談護理專業學生的禮儀教育論文

  護理工作者的言談舉止是護患關係有效溝通的橋樑。可通過日常約束養成禮儀素養、教學改革強化禮儀實踐、豐富形式展示禮儀風采三方面對護理專業學生進行禮儀教育。下面是小編給大家推薦的,希望大家喜歡!

  篇一

  《淺談護理專業學生的禮儀教育》

  摘要:護理工作者的言談舉止是護患關係有效溝通的橋樑。可通過日常約束養成禮儀素養、教學改革強化禮儀實踐、豐富形式展示禮儀風采三方面對護理專業學生進行禮儀教育,提高學生個人修養,提高服務質量,改善護患關係。

  關鍵詞:護理專業;禮儀教育;護患關係

  一、前言

  如今的醫療服務不止單純關注如何處理健康與疾病的問題,更注意關注解決疾病-人-社會之間的關係,建立“以患者為中心”的溝通模式。這就需要對護理人員則專業素質和職業素養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護理專業的學生,除了具備紮實的理論基礎、精湛的技術之外,還應具備良好的職業道德修養和文化修養,規範自身行為,才能滿足不同層次、不同文化患者的自身護理服務需要。

  二、禮儀的概念

  禮儀是在人際交往中,以一定的約定俗成的程式方式來表現的律己敬人的過程,涉及穿著、交往、溝通、情商等方面的內容。護理禮儀是建立在公共禮儀之上的特殊禮儀,是護士在職業活動中所遵循的行為標準是護士素質、修養、行為、氣質的綜合反映。加強對護理專業學生進行禮儀教育,既是弘揚中華民族傳統美德的需要,也是護理專業學生走向工作崗位的有效鋪墊。禮儀既是學生內在修養和素質的外顯,也是學生在護理工作中進行人際交往的溝通技巧。

  三、禮儀教育的重要性

  1.提高個人修養,改善服務環境

  護理工作擁有護理獨特的美,它通過護理工作者的言行舉止、儀容儀表等得以體現。護理工作者美麗的儀表、禮貌的語言、優雅的動作體現出的是內在的文化修養、審美情趣和知識涵養等。病人住院過程中不僅要遭受身體上的折磨,更在心理上受到很大的影響,往往情緒波動較大、躁動不安。護理工作者一個和藹的微笑或一句體貼的話語都會化解他們對疼痛的關注。讓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就注意學習運用人際溝通等的基本禮儀技能訓練,培養學生良好的禮儀素養,使他們在面對患者的各種突發場合,都能按照禮儀規範展示自身的優雅風度和良好形象。

  2.提高護理溝通,改善護患關係

  醫務工作者的服務態度和言談舉止等是導致醫患關係緊張的重要因素之一。護理工作者和患者接觸過程中建立起護患關係。在醫患關係日益複雜的今天,提高護理溝通質量,建立良好護患關係,成為了改善醫患關係的重要一環。護理工作者在護理過程中,講究儀表、言談,進行有效溝通,認真傾聽患者的資訊,學會合理的運用語言進行表揚,執行操作規範標準,真正做到“微笑在臉上,文明在嘴上,整潔在身上,專業在手上”,從而減少護患矛盾的產生,建立和諧的護患關係。

  四、禮儀教育的培養

  護理工作者一句溫暖的話語、一種健康的姿態、一個親切的表情,都可以獲得患者的信任與尊重乃至安全感,促使患者面對陌生環境時消除不穩定情緒,提高治癒信心,使患者和護理工作者在接觸溝通中彼此理解,提高護患質量。因此,對在校護理專業的學生,應從日常養成、課程強化、比賽展示等方面展開禮儀教育。

  1.通過日常約束,養成禮儀素養

  充分宣傳護理禮儀教育的重要性,讓學生從自身開始關注禮儀學習,在自己的學習、生活中能按照規範來努力要求自己。提倡全員禮儀育人,從教學管理、學生管理兩條線人手,從學院領導、系部主任、到專業教師,從黨委書記、輔導員、班主任,共同參與,共同監督。除了在課堂上進行禮儀教育外,在自習室、圖書館、餐廳、寢室等學習、生活區域,學生之間彼此監督,彼此約束。努力衣著儀表、語言溝通、行為舉止等方面養成良好的禮儀素養,構建濃厚的禮儀學習與養成氛圍。

  2.開展教學改革,強化禮儀實踐

  鼓勵教師積極進行教學改革與實踐,豐富《護理禮儀》課程教學內容,革新課堂教學方法,通過多媒體運用、場景模擬、角色扮演等教學手段營造禮儀運用環境,使學生在課程教學中進行護理禮儀的強化。除《護理禮儀》教學外,建議在每天的一門課程中,增加護理禮儀強化內容。如課堂十分鐘的護理禮儀展示,可單人、可雙人、可小組。既豐富課堂內容,又能強化護理禮儀知識的掌握。

  3.豐富禮儀教育形式,展示禮儀風采

  傳統的護理專業學生的課程安排及考試影響著禮儀教育的實施。應不斷探索禮儀教育的新形式,鞏固學生課程學習所得。可通過舉辦禮儀沙龍、禮儀比賽等活動,為學生的展示禮儀風采提供機會:還可聘請專業的禮儀培訓師來校進行講座培訓,拓寬教師及學生的知識面,接受過培訓的學生可在學院大型活動或會議等場合提供禮儀服務,使同學們得到真切的鍛鍊。

點選下頁還有更多>>>