,你以一元錢賣給他兩本書,你那本不要錢,還有一本是《毀滅》,他叫阿累。他沒有丟您的臉,因為您,他走上了文學的道路,因為您,是他有活下去的勇氣。雖然,我沒有見過您,卻能從文中獨處您一定是一個為工作勤勤懇懇的人,為了工作,為了革命事業您奉獻了您的一生,把所有的心血,青春投入到工作裡。因為您的忘我犧牲的精神,您流芳百世,後人有永遠記住了您,以您為榜樣。

  我曾幻想過,要是我見過您一面給多好,要是當時我出生在您的那個年代該多好。或許我們會有一段小插曲吧,或許我也會把您記下來。您確實是一個偉人,也是一個平凡人。不過您比我們更有責任心。我曾不屑地認為您沒什麼了不起的,讀了您的文章,看了您的資料,我覺得在您的面前我一下子多麼渺小,您高大地叫我望而卻步。

  在中華歷史上,您是一顆璀璨的明珠,是我們中華兒女的驕傲。如今,革命事業解放了,我們跨入了21世紀的現代社會,世界在發展,祖國兒女在大步前進,現在克隆技術蒸蒸日上,神州7號欲欲待發,奈米技術,電子眼,或許您還不懂,但是我會在夢裡告訴您的,保準您聽了也驚奇世界進步得如此之快,您聽了,一定也會樂得合不攏嘴。

  魯迅先生,我崇拜你不知道該用什麼語言可以表達,但是我想您看了我的信,一定會讀懂我的心。在生活中,我會牢記您的教導,在學習中,我會投入您那種忘我的精神。我以前,因為貪睡,經常遲到,但是我會努力改正,我要向您學習,在生活的每一滴中都做到時時早事事早。提高效率,竭盡全力才是最實在的。

  此致

  敬禮!

  一位普通的人

  1月4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