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麼跟三歲孩子溝通

  ?跟三歲孩子溝通的方法有哪些?下面小編整理了跟三歲孩子溝通的方法,供你閱讀參考。

  跟三歲孩子溝通的方法:溝通四大基礎

  一、耐心當好寶寶的聽眾

  無論寶寶講什麼,父母都要表現出認真聆聽的樣子,讓他感覺到爸爸媽媽很喜歡聽他說話,以此激發他的表達慾望。在寶寶漫無邊際的講述中,父母可以瞭解他的真實想法,發現事情的真正原因,便於說服教育。所以,和寶寶交談時,父母不要只注重自己怎樣說,更重要的是學會聆聽。

  二、邀請寶寶一起參與家務勞動

  這個時候的寶寶特別想為大人做點事,但往往成事不足,敗事有餘。父母應該給他們提供一些機會好好表現。比如可以讓寶寶自己穿脫衣服、上廁所、自己吃飯、收拾玩具等等。此外,父母還可以主動提出要孩子幫忙做事。比如打掃衛生的時候,父母在拖地板的時候,可以建議寶寶拿一塊小抹布擦擦自己的小凳子。

  三、和寶寶共商一些家庭事務

  如果家裡想買一臺新的大彩電,父母不妨參考一下寶寶的意見。寶寶可能會拍手說:“好啊!”也可能指著舊電視說:“我喜歡這臺。”如果家裡正重新裝修,父母忙著討論每個房間的塗料顏色,這時候寶寶同樣具有發言權。他可能會興奮地說:“我的房間要粉紅色,爸爸媽媽的房間要淡淡的黃色……”

  四、和寶寶分享自己的想法

  有時候寶寶的心理能量也不可小覷的,他們有時也可以幫助父母解開心結。父母遇到煩惱的時候,不妨向寶寶坦露自己的想法,當然要用比較形象的方法證明,否則孩子會聽不明白。比如有一位母親在工作單位捱了批評,回家問自己的寶寶:“假如你做一件事情做了很多次就是做不好,媽媽罵了你,你會怎麼想?” 寶寶可能會說:“那我就再做,做好了媽媽就會表揚我的。”這個回答使這位母親一下子感到海闊天空。

  跟三歲孩子溝通的方法:與孩子溝通的四大技巧

  1.別把“為什麼”、“怎麼”掛嘴邊。“怎麼這道題都會錯啊”“你幹嘛要這樣做呢”……這樣的話大都是責備,對解決問題毫無益處。很多人從小就聽著這樣的話長大,他們又把父母的這些教育習慣施加給自己的孩子。建議家長多從正面說話,提有建設性的建議,多說說“怎麼做”,幫孩子一起分析原因,加以改進。

  2.先共情,再引導。當孩子主動找你傾訴時,你應該高興,因為他信任你。如果你對他不理不睬或敷衍,或許幾年後就輪到你抱怨了,“這孩子有啥事都不跟我說”。家長要先共情,也就是用心體會孩子的感受,才能站在他的角度,幫他跨過難關。

  3.探“情報”,從細節和別人的事談起。3歲後的孩子往往有了一定的隱私意識,學校裡的事情不太願意告訴家長。家長想了解孩子在學校的表現,如果籠統地問“今天怎麼樣”,孩子可能敷衍說“還行”,或為了隱瞞錯誤而閉口不提。家長一方面可以問細節,比如“今天語文課學了什麼”,另一方面可以問別人的事,比如“你同桌考試得了多少分”,進而可以讓話題順利進行下去。

  4.偶爾跟孩子一起做白日夢。有時孩子會天真地說,“明天要是不用上學就好了”。有的家長會火冒三丈,批評孩子。其實孩子或許就是隨口一說,或許隱含著某些內情,比如被小夥伴欺負。家長不妨順著說,“是啊,媽媽要是可以不上班就好了”,讓孩子知道家長是理解他的,還能接著問“寶貝為什麼不愛上學呀?在學校裡不開心嗎?”等,以便了解孩子的想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