體育鍛煉的五項原則

  說到體育鍛煉,這就有很多種方式了,一般我們平時比較常見也比較方便的有跑步、跳繩、打羽毛球等等,人們進行體育鍛煉為的就是身體好,但是很多人都不知道體育鍛煉的原則。下面就來介紹下體育鍛煉的原則是什麼。

  按照人體發展的基本規律,合理地進行體育鍛煉,可以促進身體的生長髮育,改善和提高各器官系統的功能,提高身體素質,增強體質,推遲衰老,延年益壽;反之亦然。因此,進行體育鍛煉時,應遵循五大原則。

  五大原則是什麼

  1、全面性原則

  指通過體育鍛煉使身體形態、機能、素質和心理品質等都得到全面和諧的發展。要達到這一點,就要選擇能活動全身的運動專案,如跑步、游泳並在運動過程中輔之以其它的專案,不要選擇過分單一性的鍛鍊專案。

  2、經常性原則

  指應堅持長期的、不間斷地、持之以恆地進行體育鍛煉。眾所周知,生命在於運動,運動宜貴有恆。如果長期停止鍛鍊,各器官系統的機能就會慢慢減退,體質就會逐漸下降。

  3、漸進性原則

  指體育鍛煉的要求、內容、方法和運動負荷等都要根據每個人的實際情況,由易到繁,運動負荷由小到大,逐步提高。人體各器官的機能,不是一下子可以提高的,它是一個逐步發展,逐步提高的過程。

  4、個別性原則

  指參加體育鍛煉的人,應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選定鍛鍊內容和方法,安排運動負荷。每個參加體育鍛煉的人,年齡、身體等情況都不盡相同,因此鍛鍊者應根據自身狀況進行正確估計,從實際出發,使鍛鍊的負荷量適合自己的健康條件。

  5、自覺性原則

  指進行身體鍛鍊,出自鍛鍊者內在的需要和自覺的行動。鍛鍊者應把鍛鍊的目的與動機和樹立正確的人生觀聯絡起來,這樣,才有助於形成或保持對身體鍛鍊的興趣,調動和發揮更大的主動性和積極性,使體育鍛煉建立在自覺的基礎上,以期更好的鍛鍊效果。

  體育鍛煉是能增強我們的體質,從而達到養生的效果,但是前提是要進行適當的體育鍛煉,切不可盲目地進行鍛鍊,要按照上面所介紹的原則來進行鍛鍊。只有做到這樣,才能真正的使身體變得更加健康。

  體育鍛煉的基本原則有哪些

  《體育法》規定,國家提倡公民參加社會體育活動,增進身心健康。社會體育活動應當堅持業餘、自願、小型多樣,遵循因地制宜和科學文明的原則。鍛鍊要取得良好的效果,要做到主客觀統一,必須遵循增強體質的生理規律和心理活動規律。其基本原則規納為如下幾個方面:

  一、提高認識,自覺鍛鍊

  二、循序漸進,持之以恆

  三、適量負荷、因人而異

  四、全面發展,講求實效

  五、因地制宜,講究衛生

  進行自我監測的方法

  1、主觀感覺:正常情況下從事體育鍛煉應該是精神飽滿、體力充沛、渴望鍛鍊,身體沒有不適感覺,睡眠狀態良好,醒後精神充沛、食慾好,運動後想進食、食量大。假如在運動中或運動後出現心情不佳、厭煩鍛鍊,感覺十分疲勞,特別是夜間出大量冷汗等不舒服的感覺,應調整運動量或暫停運動,恢復後,再按運動處方進行鍛鍊。

  2、客觀檢查:通過測定脈搏次數、變化規律及觀察體重變化和身體反應情況來評定運動量大小。如運動後第二天早晨測安靜時脈搏,如每分鐘比過去增加12次以上,表明機體反應不良,運動量不合適。此外,如果體重長期不升甚至進行性下降,也可能是鍛鍊過度,要及時調整。

猜你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