鼓勵學習的勵志故事

  看一些關於勵志的故事可以鼓勵學習哦。下面是小編給大家整理的,供大家參閱!

  :鑿壁偷光

  漢朝時,少年時的匡衡,非常勤奮好學。

  由於家裡很窮,所以他白天必須幹許多活,掙錢餬口。只有晚上,他才能坐下來安心讀書。不過,他又買不起蠟燭,天一黑,就無法看書了。匡衡心痛這浪費的時間,內心非常痛苦。

  他的鄰居家裡很富有,一到晚上好幾間屋子都點起蠟燭,把屋子照得通亮。匡衡有一天鼓起勇氣,對鄰居說:“我晚上想讀書,可買不起蠟燭,能否借用你們家的一寸之地呢?”鄰居一向瞧不起比他們家窮的人,就惡毒地挖苦說:“既然窮得買不起蠟燭,還讀什麼書呢!”匡衡聽後非常氣憤,不過他更下定決心,一定要把書讀好。

  匡衡回到家中,悄悄地在牆上鑿了個小洞,鄰居家的燭光就從這洞中透過來了。他藉著這微弱的光線,如飢似渴地讀起書來,漸漸地把家中的書全都讀完了。

  匡衡讀完這些書,深感自己所掌握的知識是遠遠不夠的,他想繼續看多一些書的願望更加迫切了。

  附近有個大戶人家,有很多藏書。一天,匡衡卷著鋪蓋出現在大戶人家門前。他對主人說:“請您收留我,我給您家裡白乾活不報酬。只是讓我閱讀您家的全部書籍就可以了。”主人被他的精神所感動,答應了他借書的要求。

  匡衡就是這樣勤奮學習的,後來他做了漢元帝的丞相,成為西漢時期有名的學者。

  :成功在於堅持

  一百多年前,一位窮苦的牧羊人帶著兩個幼小的兒子替別人放羊為生。

  有一天,他們趕著羊來到一個山坡上,一群大雁鳴叫著從他們頭頂飛過,並很快消失在遠方。牧羊人的小兒子問父親:“大雁要往哪裡飛?”牧羊人說:“它們要去一個溫暖的地方,在那裡安家,度過寒冷的冬天。”大兒子眨著眼睛羨慕地說:“要是我也能像大雁那樣飛起來就好了。”小兒子也說:“要是能做一隻會飛的大雁該多好啊!”

  牧羊人沉默了一會兒,然後對兩個兒子說:“只要你們想,你們也能飛起來。”

  兩個兒子試了試,都沒能飛起來,他們用懷疑的眼神看著父親,牧羊人說:“讓我飛給你們看。”於是他張開雙臂,但也沒能飛起來。可是,牧羊人肯定地說:“我因為年紀大了才飛不起來,你們還小,只要不斷努力,將來就一定能飛起來,去想去的地方。”

  兩個兒子牢牢記住了父親的話,並一直努力著,等他們長大——哥哥36歲,弟弟32歲時——他們果然飛起來了,因為他們發明了飛機。這兩個人就是美國的萊特兄弟。

  心若在,夢就在;用心灌溉,夢想之花終會開。

  :成功者的“麥穗哲理”

  成功背後,其實有一個看似奇怪其實並不奇怪的“麥穗哲理”:

  傳說古希臘哲學大師蘇格拉底的3個弟子曾求教老師,怎樣才能找到理想的伴侶;蘇格拉底帶領弟子們來到一片麥田,讓他們每人在麥田中選摘一支最大的麥穗——不能走回頭路,且只能摘一支。

  第一個弟子剛走幾步便迫不及待地摘了一支自認為是最大的麥穗,結果發現後面的大麥穗多得是;

  第二位一直左顧右盼,東瞧西望,直到終點才發現,前面最大的麥穗已經錯過了;

  第三位把麥田分為三份,走第一個1/3時,只看不摘,分出大、中、小三類麥穗,在第二個1/3裡驗證是否正確,在第三個1/3裡選擇了大麥穗中的美麗一支。

  在數不清的麥穗中尋找最大的幾乎是不可能的,所謂“最大的”往往也是要在錯過之後才能知道,但如果在調研基礎上果斷出手,這樣離最大的也差不太多——這就是成功者的“麥穗哲理”。

  生活中的很多事情都有麥穗哲理的影子,比如抓住創業機會。

  盲目草率做決定、猶豫不決空留恨,都是不可取的;

  而在創業激情中保持理性,成功機率就很大,就可摘取“最大的麥穗”。

  忘了是那位哲人所說的了:“創造力是一種智力肌肉,只要願意並且知道如何鍛鍊它,你就能發揮出潛在的創造力。”你瞧,創造和創造力,也沒啥了不起,只不過是你對“智力肌肉”的鍛鍊呢。

  創業的激情與理性告訴我們,只要情理兼備,“勝利在向你招手,成功在前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