給魯迅的一封信作文

  信件對各種水平的學生都是一種有用的工具。那麼,給魯迅的一封信要怎麼寫呢?下面小編整理了給魯迅的一封信範文,供您參閱!

  給魯迅的一封信範文一

  尊敬的魯迅先生:

  您好!

  我記得在五六年前的這個季節,我也曾給您寫過一封信,只不過,當時是因為老師的要求,我才勉強給您寫了信,我曾稱呼您“親愛的魯迅爺爺”,並向您請教您的文章中那些晦澀難懂的字詞的意思。

  那時的我,剛剛接觸您的文章,我讀的第一篇,就是選入課本的《我的老師》,那選自您的《藤野先生》,而且僅僅是一篇節選。

  當時的我,並不明白您那些描寫藤野先生的平凡而樸素的文字,怎麼會被選入課本?現在,在我早已學過完整的《藤野先生》後,在我反反覆覆閱讀了數十遍後,我不禁為自己曾有的愚蠢想法而慚愧。

  每讀一次,我便震撼一次,我不僅看到了您對老師深切的懷念與讚頌,更看到了您的筆觸中,對於“富士山一樣盤髻的清國留學生”以及“看著同胞被屠殺的影片而叫好的國人”們,蘊含著怎樣的哀痛與憤怒。

  記得在那封信中,我還因學了同樣是一篇節選的課文——《少年閏土》,而迷惑。無知的我問您,閏土現在在幹什麼呢,為什麼他不和您一起寫文章呢?甚至還曾羨慕您快樂的童年。而今,我也早已品讀過《故鄉》,再一次為自己在那封信中的冒昧發問而愧疚。

  每讀一次,我便震撼一次,我不僅看到了您對故鄉的深深思念和熱愛,看到了那個中年閏土的麻木與無奈,更聽到了您對故鄉人深情而竭力地呼喊:“我是來挽救你們的靈魂的。”

  我更深切地感受到您對故鄉人的不幸之哀,不爭之怒,還有您對舊社會殘害農民的憎恨,和您那種熱愛與痛恨,希望與絕望交織在一起的複雜的,讓人和您一同揪心的情感。

  在您的每一篇文章中,我都能聽到您泣血的吶喊。您沒有過激的言辭,有的只是內心對苦難的民族深切的憂患,對故鄉的明天虔誠的祈禱,對逝去的歲月無言的紀念。魯迅先生,我敬佩您!您“橫眉冷對千夫指,俯首甘為孺子牛”的分明的愛憎,驅使著您用筆作投槍,紙作陣地,猛烈地抨擊著那陽光照不到的社會;驅使著您用思想作藥方,文字作藥材,醫治國人麻木的心靈。魯迅先生,我景仰您!您有著“寄意寒星荃不察,我以我血薦軒轅”的強烈的熱愛與忠誠,您身上沸騰的血液代表了一個時代巨人用生命作代價拯救中華民族的全部愛和熱忱。

  我曾想過,如果在新的時代,每一個人都擁有您身上敏銳的辨察力和分明的是非觀,那麼黑暗將無處可遁,它們會被人們用鞭子擊得粉碎,有陽光的地方就有正直和高尚。如果人人都像您一樣,那麼這個社會上,哪裡還會有貪腐與墮落?如果人人都像您一樣,那麼一定會湧現出更多的孟祥斌、李劍英。

  請您放心,我們這一代人會跨過時代的阻隔,從您手中接過正義與良知的火炬,擔負起天下興亡的責任。我們將努力學習,奮鬥不息,用自己的知識和道德理想,建設一個古老民族新的精神!

  此致

  敬禮!

  對您崇敬的讀者

  20XX年XX月XX日

  給魯迅的一封信範文二

  尊敬的魯迅先生:

  您好!

  玫瑰是帶刺的,誰也不願輕舉妄動,而黑玫瑰更是那麼不可接近。在我心中,您就是這麼一枝怒放的黑玫瑰。用一雙黑色的眼睛尋找光明,在那個黑暗的社會中,您甦醒了,喚醒了人們。您身上長著刺,卻只刺那些統治黑暗的劊子手,然後又悄然離去,只留下玫瑰的點點芳香。

  “靈臺無計逃神矢,風雨如磐暗故園。寄意寒星荃不察,我以我血薦軒轅。”您青年時揮毫潑墨寫就的詩篇仍時時激滿我的心靈!漂泊海外,留學異邦,目睹清朝學生不學無術,醉生夢死,渾渾噩的行徑,遙望故園風雨飄搖之狀,正值熱血青年的您毅然剪掉髮辮,以筆為槍踐履起“我以我血薦軒轅”的誓言。

  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由仙台至東京,在哀痛與憂思中,您從未停止過尋覓救國良策的腳步,一部電影使您學醫救國的信念發生了徹底的轉變。您深深地明白:中國缺少的,不是健康的體魄,而是一顆清醒的愛國之心;要醫治的不是傷病的軀體,而是愚昧、麻木的思想和理念。於是,您果斷地拿起了手中的筆,以滿腔的熱情踏上了艱難而漫長的救國救民之路!壯哉!若我國人都有您這般覺悟,何愁中華不興?

  您離開了,離開了仙台,離開了藤野先生,離開了曾經那麼嚮往的醫學。您學會了《吶喊》,去釋放心中的塊壘,激情豪邁。可是後來,輾轉流離,從北京到廈門,從廈門到上海,您吃盡苦頭,受盡磨難,想過放棄,有過彷徨。但是,卻依然堅持,只是因為您有著堅定的信念:我以我血薦軒轅。抱著這個信念,您奮筆疾書,廢寢忘食:《狂人日記》、《阿Q正傳》、《朝花夕拾》……憂鬱嚴肅的字面下,湧動著“哀其不幸,怒其不爭”的愛國熱血。每次懷著崇敬的心情拜讀您的作品,總能體會到社會的黑暗,民生的疾苦,總會被您努力創造新生活的信念打動。

  站在二十一世紀,回望二十世紀的遭遇,反動軍閥的黑暗統治,中國國運的艱難險釁,不知您是否感慨萬千?您揹負巨大的困難,毅然舉著鮮紅的文學大旗,頑強地走過了那個艱難的時代,我折服於您那堅強的脊樑。

  作為新世紀的少年,我要向您學習,為中華之振興不斷努力,為中華之崛起奮勇向前。

  此致

  敬禮!

  您的學生

  20XX年XX月XX日

  給魯迅的一封信範文三

  尊敬的魯迅先生:

  我懷著非常崇敬的心情給你寫這封信,因為昨夜我破天荒地夢見了你。第二天醒來,回憶夢境,縱觀現在社會現實,有幾句話想與地下的你說說。

  你是我讀著你的文章長大的***或者說是讀你的文章瞭解你一生的***,我是讀著你的文章長大的。從童年的《三味書屋》、《少年閏土》到少年的《社戲》,你的童年是那樣的充滿樂趣。但從13歲起,你原來在京城做官的祖父因故入獄,此後父親又長期患病,終至死亡,家境敗落下來。天真活潑的童年生活結束了,過早地體驗到了人生的艱難和世情的冷暖。你便開始和社會有了接觸,親自嘗受人世的辛酸了。之後,你便走上了時代的浪尖,創作了駭世驚人的一部部小說、散文、雜文。整整影響了一代文人。

  那個特殊的年代,鑄造了特殊的你,雖然你沒有手拿刀槍在前沿陣地上衝鋒,但敵人卻因的一篇篇犀利文章而聞風喪膽,因此,你手中的筆,是刺向敵人心臟的利刃。有人說:魯迅是個社會批判家,他的文章是攻擊時弊的,什麼時候時弊消亡了,魯迅的文章也就失去了現實針對性,僅存留其歷史文獻價值。

  果真如此,事隔70多年後,你及你的文章從人們的記憶中漸漸消失了,當然了,在歌舞旌平的年代,誰又會惦記起一個窮酸的文人呢?

  古今大小人物,被影視劇作家們拍了又翻拍,演繹了又演繹,唯有你筆下的閏土、阿Q、祥林嫂及你,卻很少在銀屏上露臉***或者說沒有***,是這些題材太單調而無人出資,可是隻要上過初中的人,都認得這些耳熟能詳的人物的。是你的才華太高無人敢動,還是文人相文人相輕,我用你的一句話:“我向來是不憚以最大的惡意來揣度中國人的。”這當真是文人的悲哀麼。

  因此,我就想,當初你為何棄醫從文?

  當醫生多好:沒病看有病,小病看成大病,小病小紅包,大病大紅包。吃香著呢。從文也罷,卻要寫些剔骨的詞,讓當局政府到處追究你,像林語堂、瓊瑤他們多好:一部《京華煙雲》拍成了44集的電視劇,火得不得了;一部《情深深雨濛濛》讓半個中國的少男少女們哭紅了眼睛。

  我不敢妄加評論你,因為我讀你的文章太少。你在印象中永遠是“活著的戰士”。而時常穿一件樸素的中式長衫,頭髮像刷子一樣直豎著,濃密的鬍鬚形成了一個隸書的“一”字。手中常夾一支呂宋菸的,就是真實的你。

  XXX

  20XX年XX月XX日


猜你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