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三五規劃時間基本思路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三個五年規劃綱要,簡稱“十三五”規劃***2016-2020年***,那麼十三五規劃時間是什麼時候?十三五規劃有哪些基本思路?下面小編整理了十三五規劃時間,十三五規劃基本思路,供你閱讀參考。

  十三五規劃時間:

  中國是從1953年開始制以五年一個時間段來做國家的中短期規劃的,第一個“五年計劃”,我們就簡稱為“一五”,然後以此類推。“十三五”規劃的全稱是: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三個五年規劃綱要。“十三五”規劃的起止時間:2016--2020年。關於十三五的規劃還沒有正式出臺,要等到十二五末才能進行規劃。

  十三五規劃基本思路:

  一、定調更明確

  在三次調研中,對當前經濟形勢做了相似表述,關鍵點總結為:

  “經濟發展長期向好的基本面沒有變,對此一定要有信心。”

  “適應、把握、引領新常態,是當前和今後一個時期經濟發展的大邏輯。”

  三次提到“關鍵要保持戰略定力”,提到“改革是制勝法寶”、“把創新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

  二、總體框架更精簡清晰

  在浙江考察時,首次提出了“十三五”規劃總體框架。

  十大方面取得明顯突破:保增長、轉方式、調結構、促創新、農業現代化、改革體制機制、協調發展、生態文明、民生、扶貧。

  與“十二五”規劃中的轉方式、新農村、轉型升級、服務業大發展、區域協調、綠色發展、創新驅動、改善民生、社會管理、文化大發展、改革攻堅、對外開放、政治文明建設、港澳臺合作、國防建設、強化實施共16個方面對比,“十三五”框架有明顯的時代特色,以及更為精簡的清晰分類。

  三、保增長位置更突出

  在下行壓力大、經濟新常態的背景下,保增長成為第一要務,這與“十二五”中“轉方式”居首有了根本區別。這也是調研首站選浙江、主題是“抓好經濟社會發展”的原因所在。參加座談的7省市負責人絕大多數來自東部沿海發達地區。

  分析稱,在“十三五”規劃中,東部極有可能重新賦予更重要地位,成為引領中西部發展的排頭兵。

  四、創新位次明顯提升

  轉方式、調結構、促創新分列第二、三、四位,尤其是創新位次的明顯提升,可看出本屆政府“保增長”措施的重心所在。這從和的歷次考察出訪活動中,隨時隨處對創新的強調可看出一二,也可從4月剛剛考察完吉林,7月又將“十三五”調研第三站選在吉林看出其深意。

  五、東北再振興是重點之一

  作為國企雲集的我國最重要的工業基地,東北在經濟增速墊底、被指“比全國提前十年進入老齡社會”的緊要關口,仍在“中國製造2025”、“中國裝備製造業走出去”、“促進國際產能合作”等國家戰略面前被中央寄予厚望。

  重申老工業基地振興戰略要一以貫之,同時提出了“四個大力推進”的新要求。“十三五”框架“協調發展”中也包含了“區域協調發展”的含義。7月,發改委發文支援東北振興,同時表示,相關支援政策將繼續出臺。

  由此可見,“東北再振興”將是“十三五”時期主抓的重點工作之一。

  六、農業現代化單獨列出更重視

  “農業現代化”緊隨“創新”之後,且由“十二五”規劃中“新農村”篇裡的一章變為單獨提出,在的3次主題調研中,也3次提到“農業現代化”,重要程度有了顯著提升。

  七、扶貧開發是重中之重

  此外,將貴州扶貧開發作為調研的第二站,在“十三五”框架中將“扶貧”作為十大突破之一單獨列出,“協調發展”中除了“區域發展”,還明確含有“城鄉一體化”***這也是3次調研3次提到的熱詞***,諸多跡象都可看出中央將農業、農村、農民工作提到罕見重視程度。

  正如說的,“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最艱鉅最繁重的任務在農村,特別是在貧困地區。”這意味著,以啃硬骨頭的精神和攻堅拔寨的衝刺,推動扶貧開發工作將成為 “十三五”期間工作的重中之重。

  十三五規劃:啟動規劃

  2014年4月17日,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主任徐紹史召開全國“十三五”規劃編制工作電視電話會議,宣佈啟動編制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三個五年規劃。

  徐紹史要求規劃編制必須強化全球視野和戰略思維,正確處理好政府與市場的關係,科學設定規劃目標指標,積極推進市縣規劃體制改革,堅持開放民主編制規劃,使“十三五”規劃更加適應時代要求,更加符合發展規律,更加反映人民意願。

  他說,黨的以來,中國發展進入了新的階段,面臨的機遇前所未有,面臨的風險和挑戰也前所未有。世界經濟增長格局、國際產業分工、全球投資貿易規 則、能源資源版圖、地緣政治環境等都在發生深刻變化。中國已站在新的更高的起點上,“十三五”時期要確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巨集偉目標勝利實現,確保全面深 化改革在重要領域和關鍵環節取得決定性成果,確保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取得實質性進展。編制好“十三五”規劃意義重大而深遠。

  徐紹史表示,中長期規劃是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重要手段,是健全巨集觀調控體系的重要內容。面對深刻變化的世情國情,面對全面深化改革的 歷史重任,規劃編制工作必須與時俱進,在規劃性質和功能定位、規劃編制方法和程式、規劃內容和表現形式等各方面積極探索、大膽創新,使規劃更加適應時代要 求,更加符合發展規律,更加反映人民意願。

  “十三五”規劃預測:十大目標、規劃綱要16年3月出臺

  1、規劃目標:保持經濟增長、轉變經濟發展方式、調整優化產業結構、推動創新驅動發展、加快農業現代化步伐、改革體制機制、推動協調發展、加強生態文明建設、保障和改善民生、推進扶貧開發;

  2、推出時間:“十三五”規劃綱要預計2016年3月出臺。

  “十三五”焦點主題:資訊經濟、智慧製造、消費崛起、人口結構調整、綠色經濟

  1、資訊經濟:大資料、網路安全;

  2、智慧製造:機器人***300024,股吧***、3D列印、現代物流;

  3、消費崛起:電影、主題樂園、旅遊休閒;

  4、人口結構調整:養老服務業、二胎政策放鬆;

  5、綠色經濟:水土氣汙染治理、新能源汽車及充電樁、海綿城市建設。

  “十三五”規劃如何掘金主題?

  中共中央政治局10月12日會議決定,十八屆五中全會將在10月26日至29日召開,會議將研究關於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三個五年規劃的建議。會議關於十三五規劃的討論預計將催生一輪“十三五”規劃主題投資熱潮,目前距離會議召開還有約10天時間,我們認為此時正是提前佈局“十三五”規劃主題的良機。關於投資方向,我們從習此前強調的“十三五”突破方向、25大“十三五”研究課題、對比已公佈的“十三五”規劃方向及研究課題與“十二五”規劃方向的區別三個方面來選取性感的焦點主題。

  參考“十二五”規劃推出程序,“十三五”規劃綱要預計16年3月出臺。對於“十三五”規劃的未來時間安排,我們根據“十二五”規劃編制到出臺的時間安排以及“十三五”規劃目前的進展,預測正式的“十三五”規劃綱要***草案***將於2016年3月由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審議通過。

  如何說明十三五規劃背景

  《規劃綱要》將經濟保持中高速增長放在今後五年經濟社會發展的主要目標的第一位。綱要提出:“經濟保持中高速增長。在提高發展平衡性、包容性、可持續性基礎上,到2020年國內生產總值和城鄉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主要經濟指標平衡協調,發展質量和效益明顯提高。”

  經濟增速換擋回落、從過去的高速增長轉為的中高速增長是新常態的基本特徵。在五中全會上特別就經濟增速問題作出說明:“建議稿提出今後5年經濟保持中高速增長的目標。主要考慮是,確保到2020年實現國內生產總值和城鄉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的目標,必須保持必要的增長速度。從國內生產總值翻一番看,2016年至2020年經濟年均增長底線是6.5%以上。從城鄉居民人均收入翻一番看,2010年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農村居民人均純收入分別為19109元和5919元。到2020年翻一番,按照居民收入增長和經濟增長同步的要求,‘十三五’時期經濟年均增長至少也要達到6.5%。經濟保持中高速增長,有利於改善民生,讓人民群眾更加切實感受到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成果。隨著我國經濟發展進入新常態,產能過剩化解、產業結構優化升級、創新驅動發展實現都需要一定的時間和空間,經濟下行壓力明顯,保持較高增長速度難度不小。考慮到正向引導市場預期和留有一定餘地,在綜合各方面意見的基礎上,建議稿提出經濟保持中高速增長的目標。”

  “十三五”期間,中國政府有信心、也有能力讓經濟保持中高速增長,並持續保持著對世界經濟發展較高的貢獻率。在接受《華爾街日報》採訪時指出:“我們將統籌穩增長、促改革、調結構、惠民生、防風險,加強和創新巨集觀調控,促進經濟平穩較快發展。中國新型工業化、資訊化、城鎮化、農業現代化持續推進,居民儲蓄率高,消費潛力巨大,人民工作勤奮,中等收入者比重在提高,服務業發展勢頭強勁,市場空間和潛力都很大,今後一個時期保持經濟中高速增長有基礎也有條件。” 經過30多年高速增長,中國經濟體量已今非昔比。2015年中國經濟新的增量部分大致相當於歐洲一箇中等發達國家的經濟總量。因此,即使是中高速增長,無論是速度還是體量,在全球仍是名列前茅。指出:“我們看中國經濟,不能只看增長率,中國經濟體量不斷增大,現在增長7%左右的經濟增量已相當可觀,集聚的動能是過去兩位數的增長都達不到的。”指出:“中國有信心、有能力保持經濟中高速增長,繼續為各國發展創造機遇。中國在世界經濟最困難的時刻,承擔了拉動增長的重任。2009年到2011年間,中國對世界經濟增長的貢獻率達到50%以上。目前,中國經濟增速雖有所放緩,對世界經濟增長的貢獻率仍在30%以上,仍是世界經濟重要動力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