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風化雨觀後感精選

  觀看春風化雨這部影片,一方面,我被基廷老師執著的教學熱情,超前的教學理念,高超的教學水平所折服。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電影春風化雨觀後感,希望大家喜歡!

  電影春風化雨觀後感篇一

  我縣“第二屆全國助人為樂道德模範”王直的名字,這些年來緊緊地與留守兒童連在了一起。他關愛留守兒童的滿腔熱誠、創辦助教中心的堅持不渝、情牽教育的無私無盡,感動了情牽留守兒童的每一個人。

  1 1月24日,我和快要小學畢業的孩子們一同觀看了由宣城市參與攝製,根據王直老人關愛留守兒童感人事蹟為原型拍攝的影片《春風化雨》。影片雖早已結束,但陽春三月涇川大地金燦燦的油菜花海,留守兒童古舊而又肅穆的寄宿學校——老祠堂,張校長***王直在影中化名***在漆黑深夜尋找留守兒童藍金宇折射出一線手電光火,離異家庭的孩子金悅用鉛筆寫給媽媽催人淚下的信件,卻似流水一般一幕幕在腦海浮現。

  影片通過講述十歲男孩藍金宇和八歲女孩金悅等一群性格各異、遭遇不同的山村留守兒童,在主人公張運老人自辦的“留守兒童助教中心”一年間的生活、學習、成長的經歷,表現了以張運為代表的志願救助者們辦學的艱辛歷程,讚揚了他們扶助貧弱、支教愛教的高尚義舉和無私的愛心,體現了中央、安徽省、宣城市和涇縣各級領導對教育的重視、對留守兒童的關懷。其中最讓我牽掛的要算是小金悅的坎坷遭遇。

  金悅是個不愛講話,性格內向的小女孩。在父母離異後的很長時間裡,她被“扔”在留守兒童教學中心,無人過問。母親再嫁,回來探親時,也只是託張校長帶給金悅一包衣物,不敢看自己的孩子一眼。看著越來越沉默的金悅,張校長只好帶著金悅去找她法律上的監護人——金悅的爸爸。金悅穿著媽媽捎來的新衣,一路上汽車飛馳,音樂歡快,想必金悅的心情一定也和這音樂一般的雀躍吧?可金悅走近父親的新家時,她遠遠看到的是父親逗幼子嬉笑,其樂融融的場景;聽到的是後母責罵父親,門戛然關上的刺耳之聲。任張校長怎樣呼喚,門始終未開。恐怕隨之關上的更是小金悅內心對親情渴望的大門吧?長長的古巷裡是金悅小小的、孤寂的身影。誰能把她從這孤寂的小巷牽引進幸福的天堂?雖然有教學中心張校長的慈愛關切,志願者女教師的細心呵護,可有些歡樂是老師給不了的。峰迴路轉,故事的結局還是令人欣喜的。金悅的媽媽看到女兒的信後再也抑制不住一個母親內心的責任,她鼓足勇氣把金悅的事告訴現在的男人,這是個忠厚的男人,重新給了金悅一個完整的家庭。

  試想一下,如果沒有張校長興辦的寄宿學校,小金悅豈不成了無家可歸、流落街頭的遺棄兒?張校長和志願者沙教師不講報酬,只講付出,給了留守兒童很多他們在父母上失去的愛,無言師愛是驛站之燈,渡船之火,希望之光。其實,除了藍金宇、金悅,我國還有5800萬留守兒童,他們何嘗不需要社會的關注?

  我不禁想到我身邊的留守兒童,我們班有43人,卻有23人都是留守兒童。我從幼兒園教他們到六年級,我們相處已經九年了。這九年裡,我目睹過多少次學生和家人分離的心酸場面;曾無數次聆聽家長們吐露心聲,在外打工多麼不易,對孩子有多少愧疚、多少牽掛;孩子的心繫在外頭,父母的心繫在裡頭。

  在一次“說說心裡話”的留守兒童主題班隊會上,不少孩子紅了眼圈。我問他們想爸爸媽媽時怎麼做?他們有的說看照片,有的說打電話,還有的甚至說想爸爸媽媽時什麼也不能做,只能躲在被子裡偷偷的哭,多麼的無奈!他們和其他孩子比,不僅缺少教導更缺少很多別人無法給與的天倫之樂。坐在後排的文潔同學更是哭得泣不成聲。這是一個出生在一個再婚家庭的孩子。她的父母在她三歲時就雙雙外出打工,近十年的時間她都跟著外婆一起生活。她總是神情落寞,默默地坐在教室一角。她很自卑,學習也不夠主動。那堂班隊課,我把她和另外幾個傷心的孩子緊緊地摟在懷裡。我告訴他們:不要那麼悲觀,現在的分別,是為了以後的幸福生活。我們也要為這幸福生活好好努力,那就是好好學習。想媽媽了,可以一星期給媽媽打個電話,一個月給媽媽寫封信,也可以找老師聊聊天。老師願意成為他們的愛心媽媽。我記下他們每個人的生日,給他們送去小小禮物;在他們皺起眉頭時及時送去鼓勵。那堂班隊課拉近了我和文潔的距離,也讓我走進了留守兒童的內心。說也奇怪,從那以後,文潔對我多了份依戀,她漸漸變了——她變得很聽我的教導,變得喜歡發言,變得開朗活潑。在學校她是我的小“跟屁蟲”,週末她也經常來我家玩。讓我欣喜的是她在學習上的進步更是突飛猛進的,一學期下來她一下子躍居全班前十名。

  原來老師再簡單不過的關懷竟能給學生如此之大的影響。和王直老人比起來,我深感到我為留守兒童做的實在太少了,但我希望我的每個微笑、每次讚許、每次鼓勵都能幫助他們健康快樂地成長!在各界領導和社會愛心人士的關注下,看著班裡學生朝氣蓬勃的精神狀態,奮發向上的學習風貌,積極樂觀的生活態度,我的內心充滿喜悅,對他們的未來也充滿憧憬!

  同時,影片也引發了我的一些思考。隨著大批農民工湧入城市,為城市的建設,社會的發展做出貢獻,而他們的子女只能隨家中的老人留在農村,留守兒童如今已經成為一個特殊的弱勢群體,他們缺乏家庭教育,缺乏親情的撫慰,在生活和學習上也面臨許多困難。他們需要在面臨困境時能得到幫助,在不確定的情境中得到指引,在他們煩惱、憂愁或悲傷時有人撫慰和排解;他們需要更多的人來關注他們、關愛他們;需要社會一起努力,為他們健康快樂的成長鋪就新路。

  關愛留守兒童更是我們每個教育工作者的責任。我多麼驕傲,人傑地靈、文化底蘊豐厚的涇川沃土,養育了可敬的王直老人。王直老人今年已經75歲了。1994年他四處奔走,籌集到20多萬元資金,在家鄉盤坑、田坊蓋起兩所農村小學。後來,他利用當地文化站一個廢棄的廠房辦起“王直助教中心”,當起留守兒童的“代理家長”。十多年來,共有一千多名留守兒童在“王直助教中心”學習生活。多年來,王直老人還熱心奔波於安徽和蘇浙滬閩等地,先後為貧困學生募捐220多萬元,共資助貧困學生達1300人次,其中有143名貧困學生得到穩定的“結對子資助”。他對孩子是全身心地給予熱心救助,可對自己卻一直是節衣縮食,省吃儉用,每年還從自己的退休金裡拿出3000元錢資助貧困孩子們。

  按說一個年過七旬的老人,已是安享晚年之人,可他不為名利,為留守兒童日夜操勞,這些原來和他毫無關係的留守兒童因他而有了一個安穩的家,一個溫暖的港灣,一個奮發向上的起點。王直老人把陣陣春風播撒到孩子們的心田,更把教師的無私大愛傾注於學生們的心間!和王老比起來,我們和他相差何遠?!

  有一首小詩在我耳邊不斷迴響:“有一首歌最動人/那就是師德/有一種人生最為美麗/那就是教師/有一道風景線最為人銘記/那就是師魂/不要說我們一無所有/我們擁有無數顆熾熱的心/我們用愛播撒著希望……”

  電影春風化雨觀後感篇二

  基丁不像校長所希望的那樣循規蹈矩,他以美國著名詩人惠特曼的詩句“船長,我的船長!”開始了他的第一堂課;他甚至要求學生們站到講臺上,試著用另一種角度去看待這個世界。基丁的特立獨行為學校注入了生機,他也因此逐漸贏得了學生尼爾、查理、納克斯等人的信任。不久,尼爾在學校的一本年鑑上找到了基丁的照片,才知道基丁曾經當過學校橄欖球隊的隊長,還是學校著名的“春風化雨”詩社的成員。尼爾等人決定重建詩社,學生們從此有了自己的天地,在那裡他們可以盡情地談論自己的事情,甚至唱歌、跳舞。因為只有在這裡,他們才不會受到學校裡那麼多的陳腐條規的限制。他們的思想的到了自由,他們用自己的方式進行著反抗。 在基丁的影響下,威爾頓學校的一切都在悄悄地發生著變化。每個人都在尋找自己行走的步調,把握自己對生活的選擇。

  看了《春風化雨》這個片子,我的最大感受就是要敢於衝破舊勢力,做一個有特色的自己。

  影片中,基丁老師第一節課採用情景教學法,向學生呼喊“抓緊時間!”,引領學生理解詩是人類傳遞激情的方式,要感受生命,感受個體的獨特存在。他的課堂是在足球比賽中體驗詩句,在練習走路中尋找自己的特色,在靦腆學生面前“發狂”,喚醒了學生的詩興,讓學生體會只有站的高,大腦才不會被別人主宰,最後基丁老師雖然走了,但他身後卻站立起一群有個性的人。

  基丁老師教育學生要尋找自我,讓學生認識到自己總是自然界偉大的奇蹟。這與《羊皮卷》裡的一句話“我們都是自然界的偉大奇蹟”的思想是一致。我個人也相當同意這樣的思想,因為這樣我們才能找回自己,我們都是不同的個體,我們應當發出與別人不同的聲音,而不是人云亦云。美國教育家巴士卡里雅曾經說過,教育***愛***就是將學生領導到迴歸自我。而《人性的弱點》也是告訴我們應當保持自我本色。所有這一切都與電影有著若隱若現的聯絡。我們是否能看到這樣的聯絡,就在乎我們的思想裡是否有著這樣的火花,倘若我們是不存在這樣的思想的萌芽的話,我們所發的議論,感想也就是空的,虛的。只要我們心裡存在著這樣的想法的話,我們一定能夠和基丁老師走在一起、非常同意基丁老師的做法,我們也就會更加同情影片中的所有不幸。

  但是我有我自己的想法,不過,我不知道基丁老師的想法是否和我的有一點聯絡。我們都知道,,當槓桿的一端有重物時候,要使槓桿平衡,那我們需要在槓桿的另一端放上物體。這是很基本的知識。但是如果我們手裡只有不太重的物體的時候,我們想使槓桿平衡,我們只能在遠離支點的位置上擺放物體,我們這樣的做法也許就是和基丁老師的做法相似,基丁老師希望希望憑藉他個人之力來平衡早已失衡的教育方向。因此,他的做法需要走向另外一個極端,要不然是不會引起注意的,更不會引起觸動。但是基丁老師個人總是比不了整個社會,整個社會制度,教育制度。一位教育家曾經說過:中國的教育不到爛根的情況下,是不會進行改革的。就正如農民不是到了沒有飯吃的窘迫下是不會起來反抗一樣。我們國家如今也是這樣,我們只能採取自上而下的改革才能奏效,自下而上的改革只能是底下的幾個人在那裡疾呼,吵吵鬧鬧而已,根本觸動了根深蒂固的腐朽的教育制度。

  這部電影雖然是以悲劇收場,但是其中有很多地方還是很值得興奮的。當影片播放到這幫高中學生組成一個死亡詩隊的時候,那裡總是充滿著歡聲笑語。我為他們的勇敢,為他們追求自己所喜愛學習詩歌的方式而感到無比的興奮,為何高中時的我就想不出這樣的方式呢?也許是缺少了基丁這樣的老師的鼓勵罷。一言蔽之,新勢力的暫時勝利並不能阻止前進者、改革家的腳步。

  電影給我的震撼是巨大的,尤其對我們這些貫以“教書育人”美名的老師,大家可能都會談出很深的感想。但我只想說的是,教育不是一種強制,而是一種引導,我們教師對於教學的引導是尤其重要的。

  電影春風化雨觀後感篇三

  17日晚,我們在伍老師的帶領下觀看了美國電影《春風化雨》,這部影片正像片名一樣,春風化雨般的感染這我們每一個人。主人公基廷老師以改革先驅者的化身潤物細無聲地影響著教育著一群既朝氣蓬勃又困惑迷茫的青年學子們,使他們在人生的道路上朝著理想的目標邁開了新的步伐。

  影片一開始,就交代基廷老師有幸在新的學期成為著名的威爾頓中學的老師。開學第一課,他就有針對性的別出心裁地教學生要充滿信心;接著在詩的教學上,他再出奇招——撕書,讓學生不要迷信教材,這與我們的“盡信書不如無書的”觀念如出一轍,教學生作詩——簡單而不亂;教學生看問題站到桌面上——要全面;甚至是踢球也要踢出自信來;他一系列的教育,讓學生們大開眼界下,學生開始佩服起他來,從而暗地裡模仿他成立了“古詩社”,正是這個古詩社,讓學生的個性得到進一步的彰顯,能力得到進一步的提高,學生變得更加自信了,張揚了。可以說基廷老師的教育成功的,觀念是超前的,是一種全新的教育。

  影片的另一個主人公——尼爾卻是杯具。尼爾是一個歷來順受,聽話乖巧的孩子,他身上寄託了家長太多的夢想。尼爾有一個愛好——戲劇劇演出,但是他父母卻不近人情的堅決阻攔。苦悶煩惱的尼爾找到了基廷老師向他訴說這一切。基廷老師以自己的親身經歷——如何堅持愛好——教書來開導他,引導他,要他好好地和父母溝通。可是一心想要演出的尼爾最終在沒有得到父母的允許下參加了演出,儘管演出取得了巨大的成功,但是並沒有打動鐵石心腸的父母,杯具無情地發生了——尼爾萬般無奈下開槍自殺了,基廷老師也被解僱了。

  觀看這部影片,一方面,我被基廷老師執著的教學熱情,超前的教學理念,高超的教學水平所折服。基廷老師堪稱是一位品德高尚,人格豐滿,深受學生喜愛的好老師,在他的教育下,學生一個個從迷茫中找到了人生的理想和目標,敢於為實現理想而奮起反抗,成為有希望的一代。

  另一方面,我又感到悲哀,為傳統禮教而深深的悲哀,作為教育,不分國界的中國和美國,作為教師不分種族的基廷和我們,何其相似?回顧我國的教育歷程,教育改革不正如此嗎?舉步維將,但是,正是有基廷這樣的老師,星火相傳,改革的號角,新的理念,新的教學深入人心。我要禮讚基廷,吶喊同仁,以實際行動春風化雨般滋潤孩子們,以培養有實踐能力和創新精神的一代為己任,則生之大幸,教之大幸,國之大幸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