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學勵志故事演講稿

  都有哪些呢?一起來探究一下吧。下面是小編給大家整理的,供大家參閱!

  :做完做好

  做完是交差了事,是最起碼的要求;做好是盡力而為,追求完美。一字之差,意義相去千里。

  許多人做事都只求做完,品質粗糙,架構鬆散,許多加工品就是如此,只求量不求質,價值不高,口碑不佳。

  但許多藝術品千錘百煉,千雕百塑,量雖不多,品質卻完美,贏得不少眼光與讚美。

  “做完”、“做好”各有因由,各有需求,用力用心也各不同。無論人際,無論職場,無論託付,無論交代,無論交易,無論承諾,都應以做完做好為目標。

  有位師傅要徒弟整理庭園。第一個徒弟粗心大意,割草砍樹,未見庭園之美,反添荒涼之感;第二個徒弟很用心,不但整地除草,還依地形地貌,植花蒔草,庭園一下變得有氣勢、有特色。師傅對第一個徒弟說:“你做完了。”對第二個徒弟說:“你做好了。”差別立現。

  有人為趕做完,草草了事;有人為求做好,費盡心力。結果一個有負所託,一個有了交代。當然評價有所不同。

  聰明如你我者,“做完”需耐心,“做好”需智慧,有耐心、有智慧就能“做完”又“做好”。

  :每一天的努力都是凝聚

  小時候父親做的一件事情,一直到今天還讓我記憶猶新。

  父親是個木工,常常幫別人建房子,每次建完房子,他都會把別人廢棄不要的碎磚爛瓦撿回來,或一塊兩塊,或三塊五塊。有時候走在路上,看見路邊有磚頭或石塊,他也會撿起來放在籃子裡帶回家。久而久之,我家院子裡多出了一個亂七八糟的磚頭碎瓦堆。我搞不清這一堆東西的用處,只覺得本來就小的院子被父親弄得沒有了迴旋的餘地。直到有一天,父親在院子一角的小空地上開始開溝挖槽、和泥砌牆,用那堆爛磚左拼右湊,一間四四方方的小房子居然拔地而起。父親把本來養在露天到處亂跑的豬和羊趕進小房子,再把院子打掃乾淨,我家就有了全村人都羨慕的院子和豬舍。

  當時我只是覺得父親很了不起,一個人就蓋了一間房子。那時我家窮得幾乎連吃飯都成問題,但我父親沒有放棄,日復一日撿磚頭碎瓦,終於有一天有了足夠的磚頭來造心中的房子。

  後來的日子裡,這件事情凝聚成的精神一直在激勵著我。在我做事的時候,我一般都會問自己兩個問題:一是做這件事情的目標是什麼,二是需要多少努力才能夠把這件事情做成,之後就要有足夠的耐心,因為磚頭不是一天就能撿夠的。

  :不可能有有答案的“答案”

  德國著名數字高斯在上中學時,有一次在數學課上打瞌睡,下課鈴聲響起時,他醒了過來,抬頭髮現黑板上有一道數學題,以為是當天的家庭作業,便匆匆地抄到練習本上。回家後,他埋頭演算,就是算不出來,但他不氣餒,不妥協,鍥而不捨,終於求得了答案。他把答案帶到課堂,老師見了大吃一驚,瞠目結舌,原來那是一道一直被認為“無解”的數學題。

  這是一個真實的故事,又是一個耐人尋味的故事,從這個故事中我們會感悟到;如果高斯真的知道此題“無解”,他還會去如此“勞神”嗎?“答案”恐怕仍為“千古之謎”。一件事,如果在一個人的意識中被認為“不可能”,在行動上自然不會去做,“結果”也就真的“不可能”。理論是行動的指南,有什麼樣的教育理念,自然會產生什麼樣的教育行為,也就會產生什麼樣的教育結果。

  中小學生正處在發育期和成長期,他們的行為習慣、道德品質、思維意識是完全可塑的,是有充分潛力可挖掘的,關鍵是我們能否去發現、去挖潛、去設計、去雕琢。我們要牢牢記住,千萬不可犯“盲人摸象”這一令世人恥笑的錯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